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機遇改變命運(4)(2 / 3)

鄧小平南巡談話後,希望集團走出四川,先後在上海、江西、安徽、雲南、內蒙古等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開展與國有、集體、外資企業的廣泛合作,迅速開拓了全國市場。1993年3月,劉永好當選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同年,他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1997年,成都的房地產業剛剛完成了第一輪開發的積累,開始對已有的產品進行檢點與反省,預示著房地產開發下一個高潮到來之際,將進入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微利”時代。

正在此時,劉永好又一次動了涉足房地產之念,“在最高潮,大家認為最好的時候,我們反而沒有做,當然,沒有掙錢也沒有被套,我們抓住穀底攀升的時機,我們還要隨著曲線上升。”當別人開始紛紛感到房地產這碗飯是越來越難吃了的時候,劉永好卻意識到機會的存在。他認為房地產業正處在一個逐步上升的區間。劉永好在萌發房地產念頭最初的日子裏,更多的隻是一份觀望與練兵。新希望房地產公司組建。正是在這時,劉永好把新希望的房地產開發從一開始就放到了高起點、大規模的平台上。錦官新城作為新希望房地產的開山之作,一問世,首期開盤三天之內銷售1.4億,創造了成都房地產奇跡。

2000年11月,民生銀行上市,劉氏兄弟分別以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名義,擁有民生銀行股份2.03億股,占民生銀行總股的12%。2000年,美國《福布斯》評定劉永好、劉永行兄弟財產為10億美元,列中國內地50名富豪第二位。一位赤著腳走路的中國知識分子,用他的精明踩出了一條億萬黃金路。

劉永好坦言:“我小時候家裏很窮,20歲前還沒穿過鞋。1982年下海前,我是一個普通的教師。當時不敢奢望掙多少錢,隻是想怎麼做都會比我當時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開始想當萬元戶,那時萬元戶了不得。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奮鬥,達到了這個目標。以後百萬、千萬、上億,甚至幾十億,都一步步實現了。現在對我而言,再多1個億和多幾百塊錢沒什麼區別,因為,當足夠滿足自己生活所需後,錢已經不是你追求的最終目標。比如現在,我單是一年在民生銀行的分紅就好幾千萬,也就是說我完全不做別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當一個人隻把掙錢當作他追求的唯一目標時,那正是他最悲哀的時候。支撐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是不斷地追求、奮鬥。

十二、積極行動才有好運

立即行動是把握機遇中的一個關鍵。決定是銀,行動是金。隻有行動,理想才能變為現實;隻有行動,才能一步一步接近成功;隻有行動,才會有結果。

在我國剛剛改革開放之時,某村子裏有兄弟兩人,他們幾乎同時看到了政府的富民政策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農民開始擺脫過去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趨向了商品化。於是,他們決定每人辦一個製衣廠,兄長說幹就幹,馬上行動起來,買來了縫紉機,請來了師傅,采購了布料,不出半個月產品就打響向了市場。弟弟則行動遲緩,他想先看看兄長幹得結果如何,然後再決定行動與否。

起初,兄長辦的製衣廠並不順利,產品銷路也不很暢通,弟弟暗自慶幸自己的明智。然而,經過半年多的摸爬滾打,兄長的製衣廠生意日漸興隆。這時,弟弟後悔不迭,經過再三考慮,他也辦起了一個製衣廠。但是,時機已失,市場已經飽和,隻好成為兄長製衣廠的附屬,做一些簡單的加工。

兄弟兩人同時看到了機會,又幾乎同時做出了相同的決定,所不同的是,兄長的行動準則是說幹就幹,弟弟的行動準則是有了十成的把握再動手。兄長盡管沒有十足的把握,但積極行動的成功概率卻非常高;弟弟要有十足的把握再幹,看似穩妥,這種穩妥卻是以失去機會作為巨大代價。我們固然反對幹什麼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瞎幹,但是我們更讚成、更支持、更強調瞅準了機會就毫不遲疑立刻行動。

一天晚上,張先生加完班後已是10點鍾了,他走進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叫了一份蝦仁炒飯。突然,他聽到了旁邊兩個人的小聲對話:

飯沒有了。

馬上再煮一鍋。

再煮一鍋?

對、再煮一鍋,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