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凡事都得看得開(2)(3 / 3)

然而,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一些摩擦。可能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無心之語,卻被你理解成了挑刺、找碴兒,結果一頭栽入了是非的泥潭中。還有的時候,確實是他人有心傷害你,但你的反擊卻產生了“越描越黑”的效果,事情沒有辦法澄清,卻惹來一肚子氣。其實在一些非原則性的是是非非麵前,我們無須去計較什麼,心胸開闊一點,時間自然會證明一切。

與人相處,總會產生一些小矛盾。千萬不要做一個小肚雞腸、神經過敏的人,否則你就會閑氣纏身,是非不斷,“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忍讓不是軟弱可欺,也不是不敢相爭。忍讓是一個人大局觀的體現,所謂“忍辱負重”就是這個道理。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勾踐在吳國為奴為仆,這些人都是因為能夠忍耐,最終獲得了人生的成功。

宋朝有個叫呂蒙正的人,平日裏就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的時候,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麵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知政事為他憤憤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麼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後,那些參知政事還感到不滿,後悔剛才沒有找出那個說話之人。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話,耿耿於懷,多麼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名。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並沒有什麼損失呀。”在場的參知政事們都佩服他的氣量大。

每個人都會經曆背後說人和被人說的時候,別人說你兩句,就讓他說吧,隻要無傷筋骨。和別人較勁,就是給自己找難受。

做人是這樣,做事情也是這樣。不過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餘地,對微末枝節的小事不妨讓它過去,這乃是大部分中國人的處世為人的信條。

日本有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叫白隱禪師。在白隱禪師住處附近有一對夫婦開了家店鋪,他們有一個漂亮的女兒。時間長了,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在父母的一再逼問下,這位姑娘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個字。

這對夫妻聽完後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白隱靜靜地聽完了對方的辱罵,隻淡淡地應道:“就是這樣嗎?”可事情並沒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後,姑娘的父母毫不猶豫地將嬰兒抱給了白隱。這著實是一件讓白隱禪師難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與民女通奸,還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門子的家?”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這位白隱禪師為此名譽掃地,但他並不介意,他沒有任何辯解,隻是認真、細心地照顧著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買來其他嬰兒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但他總是處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撫養別人的孩子一般,他隻想讓那個孩子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年後,那位未婚媽媽感到良心不安,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就如實地向父母說出了真相:孩子的親生父親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於是姑娘的父母羞愧萬分地去向白隱禪師賠禮道歉,並抱回孩子。

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在把孩子交還給他們時仍然隻是輕輕說道:“就是這樣嗎?”

生活中,我們也因為某些原因常被別人誤會和指責,如果你事事都去解釋或還擊,往往會使事情越鬧越大。這時不妨向白隱學習學習,把自己心胸放寬一些,沒有必要去理會,難得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往往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人人都想躲是非。但如果你對人對事總是小肚雞腸,那你就是在招惹是非了!不要總為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生氣,心胸開闊點,離閑氣遠一點,快樂就離你近一點。

生活中,我們有時難免會被汙蔑、誤會,甚至名譽遭到詆毀,這時你也不必太過煩惱,我們不能每時每事都讓人相信我們的清白,這時何不心胸開闊點呢?不要讓是非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反正假的永遠也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