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時間,同鄉會終於發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規模,羅某也等於多認識了近500人,這些老鄉,各行各業,貧窮富貴,兼容並包,用羅某自己的話來說:“我現在辦什麼事非常方便,隻需一個電話,或打聲招呼,我的老鄉都會為我幫忙,而我也隨時幫老鄉的忙……”
正是因為羅某充分認識到了同鄉會的重要性,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結交各式各樣的老鄉,才會有了這麼大的一個關係網,這於己、於他人又何止是些許的方便呢?
(4)鄰裏關係--好事同慶。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意思是說,居家過日子,若遇到個大事小情,鄰裏的幫助及時、便捷要勝過親戚的幫助,因為親戚離得遠,遠水難解近渴,遠不如鄰居來得迅速。這話道出了鄰裏關係友好相處的重要性。
鄰裏關係若處得好,有時要勝過親戚關係。它是我們在社會上成功辦事可利用的重要關係,事實上,有許多人,都是得到過鄰居幫助的。、
香港富豪李嘉誠,在少年時代過的是貧困生活,非常不愉快,母親要養育幾個孩子很困難,鄰居出於同情,便介紹李嘉誠去一個塑料廠做工。這個幫助,對李嘉誠一家來說,是解危難之急,他能夠幫助家庭維持開銷,而這次工作又為他成為全世界的富豪而奠定了基礎。
鄰居的幫助是適時的,也正是這個家庭所需要的,他們也許沒想到李嘉誠會以此為基點,開創將來的事業,但他們的確為他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李嘉誠又怎麼能忘記這個鄰居呢。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托付鄰居幫忙辦事,比如,出遠門了,告訴鄰居幫著照看一下家;有人生病了,求鄰居幫忙送到醫院;有力氣活,自己一個人幹不動,求鄰居給幫一下,等等,在很多時候都是離不開鄰居的。很多處得好的鄰裏關係都變成了真誠的朋友關係。
鄰裏關係的重要,就在於它有時能解危難之急。
所以,要求得鄰裏的幫助,我們就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先去幫助鄰居。例如詢問身體狀況,事業發展,家人情況等,或是記住對方曾經說過的話,然後向對方表示“您曾說過……”這樣,鄰居會感受到這種關心。
“好事同慶”,是維係和促進鄰裏關係友好的最佳時機。鄰居辦喜事,道一聲祝賀,送一份禮物;鄰居的兒子考上大學,也不失時機地說兩句祝福都是十分必要的。
而當自己的家中有喜事,同樣也可以請鄰居小聚,讓這樂融融的氣氛融洽彼此的關係。
好事同慶就如催化劑,巧妙地起著作用,加快鄰裏關係的發展。
在我們身邊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叫李倩茹的女士與一個叫王玲蔚的女士樓上樓下,她們彼此都有一個和睦的家庭,而且孩子都已長大,年齡相近。也由於這兩位女士是知識女性,做事沉穩,平時總是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一個賢妻良母,彼此之間很少來往,就是遇見了,也隻是打個招呼。
王女士的兒子今年上了高三,李倩茹也似乎能夠體會到作為母親的苦處,平時碰麵時,言語中似乎融入幾分真心的關懷,玲蔚也感到很高興,而且,慢慢發現李家喜歡音樂的習慣也沒有了,想起這一切,心裏總是樂滋滋的。
終於,玲蔚的兒子不負眾望,考取了上海同濟大學,而且是建築專業,對於母親來說,這的確是件從心底裏高興的事。
當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全家都為之歡騰。第二天,李倩茹就提了一大包廣柑來到王家,隨意地說著一些祝賀話,並說,自己也是從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年代中走過來,也是遍嚐其中的苦楚,不過看這孩子聰明好學,不像自己那時調皮,考上好大學是意料中事,但也捏著一把汗,心裏也挺緊張。作為母親的玲蔚聽後,心裏油然而生一股暖意,的確,在這個人們認為真誠已不多的世界上,能感受到這樣的熱情是非常幸福的事。
我們暫且不說李倩茹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她這樣做的最後結果必定是兩家和睦相處,玲蔚想要把這種家裏的快樂與別人共同分享,得到的不僅僅是那一大包廣柑,而與別人分享快樂後的快樂。
其實,人們內心深處都有這樣的要求,我們隻要認真地參與進去,就像看一本精美的小說,與作者一起和主人公同喜同悲,生活中的樂趣會增添不少,同時也為促進鄰裏關係邁進了一大步。
鄰裏關係“走動”到如此好的地步,試想,如果你有事求他幫忙的話,他能不盡力嗎?
上列四種關係,都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處於溝通狀態的。當然,可供我們溝通的關係還有很多,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世交關係等。這些關係網形成了,你一旦有事,便可登門求助,相信對我們將有很大幫助。
朋友多了路好走,珍惜關係,培養關係,使朋友圈子越來越大,越來越牢固,是我們每個人與人溝通和社交的一個重要步驟。當然,這些關係要建立在誠信和真誠的友誼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