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關門捉賊(2)(2 / 3)

透納把他的王國建立在引起爭論的“多階層”銷售的原則上。他在他的化妝品公司裏出售配銷權。買到他的配銷權的人,不但有資格推銷柯思柯生產的美容器材,而且還可以出售銷售權給其他人,進而領取一大筆招徠費。

舉例說,某個人以5000美元購得柯思柯的配銷權,他在理論上便算是踏進了化妝品的行列。但是他也有資格以2000美元替柯思柯公司簽訂銷售權,每一次簽訂經銷權的時候,可以領到700美元的傭金。

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檢查官說,柯思柯的每一個配銷員規定一個要吸收12個人參加這個計劃,這好辦。但這12個人每人再找12個人參加,那就變成了144人,如此造金字塔,直到第12層,底層的人數,已經是整個地球上人口的2000倍了。

賓夕法尼亞州的檢查官起訴了,說透納騙了很多錢,透納則說自己成功了,便聘請律師跟政府打官司,這個名律師叫佛利。

佛利認為這是合法的,隻是組織不健全,於是幫他從財務上健全。他們認每一個州定出一個配銷限額,每7000人中設一個配銷人,各州對他的化妝品質量並不懷疑。

透納一月發表達12場演說,不是推銷產品,就是推銷哲學。透納最高興的是把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透納的傳銷公司越來越活躍,也越來越合法。透納就是這樣經營的,這也是他的一種經營之道。

2.“製線霸王”“求教求走人”

1929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國飛輪製線廠為了在競爭中取得“製線霸王”的地位,利用本廠的聲勢擠壓較小的同行廠家,以及那些打算辦廠然而資本不多的資本家,以迫使其停業轉廠或放棄辦廠意圖。

他們的具體做法是:每天在全國各地主要報紙的顯著位置登載大幅宣傳廣告和“飛輪”線的牌價,使對方的產品銷量和價格都受到一定限製,無法自由伸展;在國內外廣設推銷點,建立強大的銷售網絡,形成包圍之勢:請中小廠長經理和企圖辦廠的人來本廠參觀,美其名為“求教”實際上是讓他看了“飛輪”的全新設備和宏偉規模而自覺地知難而退。

這些措施,使當時的和豐、瑞和、中華等製線廠宣布停業,不少想辦製線廠的資本家放棄辦廠的打算,從而使該廠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成為全國甚至在遠東地區設備最新、規模最大的製線廠。

中國飛輪製線廠的“關門捉賊”術實在高明。

3.“寄售”宣傳有成效

香港某燈飾公司創始人起初是一個普通職員,搞燈飾產品是業餘愛好。他手工製作的燈飾,款式新穎、氣度不凡,很有特色。其時,他的產品還鮮為人知,無法批量生產,也拿不出大量金錢做廣告。某天,他路過一間家具店,見為結婚而來選購新款家具的新人成雙成對,頗為熱鬧。他靈機一動,立即和店主商量,將其自製燈飾放到該店以極低價格寄售,得款對半分成,條件僅是標上製作者姓名地址。

不久,製作者的名聲便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上門訂貨者絡繹不絕,於是乎製作開始批量生產,以後自起爐灶,開起了燈飾公司。

這種推銷方式,是充分利用了社會媒介。製作者深知,新婚者一般都會廣宴親朋,新房對這些人來說,無異是一個產品展覽廳。他的燈飾,就會通過這些人的口碑傳遍四方。

香港燈飾公司享有盛譽,大概是借助了社會媒介,“關門捉賊”的緣故吧!

4.“金利來”闖世界

對於廣告的促銷作用,隻有嚐到甜頭的人才說得清楚。每個經營者都心疼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擔心拿它去做廣告會不會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是當你的產品走投無路之時,不妨學習“金利來”闖世界的辦法。

“金利來”原先隻有1張裁縫床,1部縫紉機,曾憲梓夫妻倆做出的領帶很難銷出去。曾憲梓不服氣,買了外國的高級領帶來拆,並在用料、工藝上都完全按照外國的標準製作出新的領帶。但這些領帶製作出來後,外國的領帶賣高價,他的領帶賣廉價,還是賣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