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就讓我們積極鍛煉,用良好的心態麵對事業。
九、捕捉機遇要穩、準、狠
做一個捕捉機遇者,也許比捕蛇者要難得多。因為機遇是無聲無形五色無味的一種東西,它唯一的表現形式也許就是帶來的喜悅和沉甸甸的收獲。
捕捉機遇要“穩、準、狠”,意思是說,麵對機遇,要看得穩,經過自己縝密的分析判斷其可行性與可能性;準是指捕捉機遇要牢,落實要到位;狠是指機遇得來不易,有可能是幾年甚至一生才會有一次,所以你必須加倍珍惜,充分利用,要榨幹機遇上每一點剩餘價值,使其徹底為我所用。
這一切都是為了全力以赴,合理配置,借機遇之力創最大效益,謀求最大成功。
哲學家培根曾感慨地說:“機遇先把前額的頭發給你捉,而你提不住之後,就把禿頭給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兒給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滾圓的身子給你,而那是很難握住的。在開端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機遇,速可得,坐可失,我們要想得到它,就不但要努力學習揭示客觀必然規律性的科學知識,著重認識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而且要有一種鍥而不舍、雷厲風行、隻爭朝夕的精神,決不能四平八穩“一慢二看三通過”,坐失機遇。
怎樣才能捕捉機遇呢?
還是培根說得好:“最好把一切大事的起始交給百眼的阿加斯,而把終結交給百手的布瑞阿瑞歐斯!”
讓百眼巨人阿加斯擔任注視機遇開始的職務,以便敏銳地識別機遇,積極地尋找機遇;讓百手巨人布瑞阿瑞歐斯用100隻手去抓住機遇,以便能準確地捕捉機遇,迅速地得到機遇。當然,抓住機遇,比認出機遇更重要。
在倫琴發現X射線以前,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德國科學家雷納特以及其他一些德國和美國的物理學家,都曾看到存放在陽極射線管附近的照相底板被感光了,但他們都沒有像倫琴那樣認真地抓住不放,從而失去了發現X射線的機遇。正如在倫琴連續發表三篇論文闡述他的發現後,有人企圖貶低倫琴的發現時,哈佛大學的哲學家閱斯特貝爾格說的那樣:“假定機遇促成了發現,可是在伽伐尼偶然看到掛在鐵門上一隻蛙腿的彎縮以前,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次伽伐尼效應。世界上經常充滿這種機遇,可惜伽伐尼和倫琴大少。”這就是說,枷伐尼和倫琴的功績不在於他們看到什麼現象,而在於他們對這種現象抓住不放,因而抓住了機遇,登上了成功的台階。
時機問題,既是機遇問題,又是速度問題。捕捉時機要快,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因其社會化大生產所具有的整體性、複雜性、競爭性和多變性等特點,更要求有誌於成功者要有機遇觀念、速度觀念。“隻有一個地球”,同一個科學研究,你起步晚了,人家就搶先成功了;同一個發明,禰生產慢了,人家就搶在前麵大量生產了;同一個市場,你不占領,別人就獨霸了。競爭是空前激烈的,據說在日本的那些知名企業裏,每五秒至一分鍾就可獲得世界各地市場行情的變動情況,而企業家麵對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市場,錯過一分一秒就可能失敗。
時機在時間的演進中產生,又在時間的變化中消失。抓住了時間便是捕捉住了機遇,捕捉時機貴在迅速。
十、不同的機遇要不同的對待
機遇產生時,猶如遠處洋麵上悄然而起的波浪,帶有相當的隱蔽性,不為常人所知。同時,在這個時候介入通常帶有一定的風險,它的不確定性以及其他人的不理解或冷嘲熱諷,都會帶來相當的風險。當它越來越近,最終為每個人都認清時,機遇就已冉冉逝去。對客觀經濟運作規律有清楚認識,並有頭腦的人,會在這時及時抽身撤出。雖然成功機遇的餘波也會使少數人致富,但這隻是回光返照了。
羅歐·魏格納是華爾街一位躊躇滿誌的財務專家。10年前,他在尋找一種能夠自己做老板的行業。當時,雖然有不少(如微電腦、電動玩具、甚至退休金管理等)令人心動的行業可選擇,可是他卻出人意料地購買了博瑞爾谘詢服務公司。博瑞爾公司一開始的業務是專為美國達官要人剪報,因為這些人想知道報章雜誌對他們的言談舉止、所作所為有什麼評價;接著工商界也紛紛找上門來。在一個不大的工作室中,博瑞爾公司的工作就是鑽在報紙堆裏,剪下顧客所需要的各種文章。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美國首家使用電腦的剪報公司。其營業額1998年為2000萬美元。創利潤300萬,年增長率達25%。現在業務範圍已包括電視和廣播新聞報道內容的搜集。魏格納認為,美國市場競爭力甚大,剪報必須爭取時效。特別是商場上的行情瞬息萬變,許多公司為了能對市場的變化作出迅速反應,日益覺得剪報紙的必要。博瑞爾公司揚言,美國500家大企業中,有半數為該公司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