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少年,四男四女,身著彩衣飛快地奔上高台,沿著圓形表演台繞了一周,每一個人都從手裏扔了幾個球形物體在地麵上,頓時球體上升起了白色的霧氣,整個表演台上氤氳繚繞,如在仙境。
這時候七弦古琴的曲調開始舒緩,一縷輕柔悠揚的笛聲加了進來,時而清越時而低柔,清越時像高山雁回,低柔時如和風細語,而那琴聲始終叮咚如冬日的泉水溪流,細微處幾不可聞,清脆處珠落玉盤。廣場中數萬人每一個都屏氣凝神,連商販都不由自主地停了吆喝,每一聲琴弦輕彈,每一縷笛聲輕揚,都清晰入耳。
那八名少年男女,開始在圓形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舞姿飄逸,正合曲中意境。
忽然,表演台的中心移開,露出一個圓形的大洞來,兩名少女慢慢從大洞中升起,其中一人坐而撫琴,另一人站而橫笛,都是十六七歲年紀。那撫琴少女身著淺藍綢衣,中等身材,珠圓玉潤;吹笛少女消瘦高挑,一身絳紅。
這時候樂曲又歡快了起來,那藍衣少女手指在七弦古琴上翻飛,琴聲如同春泉潺潺般流淌出來,而笛聲也漸急,極盡高低變化之能。
全場人的情緒都被這扣人心弦的樂曲調動了起來,當琴聲笛聲在一個高潮中嘎然而止的時候,整個廣場安靜了片刻,才爆發出如山的歡呼和叫好聲。兩名奏樂少女和八名伴舞少年齊齊向台下鞠躬致謝,隻聽得那主持的青年介紹道:“這首《江南春急》,由淮揚樂院的學生演奏,長笛張慧敏,古琴李雪梨……”
樂聲停止了許久,黃楠才長長呼了一口氣,說道:“好精彩的曲子!直教人回味無窮!”一邊的黃諒也讚道:“此曲必成經典!”
黃楠忽然發現含劍也愣在那裏不發一言,心道這傻瓜難道今天開了竅,懂得欣賞樂曲了?轉頭看去,隻見他眼睛直直地盯著場中,順著他視線瞧去,像是在看那兩名奏樂少女。黃楠伸手在他眼前亂晃,說道:“看呆了?”
含劍收回心神,辯解道:“哪有!”
黃楠仔細看那兩名少女,雖然也是難得的清麗,畢竟自己也還不錯,心下稍安,嘴上卻道:“口是心非!”
這時候淮揚樂院的演奏者們已經下台去,站在表演台上的是三名青年男子,演奏風格又是一變。這三個人相當有名,乃是中州樂壇的後起新秀,擅長“吟唱”,手裏各拿不同樂器,一為弦拉三弦琴,一為手撥四弦,另一人手執洞蕭。他們當中一人吟唱的時候由另外兩人伴奏,節奏明快,唱的內容有名家詩詞,也有自創的。今天他們所唱的正是一曲自創的《中原風動》,台下有不少熟悉和喜歡他們的歌迷,歡呼聲四起。
黃諒歎道:“近世樂風已變,俚俗之聲漸迷人耳,像這樣的樂曲,喜歡的人也多了。”
含劍倒是較為能接受這三人類似通俗音樂的風格,此時正自得地用手打著節拍,聽了這話,說道:“黃兄此言差矣,俚俗之聲,自古有之,自古人愛之,古代的俚俗樂曲,到了今天便成了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