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華的名聲早已蜚聲海內外,廣為人知,她本人也已經成為中國內地少有的億萬女富豪。同樣,沒有到最後決不放棄的堅持精神,她也不可能在機遇麵前挖到創業的第一桶金。
楊振華小時候是個“病秧子”,苦藥遍嚐,因而從小就立下誌向要開發出一種好吃的藥。
經過數年的摸索,1985年1月,身為福建農學院遺傳學教師的楊振華,在實驗室裏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對普通的黃豆進行了獨特的深加工,開發出含有20種人體必需的生命氨基酸的營養液,這一實踐耗費了她數年的心血和努力,終於有了喜人的成果。她難忘這一時刻,便將營養液定名“851”。
剛開發出來的“851”營養雖好,味道卻極其難聞,據說像臭魚爛蝦般嗆人。結果,這麼好的產品卻不得不違背初衷,變成了一種賣給養殖場的畜生吃的“生長液”,一袋袋地攪拌在飼料裏喂給豬吃、雞吃、魚吃、蝦吃,看著它們享受高級的營養品,神奇地猛長特長。
楊振華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她暗地裏悄悄地把“851”夾在糖裏、餅幹裏送給同事們吃,看他們的反應,結果人人都感到“精神倍增,狀態甚好”。
1987年,楊振華毅然辭職下海,自己開發85l營養液。可是一個文弱女書生,何曾上過市場、搞過經營,勇氣可敬,經驗卻近乎等於零,因而久久地打不開市場銷路。後來逐漸闖出了一點銷路,卻又經曆產品質量挫折,進出法庭,飽受官司之苦。在這一段多災多難的苦日子裏,楊振華每天夜裏不知偷偷流過多少辛酸的眼淚,可她也知道,生意場是強人的世界,市場不相信眼淚,除了做個強而又強的女強人,她別無出路。所以,她總是一邊流著淒苦的淚,一邊默默地祈禱:明天會更好,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次日天一亮,她又腫著眼睛爬起床出去拚、出去闖。
就這樣,堅持的結果是她終於獲得了機遇的眷顧。1989年,“851”賣到了東南亞,泰國正大集團財務長偶然吃到了,久治不愈的肝病竟然因之神奇地痊愈了,這位財務長喜出望外,迅速找到楊振華,要求與她聯合開發、經營。
1990年10月,正大振華851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了,氣派的公司大樓在福州溫泉路上拔地而起,經營實力今非昔比。
1992年,851已經跨洋過海出口到歐洲、南美、南非、東南亞等全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年創彙600萬美元。
十三、堅毅的性格能贏得機遇
他是一個精通業務的電影企業家,熟悉電影製片的每一個方麵。同時他是一個能及時感覺變化、應對變化的人。電影蕭條,電視走紅,他立即改變步驟,調整戰術,把經營策略又轉移到電視傳播上去了,他開辟了一個影視新時代。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浙江寧波鎮海的一戶富商家庭。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號老板,膝下4男2女。這4兄弟都沒有繼承父業,全都投進了娛樂圈。大哥邵醉翁1942年拍了第一部影片《馬永貞》,取得極大成功,遂創辦天一影片公司,從此,邵氏兄弟開始了電影創業生涯。
邵醉翁按照兄弟的年齡、經驗、特點,揚長避短,各盡其才,委以公司要職:老二任會計,老三任發行,老六逸夫任外埠發行。在大哥的親手栽培下,經曆了商場的磨練,老六邵逸夫對業務十分稔熟,電影行業的十八般武藝,他樣樣拿得起放得下。攝影術入門之後的邵逸夫,在鏡頭前從容不迫,運用自如。
1925年,“天一”出口上下集影片《珍珠塔》,邵逸夫鋒芒畢露,獨當一麵。他的名字和徐紹宇並列在銀幕上。同年年底攝影技巧日臻嫻熟,鏡頭感覺更趨完善的邵逸夫,已能執掌大部,領街掛帥了。他正式扛起大旗,擔起頭牌攝影師之重任。
他主執機器,王士珍為副攝影師,拍了一部《孫行者大戰金錢豹》。此片賣座甚佳,獲利豐厚。
此後,邵逸夫士氣高漲、興致大增,又接連拍了許多片子,均創佳績。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天一”公司財源廣進、生意興旺之時,風波陡起,厄運襲來。上海灘的“明星公司”因“天一”對其造成威脅,將其業務搶走了許多,而聯合“大中華百合”、“民新”、“友聯”、“上海”及“華劇”等五家電影公司,成立了“六合影星公司”,組成了強大的聯合發行網,共同抵製、圍剿“天一公司”。這便是中國電影史上有名的“六合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