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2)(3 / 3)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崩潰的邊緣時,如果他即時獲得一種精神寄托,那麼,死神是無法靠近他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座潮濕陰冷有著又高又厚的石牆的倫敦塔,1573年,維斯利伯爵由於得罪了女王被投入倫敦塔。進入塔中,伯爵徹底絕望了,看來是沒法活著出去了。

維斯利伯爵的囚室裏隻有一扇小窗戶。這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待坐在小窗下,木然地望著窗外的一小片藍天,哀歎自己悲慘的命運,陷入委靡不振的情緒之中。突然,有個毛茸茸的東西跳到窗台上,他仔細一看,居然是他的小貓花兒!他心想莫非這麼快我就已經精神錯亂了嗎?可小貓那喵喵的叫聲又是那麼真切,他便伸出手,輕聲地叫著:花兒!小貓聞聲從鐵窗縫裏擠進來,一下子跳到他的懷裏!維斯利伯爵這才相信他不是在做夢,他緊緊地抱住花兒,忍不住號啕大哭!原來,自從他被抓走以後,花兒也離開了家。想不到它千辛萬苦找到了主人!

看守知道了花兒的故事也驚詫不已,他破例允許維斯利伯爵的小貓留下來,而且也沒有向皇室報告。從此,維斯利伯爵孤獨的鐵窗生涯裏有了一個伴侶。送來了飯,他總是讓花兒先吃,他從心裏感激這個自願跑來陪他坐牢的忠實夥伴。他倆就這樣相伴著度過了一個個的春夏秋冬,直到花兒老死在監獄裏。花兒死後,維斯利伯爵又剩下了一個人,他也沒有變得沮喪,他下決心要活著出去,不然就對不起花兒。

直到1624年,當政的詹姆斯國王終於把維斯利伯爵放了出來,使他在被捕後的51年走出了倫敦塔。出獄後,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人畫了一幅花兒的肖像,掛在房間的正中央。

人是需要心靈寄托的,這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精神支柱是一個人活下去的支撐。當你處於不幸的邊緣時,勇敢地尋找心靈寄托吧,讓它來拯救你的生命。

會處理生活的人,一定懂得怎樣給自己安排一片不受幹擾的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在這裏,你可以想你所要想的、做你所要做的,躲開一切你所要躲開的,逃避一切你所要逃避的。這片小天地就是你寄托靈魂或真正自己的地方。

給自己的靈魂找一個寄托,並不是消極地逃避,而是一種積極的養精蓄銳。正如有位名人說的:“我休息是為了工作。”我們也是一樣,讓靈魂去休息一下,養一養它在塵間奔波所受的傷,然後好再去奔波。

人生就是一連串不停的奔波!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能夠成天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過他自己所願意過的生活。

每個人都必須被動地做些他並不想做的事,表演他並不喜歡表演的角色,過一種他所不願過的生活。所以,我們發現,有些人一有時間就吸煙,有些人一有時間就看小說,有些人一有時間就寫文章。這些一有時間就想做的事,才真正是他所喜歡做的事。但是,因為他必須應付許許多多生活中的瑣事,他沒有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做他所喜歡做的。因此,這些小小的嗜好,就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點寄托。他從這裏麵找到他自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暫時忘掉了世界的煩囂。

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時你也懂得自己,那麼,你一定會在生活中找到那麼一點使你安心,使你忘憂,使你沉醉的所謂的寄托。

其實寄托有時很容易找到。一本書、一張唱片、一支筆、幾張紙,或集郵、或攝影、或遊山玩水,隻看你興趣接近於哪方麵,隻看你是否誠心去找。

絕望或繁忙的生活使我們忽略了許多美好的、值得欣賞的東西,隻有當你找到寄托你心靈的處所之後,你才能有餘情去欣賞這世界可愛的一麵,才有機會去享受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