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女歸吉。利貞。彖日: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象日: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下卦“艮”是山,上卦“巽”是木,山木為“止”義,但是山上有木,木漸漸成長,於是山也隨著漸漸增高,所以卦名取“漸”。
進取,不應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漸進。這就如同女子出嫁一般,按照婚嫁規矩,一步一步地來,才是吉利的。循序漸進,還應堅守正道,才會有利於進取、發展。
我國古代,從訂婚到結婚有六個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據說此“六禮”自西周始。西伯作六十四卦卦辭時,是在商代的末年,可能在那時還沒有明確的“六禮”程序。但那時肯定已有了一定的程序,西周的婚禮“六禮”很可能是在商代婚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此,西伯才會在漸卦卦辭中以女子出嫁來喻進取的循序漸進。爻辭新解初六:鴻漸於幹。小子厲。有言無咎。象日:小子之厲,義無咎也。鴻:大雁,是一種水鳥。幹:水邊、岸邊。小子:老師稱弟子也叫小子,在此當青年人講。
“象傳”說:年青人踏入社會,對於世事都不了解,恐怕會惹禍上身,也就很危險。但是隻要踏實地,按部就班地來,不暴躁,循序漸進,照道理說應當是不會有災禍的。
這一爻是說,凡事得一步一步來,不可太勉強,否則反而招惹是非。
六二:鴻漸於磐。飲食衍衍,吉。
象日:飲食衍衍,不素飽也。
“磐”是大石。“衍”是和樂壯。“素飽”與素餐同,不勞而食的意思。
“初六”是在水邊徘徊的鴻雁,“六二”已漸進到磐石,堅固平坦,是落腳最安穩的場所。“六二”柔順中正,與上方的“九五”相應,所以說是磐石,可以在上麵和樂的飲食。“二”是臣位,“五”是君位,又有“九五”賜給俸祿,使“六二”和樂飲食。但“六二”並不是屍位素餐,具備中正的德性,能夠輔佐君王,地位安定,所以吉祥。這一爻,說明漸進應穩當踏實。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複,婦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日:夫征不複,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九三”在下卦的最上方,鴻雁已漸漸地走上陸地。“九三”與“上九”,同是陽爻,不相應,隻好與情意不合的“六四”陰爻相親。丈夫指“九三”,因為情意不合,一去不回;婦指“六四”,也因為不正常的婚姻,懷孕生下的嬰兒,不能養育,所以凶險。不過,“九三”剛爻剛位,極為堅強,因而,防禦外敵有利。
“象傳”說:丈夫一去不回。因為“九三”與“六四”相親,離開下卦“初六”、“六二”的同群夥伴。“醜”是類的意思。妻子懷孕,生子不能養育,是違背了夫婦的正道。有利於防禦外寇,是由於上下團結,可以自保。
這一爻,說明漸進不可剛強過度,以致離群,剛強隻適於防禦外敵。
六四: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
象日: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六四”以陰居陰,處得其位,但是沒有援應,而又淩乘“九三”之剛,居於不可居之處,故爻辭以大雁棲居高木之上為喻,說明他身處危境。不過,“六四”居位柔正,又上承“九五”之陽,有柔順之德而又能漸進不躁,謙遜待人,故雖處險惡之境,也可轉危為安,宛如大雁棲於高木,如果能夠獲得一根橫平之柯,自然也就居位穩當,平安無事了。
這一爻是說,謙遜待人,漸進不躁,可轉危為安。
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九五”取象於“鴻漸於陵”,陵是高崗,這是大雁所能棲息的最高處了。所以這也是漸進的最高境界。“九五”以陽居陽,而且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這也是漸進所要具備的最好條件。當然任何漸進都需要一個過程,處漸之時,好事壞事都不可能立見分曉。
這一爻是說,處漸之時,一定要樹立必勝的信心,修養中正之德,最終會得到吉祥。
上九:鴻漸於阿,其羽可用為儀。吉。
象日: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說文》:“阿,大陵也。”其羽可用為儀,它的羽毛可作文舞的道具。
漸進的過程,到此已是登峰造極,“上九”身處巽卦之上,為人謙卑,而況以陽居陰,失其正位,使得“上九”更不願高高在上,而欲超然於進退之外,所以爻辭才說“鴻漸於阿”。
爻辭“其羽可用為儀”,就是揭示“上九”這種精神境界的。羽是德行的比喻說法,儀指的是風範。“上九”這種居功不傲的高超美德,這種不為地位所累的高尚節操,足可作世人的表率與楷模,值得後人敬仰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