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學習的革命:通向二十一世紀的個人護照》(1 / 3)

這個新時代充滿殘酷的替代選擇。對於那些擁有新知識的人來說,新時代意味著一個充滿機遇的世界;對於那些沒有新知識的人來說,新時代則意味著,當舊工作消失、舊體製崩潰時,他們將麵臨失業、貧窮、絕望的前景。

作品簡介

本書告訴你———怎樣才能一天讀四本書,並且把它們記住;怎樣在四到八周內掌握一門外語的核心內容;如何讓你孩子在8歲前的關鍵時期,增長其知識;如何保持終身學習;如何在學校中領先,即使開始時你處於劣勢;怎樣才能在商務、學業、生活方麵作出最佳決定;怎樣找到最適應於自身的學習、思考和工作方式;如何使學生在學習上突飛猛進,而不是在毒品、打架和犯罪方麵名列前茅!

本書對於商業、學校和家庭都有突出的指導意義———每個人都會重新思考未來、重新思考新的世紀。它涉及了成年人和青年人都麵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即怎樣在較少的時間裏學更多的東西,怎樣享受學習,怎樣保存所學的內容。

篇目選摘

在傳統工業經濟中,總是大的公司居於統治地位。通用汽車(GM)、福特(Ford)和克萊斯勒(Chrysler)壟斷了世界汽車生產差不多有半個世紀;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是計算機領域的巨人,其他十幾個不同工業領域中也是如此。

即使25年前,隻有大公司才買得起大型計算機,那時大型計算機是電子成就的頂峰。那種技術對刺激社會朝向中央集權官僚體製、吸收兼並、購置和合並企業起了推動作用。今天,那些巨型計算機大多數已遭淘汰,微型電腦的時代已經來臨。誠然,許多大公司依然存在。諸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樣的許多最具效率的公司仍然蓬勃發展,像微軟公司、宏碁、韓國四大集團公司這樣的新巨頭正在崛起,但早期裝有空調的寬敞計算機房已經閑置不用或改建了。

大公司的組織結構也正在飛速變化。盡管大公司仍在繁榮發展,但它們一般都分成了十幾個項目小組,每個項目小組由自己操作、自己管理,克服了舊的專業分工、舊的金字塔形的經營方式和舊的軍隊式管理。

湯姆·彼得斯(TomPeters)在他厚達834頁的《管理解放》一書中列舉了十幾個例子,這裏隻援引一個:總部設在蘇黎世的ABB(AseaBrownBoveri)公司是目前歐洲大型公司之一,1995年銷售收入為330億美元。它現在將公司分成36個獨立業務公司,其下是數百個自負盈虧中心。大多數“中心是由十人組成的多功能小組。ABB公司還將其“總部員工裁減了95%。

日本大公司開創了“及時生產部件供貨體製,即從小型生產企業購買數千種部件,而僅需要時才要求交貨。

在其他領域———主要在零售領域———特許加盟經銷和電腦化使一些小型分銷商有可能與諸如麥當勞快餐、電腦和軟件製造商等國際主要供應商連成一體。

有些分析家認為,到2000年,50%的零售將通過特許經銷(大多數為與大係統相連的自己運作的零售小店)和直銷(主要由與世界供應商相連的個人組成)。以下例子同樣令人吃驚:

美國特許加盟經銷每天的銷售額達2500億美元。

發展最快的特許加盟經銷是“地鐵三明治,全世界有7000家分店。

分布全世界的14000家麥當勞零售店,大多數為夫妻店,但所有的分店都與一個中心係統相連。

2000多萬美國人現在通過在家中工作賺錢,其中60%多是婦女。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零售公司是安利(Amway),該公司由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DeVos)和傑伊·範·安德爾(Jay Van Andel)於1959年在他們密歇根州的家中地下室裏創立。到1996年,該公司有250萬人在76個國家銷售5000種安利產品,其全球銷售額達68億美元。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銷市場,有120萬婦女擔任直銷員,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

1963年,玫琳·凱·阿希(MaryKayAsh)創立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其目的在於為婦女創造銷售機會、教會婦女如何護理她們的皮膚。今天,該公司275萬名美容顧問創造了10億美元的銷售額。

到1996年中期,單單在中國一個省份就有3萬名“雅芳小姐(Avon La灢dies)向她們的朋友們推銷化妝品。

在北美,創建於1995年的“民眾網絡(ThePeoples Network)每晚為4萬用戶提供不帶廣告、專用於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衛星電視節目服務。

本書兩位作者1996年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舉行的一次國際學習聯合會會議上為“民眾網絡製作16集“學習的革命節目時,與會代表不到500人。但當我們聯手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召開的“民眾網絡1996年智囊會議上播放時,參加的用戶超過3000個。

就就業而言,小公司起著重要的作用。約翰·奈斯比指出:“正是那些成立不久的公司正在創造著美國幾乎所有的新職位。80年代,美國增加了2200萬個全新的工作,到80年代末更多的人在受薪崗位上工作。那2200萬份工作的90%在員工人數為50人或更少的公司裏。這就是新型經濟,這就是創造財富的新力量。因此,如果你想看看新公司是什麼樣的、新公司是如何運行的,你就看看年輕的公司,而不要去看家喻戶曉的老公司,這些老公司正在萎縮並對變化的反應很慢。

在許多這樣的公司裏,對教育的需求著重於思維能力和概念化技能、風險承擔、實驗性和對變化與機遇的接納性。這中間有多少是學校裏教的呢?

———摘自《學習的革命:通向二十一世紀的個人執照》第一章的“由大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