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譯文
敵軍兵力強大,就不要去硬拚,應當運用計謀使其自相牽製,借以徹底削弱其戰鬥力。將帥巧妙指揮,用兵如神,必能獲勝無疑。“按語”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法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嚐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複前搏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饑,聞豆香,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之,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按語譯文”
龐統慫恿曹操把大小戰船用鐵鏈連成一大片,然後派人縱火焚燒,使之無法逃散。所謂連環計,就在於設法使敵人自己困住自己,然後再去進攻它。一般規律是:一方麵使敵人自己束縛自己,另一方麵配合進攻,二者統一,達到摧毀強敵的目的。例如,宋代將領畢再遇,曾設計引誘敵人來同他作戰。他忽進忽退,就這樣三番五次地引誘敵人,直到天色昏暗,便把用香料煮過的黑豆撒在陣地上,又前去挑戰,一會兒又假裝敗走。敵人乘勝追擊,可是這時敵人的戰馬卻餓了,嗅到豆子的香味,都去爭著吃,任憑鞭子抽打都無濟於事。這時,畢再遇率領大軍進行反攻,於是獲得了大的勝利。這也屬於連環計的實際應用。“計語出處”
此計語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回標題“王司徒巧使連環計”,又見四十七回標題“龐統巧授連環計”。“計語詳解”
此計的關鍵是要使敵人“自累”,就是指互相鉗製,背上包袱,使其行動不自由。這樣,就給圍殲敵人創造良好的條件。
戰場形勢複雜多變,對敵作戰時,使用計謀,是每個優秀指揮員的本領。而雙方指揮員都是有經驗的老手,隻用一計,往往容易被對方識破。而一計套一計,計計連環,作用就會大得多。
宋代將領畢再遇就曾經運用連環計,打過漂亮的仗。他分析金人強悍,騎兵尤其勇猛,如果對麵交戰往往造成重大傷亡。所以他用兵主張抓住敵人的重大弱點,設法鉗製敵人,尋找良好的戰機。
一次又與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隊不得與敵正麵交鋒,可采取遊擊流動戰術。敵人前進,他就令隊伍後撤,等敵人剛剛安頓下來,他又下令出擊,等金兵全力反擊時,他又率隊伍跑得無影無蹤。就這樣,退退進進,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憊不堪。金兵想打又打不著,想擺又擺不脫。
到夜晚,金軍人困馬乏,正準備回營休息。畢再遇準備了許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陣地上,然後,又突然襲擊金軍。金軍無奈,隻得盡力反擊。那畢再遇的部隊與金軍戰不幾時,又全部敗退。金軍氣憤至極,乘勝追趕。誰知,金軍戰馬幾天來,東跑西追,又餓又渴,聞到地上有香噴噴的味道,用嘴一探,知道是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戰馬一口口隻顧搶著吃,任你用鞭抽打,也不肯前進一步。金軍調不動戰馬,在黑夜中,一時沒了主意,顯得十分混亂。
畢再遇這時調集全部隊伍,從四麵包圍過來,殺得金軍人仰馬翻,屍橫遍野。“範例解析:七好漢智劫生辰綱”
晁蓋、吳用、公孫勝等好漢在晁家莊聚義飲酒,並商議劫取生辰綱一事。這生辰綱是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慶賀東京蔡太師生辰的禮物,此時梁中書已委派提轄楊誌督14人將這批金銀財寶押往東京。智多星吳用打聽到楊誌一行走至黃泥岡大路,便提出智取的辦法,眾人表示讚同。
一天中午,晁蓋、吳用等7人裝扮成棗販子事先在黃泥岡附近的鬆林裏等候。不久,楊誌一行人也風塵仆仆地趕到。由於天氣炎熱,所帶的禮物又重,十幾個禁軍士兵感到又累又熱,到這個岡子就放下擔子,在鬆樹下睡著了。楊誌拿起藤條邊罵邊打,催著趕路,無奈眾軍漢精疲力竭,也隻好作罷。突然,楊誌發現對麵鬆林中有人探頭探腦張望,忙提刀過去盤問,見是晁蓋、吳用等幾個做棗子生意的人在那裏乘涼,也就沒放在心上。
這時,隻見一條大漢挑著一擔酒,邊唱邊走了過來。眾軍漢忙問:“桶裏是什麼東西?”大漢答道:“是白酒。”眾軍漢問過價錢後,就要湊錢買酒喝。楊誌斷然不許,說:“我們公務在身,不能貪酒。來往路口各種勾當甚多,我們不能不防,萬一酒中有蒙汗藥,那我們就完了。”楊誌剛說完,對麵林子裏七個棗販子走出來也想買酒喝。賣酒漢說:“不賣不賣,我這酒是挑到岡下村子裏去賣的。剛才那位客官硬說我酒中有藥,你說好笑不?而且我這裏也沒有碗瓢。”七個漢子好一陣糾纏,才買到一桶酒。當下兩人去林子裏取出兩個瓢,並一人捧一大捧棗子過來。七個好漢圍在酒桶邊,一邊吃棗一邊喝酒,惹得眾軍漢心裏癢癢的。
突然劉唐趁賣酒漢不注意,揭了另一桶酒的蓋子,用瓢兜了半瓢酒,邊喝邊往林子裏跑,賣酒漢發現後趕忙直追。這時吳用去鬆林取出蒙汗藥,抖在瓢中,趁賣酒漢與劉唐爭執時,又拿瓢去兜酒,把藥攪在酒裏,並假意兜半瓢要喝。那賣酒漢回過頭來,劈手奪過瓢,把酒倒在桶裏,並怒罵吳用搶他的酒喝。
楊誌見兩桶酒都有人喝過,以為沒有什麼陰謀,便同意眾軍漢買酒喝。眾軍漢借了吳用的瓢,一哄而上,把那酒一下子喝光了,楊誌也喝了少量的酒。賣酒漢收了錢,挑著空桶,依然唱著山歌,下岡子去了。
不一會兒,那七個棗販子站在鬆樹旁邊,看著楊誌一行十五人一個個頭重腳輕,都軟倒在地上。七條好漢推出七輛江州車子,把棗子扔掉,將金銀財寶全裝在車子上,一直向黃泥岡下推去。楊誌等人身體動彈不得,隻得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走。“智謀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