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道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對雙方都有好處:不僅可以使對方對你產生興趣,還能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第三節 與初識的人一見如故
在人的一生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和一群不認識的人打交道。打破與他們之間的界限,消除無形的隔膜,順利地把自己的意見和思想傳達、灌輸給他們,使他們能欣然接受,並讚成擁護,甚至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朋友。這絕對需要不凡的智慧。
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曆來被視為人生一大快事。當今世界人際交往極其頻繁,參觀訪問、調查考察、觀光旅遊、應酬赴宴……善於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見如故”的訣竅,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且對工作和學習大有裨益。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一見如故呢?
富蘭克林·羅斯福剛從非洲回到美國,準備參加1912年的參議員競選。因為他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師,自然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會上,大家都認識他,但羅斯福卻不認識其他的來賓。同時,他看得出雖然這些人都認識他,然而表情卻顯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對他有好感的樣子。
羅斯福想出了一個接近這些自己不認識的人並能同他們搭話的主意。他對坐在自己旁邊的陸思瓦特博士悄聲說道:“陸思瓦特博士,請你把坐在我對麵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況告訴我,好嗎?”陸思瓦特博士便把每個人的大致情況告訴了羅斯福。
了解大致情況後,羅斯福向那些不認識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簡單的問題,經過交談,羅斯福從中了解了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知道他們曾從事過的職業,最得意的是什麼。掌握這些後,羅斯福就有了同他們交談的話題,並引起他們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羅斯福便成了他們的新朋友。
1933年,羅斯福當上了美國總統,他依然采取和不認識者“一見如故”的說服術。著名的新聞記者麥克遜曾經對羅斯福總統的這種說服術評價道:“在每一個人進來謁見羅斯福之前,關於這個人的一切情況,他早已了如指掌了。大多數人都喜歡順耳之言,對他們作適當的頌揚,就無異於讓他們覺得你對他們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並且都記在心裏。”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學會與不認識的人“一見如故”,因為第一次和別人打交道時,雙方都不免有些拘謹,有層隔膜。如果有人能主動、大方地打破這層隔膜,對方也能很快融入進來,這種“一見如故”在雙方看來,就真的變成了一見如故。很多時候我們和一些人擦肩而過,但世界如此之小,在社會中生存的我們說不定什麼時候需要他們的幫助。到那時,你過去跟他的“一見如故”的交往,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說話之道
掌握“一見如故”的訣竅,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且對工作和學習大有裨益。
)第四節 大膽說出你的自信來
每個經曆挫折後才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信心產生力量。隻要相信自己,終有成功的一天。
信心是一種最堅強的內在力量,它能夠幫助你度過最艱難困苦的時期,直到曙光最終出現。信心會使人發現自身的價值和潛能,如果你能在言語中表現出自信來,就會讓人感覺你是一個可造之才。
高中畢業生小杜,到深圳後就興衝衝地抱著簡曆去參加人才交流會。整個會場人如潮湧,唯有家樂福公司的展台前冷冷清清,與會場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杜好奇地走過去,看家樂福招聘啟事上的內容,當即嚇了一跳。它招聘20名業務代表,卻指明要名校畢業生,並且還得有3年以上從事零售業的工作經驗。條件那麼苛刻,難怪沒有人敢貿然應聘。
小杜揣摩了一番,雖然沒一條夠得上,可家樂福公司業務代表的工作對她卻很具吸引力。她心一橫,決定試一試,權當是一次鍛煉好了。
小杜徑直走到應聘席前坐下,那位中年主管看了她一眼,麵無表情地指了指招聘啟事問:“看過了嗎?”小杜點點頭說:“我看過了,不過很遺憾,我既不是名校畢業,也沒從事過零售工作。”
那位主管看了她好半天,才說:“那你還敢來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