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我不可能”埋葬
生活中,悲觀的人常被“我不能”左右著,沉浸在“我不可能”的困境裏,因此就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然而,很多事情,並不是你不能,而是你的悲觀限製了你的能力。
他天生嚴重殘疾,又患癌症,但他挑戰死亡;他從小受盡歧視和折磨,依然笑對人生;他隻能依靠雙手行走,卻成為運動健將;他隻能算半個人,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激勵大師。在一百九十多個國家,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激勵過兩百多萬人。他的名字叫約翰·庫緹斯。
有人說,上帝創造他的時候,一定用了另外一副模子。他的一生都在與恐懼、孤獨、侮辱、折磨、病痛甚至死神抗爭,而他都是最後的獲勝者。回想往事,他說:“這個世界充滿了傷痛和苦難,有的人在煩惱,有的人在哭泣。麵對命運,人應該擁抱痛苦,笑對人生,而不隻是與之苦鬥。任何苦難都必須勇敢麵對,如果贏了,則贏了,如果輸了,就是輸了。一切都有可能,永遠都不要說不可能。”
同樣,湯姆·鄧普西生下來時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結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裏,湯姆也同樣可以走完10裏。
後來他學踢橄欖球,他發現,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備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促請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
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教練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孩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兩個星期之後,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了55碼遠並且為本隊掙得了分。這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掙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了66000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隻剩下了幾秒鍾。這時球隊把球推進到45碼線上。“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當湯姆進場時,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那是由巴第摩爾雄馬隊畢特·瑞奇踢出來的。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6000名球迷屏住氣觀看,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聖徒隊以19比17獲勝。
在場的球迷們狂呼亂叫,為他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因為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真令人難以相信!”有人感歎到,但是鄧普西隻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他之所以創造出這麼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蘇珊是密歇根州一個小鎮上的小學老師。那天,她給學生們上了一節別開生麵的一課。她首先讓學生們在紙上寫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所有的學生開始寫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湯姆在紙上寫道:“我無法把球踢過第二道底線”、“我不會做三位數以上的除法”、“我無法讓艾斯喜歡我”,等等。
每個學生都低著頭全神貫注地寫著,蘇珊老師也忙著在紙上寫著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她寫道:“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史納菲的父親來參加家長會”、“除了體罰之外,我不能耐心勸說鮑利斯”,等等。
大約過了10分鍾,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寫滿了一整張紙,有的已經開始寫第二頁了。
“好了,同學們,請把你們寫好的紙對折好,投進這個空的盒子裏。”蘇珊老師指著旁邊的一個盒子說,然後,她先把自己手中的紙投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