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2)(2 / 3)

百年大計?

他使勁地揉了揉太陽穴,似乎想把這些東西都趕跑。這些人有這吵架的時間,為什麼不去作作調研?去看看有多少少年人還在踢足球?去看看有多少中小學校還有一塊標準的足球場?實在不行還可以打電話到各個俱樂部去問問,看看幾家俱樂部有二三線球隊,梯隊建設到底符不符合足協新頒布的甲級俱樂部注冊標準?

說起這個新標準,他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武漢雅楓俱樂部為了減少俱樂部的運營成本,早在甲A聯賽的第一年就和早先的湖北省足球隊做了全麵的切割,待到新標準的消息一出爐,俱樂部立刻雞飛狗跳。不,是全國絕大多數甲級俱樂部一起雞飛狗跳——他們一般都隻有一支成年隊,很多家連個二線隊都沒有。他這個主教練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熟悉自己的球員,也不是去考察潛在的可能加盟的隊員,更不是製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而是為了讓武漢雅楓俱樂部達到這個注冊標準而奔走,他和吳興光幾乎是馬不停蹄地繞著海邊跑了一圈,求爹爹告奶奶,才總算勉強把這事辦出了點眉目。即便是這樣,他們也得把最後過關的希望寄托在足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因為他們找到的那些足球學校裏,不少家都收了好幾份定金,他們找上門去的時候,人家也把話說得明明白白:要是這次足協動真格的派人下來統一時間核查的話,湖北雅楓隻能自求多福,因為做生意就得講信譽,他們得把學生優先送到最早的客戶手裏。

掏錢利索的吳興光說話同樣利索:“足協不可能同時派人來核查,除非他們不想幹了!”

這一點尤慎是確信無疑。這一路走過來,和他抱頭痛哭的老總教練數不勝數,除了大連、上海還有山東的寥寥幾家俱樂部之外,別處俱樂部即使有後備梯隊,人數也無法達到足協的要求,真要足協的大爺們真要瞪圓眼睛一查到底,那麼他們自己先得有蹬腿的心理準備。所以今年足協絕對不會那麼嚴格,但是明年就很難說了。

他和吳興光已經談好了,梯隊建設也要提到俱樂部的日程上來,即使不能達到足協頒布的“六四二一”這種理想化要求,至少要找幾家足球學校作為俱樂部的後備力量基地,哪怕每年多掏點錢給學校哩,也比這種事到臨頭被訛詐強。按他的估算,這一圈走下來,掏的錢建一座足球學校是綽綽有餘了。

回武漢的飛機上,吳興光就咬牙切齒地表了態:“建!回去就建!咱們基地裏還有那麼大的一片地,不利用起來不合算!”

尤慎想起吳興光當時那付神情就覺得好笑,那神情就象餓極了的狼一樣。但是梯隊建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學生好找,借著風風火火的聯賽聲勢,扯塊布就能招攬來無數夢想著成為足球明星的孩子,宿舍操場也容易,花錢而已,但是教練從哪裏來?足球學校的老師可不象是成年隊的教練那樣成天操心戰術布置和人員搭配,除了教和練,他們還得善於發掘人才,更得懂因材施教,這種人可不好找……哎,想著都教人頭疼!

他打開了自己的工作包,抽出幾頁紙,這上麵記錄著他對武漢雅楓的一些認識,很粗糙,隻是通過幾場比賽錄象得到的初步印象,很多球員都還隻是一個號碼,他根本就喊不上他們的名字。

鋒線乏力,這是球隊的老毛病了。現有的兩個主力前鋒都是身材一般的家夥,移動速度快是他們的共同優點,依照尤慎的觀點,這倆人同時出現在場上就是放棄了前場的製空權,這實際上就缺少了一種得分手段。不知道為什麼,武漢雅楓就是喜歡這種以速度見長的前鋒,算上已經被禁賽的姚遠,四個前鋒都沒身高優勢。他的眉頭皺到了一起,半晌又在這段感想旁邊添加了一句:身體不夠結實。然後在“結實”兩個字下麵劃了一條線,標記一個問號,再注上“健壯”兩個字。

這幾頁紙上到處都是這種東一句西一句的注腳,有些地方已經寫不下了,隻好寫在紙張的抬頭或者頁尾,然後用一道長長的箭頭符號標出這些話的原本位置。

他搓搓手,伸手去端茶杯,這才發現茶水早就涼了。好在他不是對喝茶那麼將就的人,喝了幾口涼茶就順水加了些熱水進去,又對著那幾頁紙出神。

他現在需要一個有高個子好前鋒,但是從他了解的情況看,今年各家俱樂部要轉出的球員名單裏沒有一個符合他的要求,現在再讓俱樂部去做工作的話,時間上也不夠充裕,他隻能在球隊內部尋找一個合適的替代者。事實上,在“高個子前鋒”這個地方就斜著拉出了一道黑線,黑線的盡頭赫然便是“高勁鬆”三個字。不過這三個字又被一個圓圈包圍起來,旁邊還有一個被描繪了很多遍的粗粗的問號。

尤慎知道高勁鬆能在球場上踢很多個位置,他也親眼看見高勁鬆在一場比賽從後衛踢到前衛最後幹脆充當起中鋒的角色,但是他沒親手調教過這個隊員,高勁鬆還不能象以前長沙沁園的十七號李向東那樣,得到他的充分信任。高勁鬆現在隻能是在他萬般無奈情況下的一種選擇,或者說,給他提供了某種思路……

想到李向東,再想到已經不存在的長沙沁園,他忍不住一陣傷感。這是他一手一腳拉扯起來的球隊,從球隊建立開始,直到她晉級甲B,隻有他自己才知道他為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可就在那麼一轉眼之間,這個猶如他兒女一樣的球隊便煙消雲散了——哎,虧他當初還苦心為它設計了一條那麼輝煌的道路:留住李向東和向智晃,再招攬進高勁鬆和張遲這些好手,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進軍甲A,然後靠著這些當打之年的球員,適當地吐故納新,那麼用不了幾年,長沙沁園也能稱得上是甲A的豪門,再加強球隊梯隊建設……張遲、李向東、高勁鬆、向智晃,整整齊齊的一條中軸線,他為長沙沁園勾勒多麼美好的一幅畫卷啊,如今呢?三個人在甲A,一個人在去年甲B的第四名,頃刻間就全都作了別人的嫁衣裳,他自己也不得不在回比利時經商和繼續留在國內當外籍教練之間猶疑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