第48章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3 / 3)

羅澤南自鹹豐五年(1855年)三月中旬從九江拔營轉戰於廣信、義寧等地以來,雖說攻城奪池,但旋得旋失,太平軍忽去忽來,羅澤南奔救不遑。他認為曾國藩應分軍增援武昌外圍的湖北巡撫胡林翼,一旦攻占武昌,湘軍便能水陸東下,會師九江,江西、湖北的軍事局勢才能根本好轉。七月十六日,羅澤南督率所部湘軍攻陷義寧後,便上書曾國藩指陳鄂、贛的戰略形勢說:

長江要害凡四:一曰荊州,西連巴、蜀,南並常、澧,自古以為重鎮;一曰嶽州,湖南之門戶;一曰武昌,江、漢之水所由合,四衝爭戰之地,東南數省之關鍵;一曰九江,江西之門戶。此四者,皆賊之所爭也。今九江與賊相持,而賊又已上據武昌,失長江之關鍵。崇、通一帶,群盜如毛,江西之武寧、義寧,湖南之平江、臨湘、巴陵,均無安枕之日。欲製九江之命,必由武漢而下;欲解武昌之圍,必由崇、通而入。為今之計,惟有率南康水師與潯城陸師,合力以攻湖口,橫踞大江,截賊船之上下;更選勁旅掃通城、通山、崇陽、興國之賊,乘勝合攻武昌。武昌複,外江水陸之師沿江直下,與內湖水陸之師相為聯絡,九江可不攻自下,兵家之勢固然也。

為此,羅澤南還親赴曾國藩駐地,再三陳說他的戰略思想。

曾國藩經過反複思考,認為:

第一,羅澤南提出增援湘係要員胡林翼,大肆反攻武昌的觀點,為湖南官紳所支持,也與他一貫的戰略觀點相吻合,是切中要害的。

第二,湘係人物擔任地方督撫的隻有胡林翼一人,如果胡林翼覆敗於武昌外圍,湘係勢必失去湖北這塊地盤。反過來說,派兵增援胡林翼收複武昌,也是為湘係爭奪地盤,擴張湘係的實力。

第三,胡林翼在武昌外圍已將湘軍水師發展到十營,沒有得力陸師與之配合,水師難以在武漢立足,且亦難以發揮水陸協同作戰的優勢。

第四,胡林翼的密友、至親左宗棠是湘撫駱秉章的機要幕客,暗中操縱著湖南的軍政大權。長期以來,左宗棠為曾國藩征兵輸餉,若不允胡林翼之請派羅澤南馳援湖北,必將開罪左宗棠,將產生嚴重後果。

第五,湖南會黨、農民起事層見疊出,湖南兵力不足,湖南巡撫駱秉章亦已奏調湘軍一部“回湖南剿賊”。從湘軍的利害關係著想,與其命羅澤南回兵湖南,不如派羅澤南增援胡林翼。

基於以上諸多因素,曾國藩毅然決定派遣羅澤南率軍馳援胡林翼。並抽調塔齊布遺部參將彭三元、都司普承堯等部寶勇一千五百餘人,歸羅澤南節製調遣。同時,還派自己的好友劉蓉隨同西上,充當羅的助手。曾國藩為什麼最終還是同意羅澤南去湖北呢?當時劉蓉極力反對曾國藩說,你所依靠的主要是塔、羅二將,今塔已死,羅若遠走湖北,倘有不測,更賴何人?因而勸曾毋放羅走。曾國藩無可奈何地表示,羅既然要走,留是留不住的,自己隻好同意。可見,對於羅的離他而去,曾國藩口頭上雖然同意,而內心是不甚情願的。後來在回憶這段曆史時,曾國藩追述自己當時的矛盾心情說:“鹹豐五年餘率水陸駐紮南康,誌在攻破湖口一關。五、六兩年竟不能攻破,七年餘丁憂回籍,寸心以此為大憾事。羅山於五年八月至南康、湖口一看,知其不足以圖功,即決然舍我而去,另剿湖北。其時有識者皆佩服羅山用兵能識時務,能取遠勢。餘雖私怨羅山之棄餘而他往,而亦未嚐不服其行軍有伸有縮,有開有合也。”羅澤南在前往湖北前,曾組織南康一帶的湘軍水陸師,對湖口、梅家洲作拚死一擊,希圖奪取這兩處要地。八月八日,羅澤南渡鄱陽湖,督平江勇進犯湖口,下石鍾山太平軍營壘,但黃文金指揮太平軍沉著抗擊,打敗了羅澤南的攻勢;同時水師進犯梅家洲,亦大敗,損失戰船二十餘號。羅澤南回至南康,向曾豌建議:“湖口水陸官軍但當堅守,不宜數數進攻,以頓兵損威,仍當俟江漢上遊攻剿有效,以取建瓴之勢。”曾國藩“又從之”。八月十六日,羅澤南從南康啟程返回義寧軍營。八月二十七日,羅澤南統率所部湘軍五千左右,從義寧桂口出發,劉蓉將左軍,知府李續賓將右軍,取道湖北崇陽、通城增援湖北巡撫胡林翼。羅澤南行前,曾國藩知羅此行凶多吉少,囑郭嵩燾為其餞行。席間,幕客們心情沉重,不忍下箸。郭嵩燾說:“曾公兵卓奈何?”羅澤南含淚道:“天若不亡本朝,曾公必不死。”

十一月十七日,羅澤南軍進抵武昌城外的紙坊胡林翼大營。胡林翼大喜,凡事“谘而後行”,倚為幹城。羅澤南“亦稍稍分其眾隸公,俾部勒其士卒,由是盡傳楚軍(指湘軍)規製”。此後,胡林翼指揮羅澤南等加強了對武昌的攻勢。

羅澤南的回援成為湖北形勢的轉機。胡林翼擔任湖北巡撫以後,有一段時期曾經非常困難,被太平軍趕得東奔西走,站不住腳。有一次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甚至欲騎馬衝入敵陣自殺。其後他采取了兩方麵的措施,一是調整了與湖廣總督官文的關係,一是在上遊設厘局抽收厘金。鹹豐五年(1855年)三月原湖廣總督楊霈被革職,荊州將軍官文接任湖廣總督。官文字秀峰,姓王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此人官僚習氣很重,生活揮霍無度,而又不理政務,諸事皆委托幕友家丁處理。胡林翼對此甚為惱火,欲將官文一舉劾而去之。當時主管湖北糧台的閻敬銘勸告胡林翼說,武漢居天下之中,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一向駐有重兵,清廷決不會把這個地方完全交給漢族官員。若將官文劾去,必另派新人,後來者未必就比官文更好些,那時又將如何?因而,不如利用官文不理政事的特點,拿錢讓他揮霍,供其享樂,每年不過耗銀百萬兩,諸事可得自主,不致掣肘。魁聯也用這翻道理勸說胡林翼,並自告奮勇願為官、胡說情。胡林翼遂轉而籠絡官文,甚至極力討取其寵妾的歡心,認為義妹。從此,官對胡言聽計從,不僅使其對湖北諸事全權在握,展布自如,而且遇有奏請之事皆由官文出麵,遂至事事依奏,極為順利。官文亦由此得以坐享其成,不費一點氣力而優先加官晉爵。他的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以及一等伯世爵都是這樣白揀來的。與此同時,胡林翼還於同年四月設立湖北總糧台,奏調戶部主事閻敬銘和道員莊受祺總其責,並在沙市等地設局抽厘,以解決軍餉問題。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湖北厘金收入大增,軍餉亦很快充裕起來。但由於缺乏一支軍事骨幹,湖北陸師的戰鬥力始終很差,無法與太平軍抗衡。湖北原來的軍隊多是幾經潰散而又收集起來的綠營兵,曾國藩早就指出湖北軍隊不可用,隻因沒有一支精銳部隊為骨幹,所以胡林翼遲遲未能進行整頓。胡林翼原先從貴州帶來黔勇六百人,鹹豐四年夏又增募新勇,將其擴充至兩千人。以後轉戰湖口,回援武漢,帶領的就是這支隊伍。但終因兵單將寡,不甚得力。羅澤南的到來,成為胡林翼從天而降的救星。胡林翼為討得羅澤南的歡心,對羅恭敬備至,從不以部下相待,言必稱“先生”,遇事言聽計從,必與羅商量而後行,以使羅一心為他賣命。對羅的心腹大將李續賓、李續宜兄弟,亦極盡籠絡之能事。胡林翼知道李氏兄弟家貧而頗講孝道,有老母在家無人照顧,便特地將李母接到自己署中,禮敬有加。過分的禮遇以致引起李氏兄弟的懷疑。有一次李寫信問曾國藩,胡對他們兄弟這樣好,是否出於權術?曾明知如此而不敢點破,隻好說若待別人,權術或有之,但對你們兄弟純出於真心,絕非權術。胡林翼依靠羅澤南一軍為骨幹,對湖北軍隊進行了全麵整頓,將原有綠營兵逐步裁汰,按照湘軍的榜樣重新建立起湖北的武裝力量,並不斷派人去湖南募勇,連年擴軍,一時成為長江上下軍力最強的省份。

羅澤南從江西分軍抵武昌外圍後,武昌太平軍改攻為守。同年十一月十二日,署理湖北提督楊嶽斌指揮湘軍水陸師攻陷金口。十二月,胡林翼率軍駐紮武昌城南之五裏墩,羅澤南率軍駐紮武昌城東之洪山。武昌城外的湘、楚軍水陸師擺出了全麵進犯武昌的架勢,頻頻對武昌發動攻勢。湖廣總督官文為了策應武昌方麵的軍事鬥爭,也指揮副都統魁玉、總兵楊昌泗等領兵沿漢水南下,進逼漢陽。武昌保衛戰進入了生死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