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境由心造
英國人狄斯累利說,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生活隻有在平淡無奇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奇的。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有人安於某種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於自己目前處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隻好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裏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己到達了某一點之後,會不會快樂。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隻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樂全憑自己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豔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於安享的花花世界。
成功的人生往往存在一顆快樂的心中。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們也許辛苦,但他們會說:“我很充實,我感覺快樂且滿足。然而今天商業經濟的浪潮滾滾湧來,使人感到這種樂觀的情緒不再如以往輕易掌握。你的智商可能很高,那麼你的情商是否也一樣高呢?
對於平凡的人來說,試著培養一種平和樂觀的成功心態,更加重要。
終南山麓,水沛草美。聽說在這一帶盛產一種快樂藤,凡是得到這種藤的人,一定會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為何物。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不盡的快樂,不惜跋千山涉萬水,去找這種藤。他曆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終南山麓,在險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快樂藤。可是他卻發現他並沒有得到預想中那種快樂,內心反而感到一種空虛和失落。
有天晚上,他在山下的一位老人屋中借宿,麵對皎潔的月光,他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老人聞聲而至:“年輕人,什麼讓你這樣歎息呀?”於是,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已經得到快樂藤的自己,卻沒有得到快樂呢?”
老人一聽樂了,說:“其實,快樂藤並非終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隻要你有快樂的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得到快樂。”老人的話讓這個年輕人覺得耳目一新,就又問:“什麼是快樂的根呢?”
老人就說:“心就是快樂的根。”
人生一世,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一生,相信這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夢。
雨果曾經說過:“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心靈。”人心浩瀚,可以容納許多東西,但如果我們的心靈總被自私、貪婪、卑鄙、懶惰所籠罩,那就不論我們富甲天下或是位極至尊,也不能求得快樂。但如果我們的心靈能不斷得到堅韌、頑強、刻苦、質樸之泉的灌溉,那就不論我們一貧如洗或是位卑如蟻。也可以求得快樂。
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總是多於順境,苦難總是多於快樂。也許20個逆境能換來一次順境,也許20次苦難能帶來一次快樂。走過曲折,走過坎坷,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其實已經變得強壯和勇猛,所以逆境是勇敢者的天堂。
生活中的一大要務,就是你的心靈保持寧靜與和諧。你的生活才能得到安寧,理想的人生才有依據。千萬別讓那些孕育胡思亂想的莠苗長滿你的心田。一有不安和浮躁的情緒,就得趕快檢查你的日常生活的內容,是不是脫離了應循的正軌?如果是的話,就應該把那些能夠振作精神、添加生氣的項目放進你的生活與工作中。
杜絕一切煩惱的根源,逃脫出你為自己製造的樊籠,過樸實而有規律的生活,你就可以避免人生的許多失望。培養正當的生活興趣,多多接觸這個世界的美麗事物,才能建立美好的家園。
天上隻有鳥在飛。一位鋤田的人歎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為覓一口食。另一位依窗惜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這隻鳥,她歎氣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
麵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理解。滿懷激情,你就會有一種振奮的感覺;失意悲觀,你就會有一種痛苦或失落的感歎。當一個人的人生理想不能實現,或者見解、行為不為世人所理解時,都會使人迷惘、失意。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情緒,都會使人對境況產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聯想、類比。
人人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鮮花不可能在憂傷的眼睛裏產生詩意,儉樸的生活能給知足者帶來快樂。這就是境由心造。但太簡單的道理,往往被人忽略。
餘秋雨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曾擔任六年院長,做過學校的行政工作。每評教授職稱,有限的兩個名額會使大家明爭暗鬥,互相攻訐;結果某位老師盡管評上職稱,從此卻再無法與教研室人融洽相處。下課後隻能去傳達室,與一位跟他年齡相仿的老人聊天。這位老人沒文化,但大家都記得他,每天早上來學校第一個看到的是他,下班回家最後一個走的也是他。傳達室有個鍋爐,無論教授講師,甚至被打倒的老師,隻要到他那裏,他都會一樣微笑著請他們坐,請他們喝水。他的這種看似平常的行為,很可能免除了那個年代委屈老師的苦難感。可是那些爭職稱的人呢?他們真正成功了嗎?但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卻真正得到了大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