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煩惱都是自找的(1)(2 / 2)

2.不要過分地追求完美

人不能過分地追求完美,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完美是沒有的,過分追求完美的人注定一生都不會找到快樂。

寧靜致遠,不要事事追求完美,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才能從容麵對人生,擁有快樂。

有一個富人因為富有,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有一天他喉嚨發炎,這不過是一個小毛病,任何一位大夫都可以給他醫治好,但是由於他求好心切,一定要找到一位最好的醫生來為他診治。

他花費了無數的金錢,走遍各地尋找醫病高手,他一地一區地走,每個地方都告訴他當地有名醫,但是他認為別的地方一定還有更好的醫生,所以他又繼續尋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扁桃腺已惡化成膿,病情變得非常地嚴重,必須馬上開刀,否則性命難保。但是當地卻沒有一個醫生,這位富人,居然因為一個小小的扁桃腺發炎而一命嗚呼!

人不能過分地追求完美。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過分追求完美的人注定一生都不會快樂。相反,知足者常樂,與其去追求不可能得到的完美,不如就對現在保持知足的心態。知足,是一種成功做人的藝術。

孔子遊泰山,遇到一位陌生人,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見而問:“先生何樂也?”對曰:“天生萬物,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女有別,男為尊,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繈褓者,吾行年七十矣,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居常以待終,何不樂也?”

知足是我們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之後的必然選擇。

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俗話說:“猛獸易伏,人心難降;溝壑易填,人心難滿。”但生活所能提供給欲望的滿足卻總是有限的。在人的現實生活中,“足”是相對的、暫時的,如果一個人以“不足”為生活的事實而予以理解和接納,那麼他對生活的感受反倒處處是“足”了。

知足就是一個人自覺協調內心無限欲望與現實有限條件兩者關係的過程,它用什麼來協調?用“知”來協調。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則是人性的。以人性駕馭物性,便是知足;讓物性牽製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強,知不知在我,非貧富所能左右。

一個人對任何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並不需要主觀上的任何刻意,因為不知足正是人追求完美的一個特征。所以,不知足是本然的、順情的,知足,倒是可能迫不得已而勉為其難的。當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輛輛擦身而過的漂亮轎車時,當你身居鬥室望著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樓的閃閃燈火時,因羨慕、忌妒而產生的不知足,無須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擺脫這些情緒的糾纏,今晚依然知足地臥床酣睡,明晨照樣知足地擠車上班,卻是很不容易的。

一個鄉下人與城裏人相比,往往會感到很知足。城裏人西裝革履,住高樓大廈,尚不免滿腹牢騷;而一個老農隻要有粗茶淡飯果腹,有簡陋房屋安居便會心滿意足了。如果城裏人因此對鄉下人頗感不屑並自以為高人一等,就讓人感到很好笑了。這樣的城裏人反過來拿自己與物質享受更高的外國人相比,必然會產生另一種自卑與不足。

與過分地追求完美比,知足更容易找到生活本身的幸福和快樂。因此,生活中,一定要做一個事事知足的樂觀之人。

生活追求完美沒有錯,錯的就是一味去追求完美而不能自拔,過分追求完美是一種盲從現象,是不可能達到目的地的無謂飛行,生活中要懂得知足常樂,過得真實才輕鬆。

3.不要被欲望長久籠罩

人的一切煩惱都是與太強的欲望分不開的,一切快樂都是與擺脫欲望分不開的。因此,太強的欲望都意味著缺乏快樂,而缺乏快樂,就會感到煩惱。

世間的人往往是很貪的,這也想要,那也想要,舍不得放棄任何東西,這也是視角狹隘的表現。生活中,很多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懂得有所選擇,有所舍棄。尤其是在困境中時,犧牲小的代價,就能換來整體的利益。

20世紀60年代是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那時,世界能源的主要支柱是石油,因此,作為石油的運輸工具——油船就顯得很重要。一股油船熱很快席卷了整個日本。

然而,這時候,已經經營造船業多年的日本巨商坪內壽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跟人家湊熱鬧,不顧董事會其他人員的反對,毅然決定放棄紅紅火火的造船業,改而投資汽車專用輪胎。

坪內壽夫認為,既然是這麼熱門的行業,洶湧而來的人肯定很多,不久後必然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麵,等到那時受重創,不如現在就趕快轉行。

果然,幾年後,日本就因為造船業生產的產品供大於求,造成經濟危機,很多造船廠損失慘重。坪內壽夫的眼光讓同業者敬佩。

70年代初,日本汽車大受世界各地的人們的青睞,坪內壽夫的生意扶搖直上,其名聲很快就震驚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