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士往往把工作當成樂趣。大仲馬的寫作速度是驚人的。他一生活了68歲,到晚年自稱畢生著書1200部。他白天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晚上則與一些朋友交往、聊天。
有人問他:“你苦寫了一天,第二天怎麼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說:“我根本沒有苦寫過。”
“那是怎麼回事呢?”
“我不知道,你去問一棵梅樹是怎樣生產梅子的吧!”看來大仲馬是把寫作當作了樂趣,當作了生活的全部。
不僅偉大的人物可以把工作當做生活的全部,平凡的人也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隻要他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有個美國記者到墨西哥的一個部落采訪。這天是個集市日,當地土著人都拿著自己的物產到集市上交易。這位美國記者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賣檸檬,5美分一個。
老太太的生意顯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沒賣出去幾個。這位記者動了惻隱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檸檬全部買下來,以便使她能“高高興興地早些回家”。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太太的時候,她的話卻使他大吃一驚:“都賣給你?那我下午賣什麼?”
卡耐基說:“人生的最大生活價值,就是對工作有興趣。”做同一件事,有人覺得做得有意義,有人覺得做得沒意義,其中有天壤之別。做不感興趣的事所感覺的痛苦,仿佛置身在地獄中。愛迪生曾說:“在我的一生中,從未感覺在工作,一切都是對我的安慰……”
柯維發現,人們對工作不再興致勃勃時,就會產生職業倦擔職業倦怠不是說來就來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而成。職業倦怠和挫折、焦慮、沮喪的差異在於,後者發生頻率較高,時間也持續較長。喪失鬥誌的你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睡眠時間相同卻老覺得不夠,注意力也愈來愈不能集中,到最後幹脆放棄嚐試,什麼也不在乎了,工作變得沒有意義;甚至,人生也沒有什麼價值可言。
想要趕走倦怠而變得興致勃勃,說的要比做的容易多了。原因在於大多數人覺得為了工作有效率,他們必須有所激勵,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激勵與工作表現互為因果。如果你能強迫自己努力工作,而達成一些初期的成功目標後,就會發現工作愈做愈有興致。
暫時把隻會挑毛病的老板、難伺候的顧客、永遠辦不完的公事、薪資少、工作無聊和沒人肯定自己等不快的事丟在一旁。等你恢複工作意願,更有能力接受挑戰時,這些剝奪你信心和自製力的外力,還是會屹立如昔,等待接受你的挑戰。
現在你最需要的是重新掌握你的人生,把過去這幾個月或幾年中耗盡的精力再找回來。
下麵是柯維總結的幾個有用的方法:
1.先挑一個小目標。
最好先挑一個小目標,因為這樣成功的機會比較大。事實上,你應該把自己設定在成功的位置上。所以,你的目標應明確,可量化,並能在一定期間內完成。目標的達成可以令你重拾信心,再朝另一個容易達成的小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