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得寸進尺(2 / 2)

帶著棕色邊框眼鏡的銀發老者,是省蛇毒研究所的副所長,名叫宋建國,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再有幾年就該退休了,在眾多專家當中地位僅次於黃院士,這次由他帶隊,領著蛇毒研究裏的七名同事一起過來,協助專案組一起治理盤龍山景區蛇患。

可是事情進展的並不順利,包括他在內的八名蛇毒研究所成員,圍在一起討論了好幾天,卻完全沒有理出任何頭緒出來,弄的香潭市政府被逼無奈,隻能派人請了黃院士過來,這才有了今天這場多方會議。

跟在宋建國身後的女孩叫宋美玉,是他的孫女,現在還在燕京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這次非吵著要跟過來,做爺爺的拗不過她,最後隻能妥協了,就當帶她出來見見世麵,長長見識。

宋老無奈的歎息道:“都怪我們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夠深入,平時組織大家學術討論,一個個爭的臉紅脖子粗,說的頭頭是道,現在遇到緊急情況怎麼全啞火了?到最後還得勞煩黃院士專程跑一趟。”

“教授,我們是做蛇毒研究的,要說解析毒液,救治蛇毒,絕對是我們的拿手本事,可眼下重點是找出毒蛇來源,和導致這種反常現象的原因,這些都是他們搞生物研究擅長的工作。”蛇毒研究所的同事勸慰道。

蛇毒研究所這些人,對專案組“一病請兩醫”的行為非常不滿,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獲得過一堆的學術獎章,骨子裏多少有點傲氣,專案組的這種行為,顯然是在質疑大家的能力。

宋老麵色一寒,抬頭瞪了這名學生一眼,“人家是做生物研究,又不是專門研究蛇的,反倒是我們,研究了一輩子蛇毒,卻在家門口栽了個大跟頭,說出去都覺得丟人啊!”

“你們可能還不了解黃院士的履曆,93年的時候,陝北地區鬧蝗災,八成麥田被蝗蟲禍害,顆粒無收,光是榆林和延安地區,就有幾十萬人的口糧沒有著落。”

“當年燕京、清華、複旦等十幾所院校聯合,針對蝗災展開緊急會談,我有幸和兩位院士參加了那次會談,現場一百多名教授學者,大家各抒己見,最後隻有黃院士提出的‘三個方針’獲得了全票通過。”

“這三個方針分別從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天敵等方麵,全麵剖析了蝗蟲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實施辦法,最後正是憑著這‘三個方針’,徹底杜絕了陝北地區的蝗蟲災害。”

“因為這事,農科院還特意給黃院士頒發了榮譽獎章,當時分管農業的某位中央領導人,還親自接見過黃院士!”

宋老把這件往事娓娓道來,眾人聽完以後心裏震驚不已。

宋美玉張著櫻桃小嘴,差點合不上了,“沒想到黃院士還有這樣的經曆,以前從沒聽人說過,農科院的獎章可沒那麼容易獲得!”

“我跟黃院士也有十幾年沒見了,都是些塵封的往事,知道的人本來就不多,和你們講這些,就是希望你們以後對待前輩要謙和些。”宋老微微歎息道。

聽了爺爺這番話以後,宋美玉看向黃院士的眼光滿是欽佩,身為在讀研究所,黃院士就是她努力的方向,眼角餘光看到那個年輕的身影,心裏自然多了一絲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