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機遇的本質(2)(1 / 3)

年輕人反複思索老囚犯的這席話,做出了決定。雖然他還在監獄裏,但他突然意識到,他具有一個囚犯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夠選擇出獄之後幹什麼,他能夠選擇不再成為惡棍,他能夠選擇重新做人,當一個壘球手。

5年後,這個年輕人成了全美明星賽中底特律老虎隊的隊員。底特律壘球隊當時的領隊B·馬丁,在友誼比賽時訪問過監獄,由於他的努力使R·熱佛爾假釋出獄,不到一年R·熱佛爾就成了壘球隊的主力隊員。

這個青年人盡管曾陷於生活的最底層,盡管曾是被關進監獄的囚犯,然而,他認識到了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它存在於自由選擇的絕對權力之中。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這種權力。

你雖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時代,但以上這些選擇權就在你的身上。選擇過程也就是自我暗示過程,所以說,自我暗示是成功的助手和保鏢。

諾貝爾獎獲得者曆來被視為本世紀最傑出的英才,國內外已經有不少人專門研究這些人類明星的成長經曆。其實,人人都可以成為明星——隻要你不懈地努力,並善於抓住每一個機遇。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中國古代一位大文學家說過:“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處。”那麼,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的“過人之處”又在何處呢?這裏介紹的一則趣聞,或許對你會有所啟發。

西班牙的聖·拉·依·卡哈是1906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確定了解人腦的神經,使人類對人腦功能的研究走出了猜測階段,而進入了科學時代,他寫的書至今被世界醫學界奉為“卡哈醫典”。然而,這位腦神經醫學的開山祖師,小時候卻是個頑童!

他生於1852年,他父親是位鄉村醫生。這位老醫生能醫好許多鄉親的病,卻無法管教自己的兒子。有一次,小卡哈闖禍被警察拘留了兩天,差點沒把他父親氣死!後來,他又因為調戲女同學,被學校開除了。

他父親要打死他,他嚇跑了,跟一個修鞋匠到處流浪。

一年後卡哈又回到家鄉,一看,父親果然被他氣死了,母親帶病給人做苦工。但他仍舊無動於衷,鄰居們誰也不願理他。

雖然誰也不理他,他心裏卻想著一個人。卡哈從兒童時起就暗暗地喜歡上了鄰居家的一位姑娘,無論是流浪在外,還是返回故裏,他都不時在心中描繪著同這位姑娘在一起的美好圖景。誰知姑娘根本就沒有把卡哈放在眼裏,有一天,姑娘同別人聊天,卡哈故意從她麵前走過,想引起她的注意,姑娘連看都沒看他一眼,他隻聽到姑娘的聲音傳過來:“頑童都是弱者!”

就這一句話,也許並不是專指卡哈而言,卻一下子擊中了卡哈。據他後來說,有好幾天,他覺得自己像死了一樣,躺在床上,腦袋裏一片空白,幾天以後,他才又“活”過來。人們發現:卡哈變了!他央求母親重新讓他讀書,繼承父業做個醫生。

一年以後,卡哈以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考上了薩拉格薩大學醫科貧寒免費生。25歲時,卡哈被聘為母校的首席解剖學教授,從此,卡哈在醫學道路上越走越快,一直走上了諾貝爾醫學獎的領獎台。

那位鄰居姑娘可能早已忘記這一句她說過的話,然而她可曾知道,就是這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造就了一位醫學天才。這一句話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機遇,讓卡哈從此選擇了自己的醫學人生。

五、勤奮+機遇=運氣

人們創業致富,常常要靠一些運氣。但運氣不是機遇,不要把兩者弄得混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是相信機遇,期待運氣,可運氣就是不肯出現在你麵前;有的人不相信運氣,也不去等待運氣,而是一門心事靠自己去努力,運氣倒悄悄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如果你總認為自己是個運氣不好的人,即使運氣來了,未必你就能抓住它。

台灣塑膠大王王永慶是個相信運氣的人。他最初經營的是一家米店,靠著辛勤的勞動與服務,有了一定的固定客戶後,他就買了一些碾米設備,由米店擴大為碾米廠。後來,由於實施配給製度,他隻得關閉了米店和碾米廠,這時他有了一些積蓄。他又開了一家磚廠,經營一段時間後,因故又關閉了。這些經營的經曆都沒給他帶來一桶金。

王永慶的真正發跡是把握台灣建設的機遇,辦起了當時獨一無二的木材市場。加之他從小生長在林區,對各種木材了如指掌。雖說是初次經營木材生意,但生意的方方麵麵都能考慮到。1946年以後,國民黨在大陸戰場上節節失利,致使政局不穩,台灣的經濟也受到強烈的衝擊,許多工廠倒閉,工人大量失業,盡管這樣,王永慶的木材生意卻仍在發展。到50年代初期,他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木材商了,此時,他已擁有總量達5000萬元的資產,早已挖得幾大桶黃金了。

有一次,有人在公開場合問王永慶,他的成功是否因為運氣特別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