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抓住機遇不如創造機遇(3)(1 / 2)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這樣一些問題,即:為什麼有的人總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會?為什麼麵對同樣的機會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了?為什麼有些天資本來不好的人卻能得到命運的垂青,而某些天資甚佳者卻最終庸碌無為?為什麼成功者總顯得比別人幸運?等等。

這些問題的回答可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機會隻偏愛那些為了事業的成功做了最充分準備的人。換句話說,隻有在“萬事兼備”的情況下,東風才顯得珍貴和富有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機會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的結合。主觀方麵條件的增強會影響到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好的機會更容易產生。同樣,當一定的客觀機會已經出現後,那些不斷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麵進行努力的人則要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這些機會。

許多名人就是創造機會的高手,他們總是在努力,總是在奮鬥,開始時他們是在追尋機會,而一旦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機會便會自動登門拜訪。而且,隨著他們自身才能的不斷提高,知名度的不斷增加,其所麵臨的發展機會也會相應地有質和量的提高。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這些主觀努力,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良好機會。從這個角度上說,機會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

如果機會可被每個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麼這種機會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事實上,機會往往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要得到它,必須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的準備。

這就是機會為什麼更偏愛有準備的人的原因。

我們還發現,雖然命運有時是不公正的,那些毫無準備的人卻獲得了某種機會,但從長遠來看,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樹。而在我們視力所及的當代名人的成功史上,無不記載著人們為迎接機會所作的種種準備。

中國觀眾開始認識遊本昌是從電視連續劇《濟公》的播出開始的,從此他的名字連同“濟公”這一形象便深深地印在億萬觀眾的腦海中。

然而,此時的遊本昌已是52歲的人了,為了濟公這個角色,他已不知不覺地準備了近40個年頭,在他30多年的從藝生涯中,經曆了無數的坎坷,忍受了漫長的寂寞,終於在藝術上有所成就。

少年時的遊本昌就精於模仿,熱愛表演,濟公和卓別林的形象曾對他產生巨大的影響。憑著他良好的表演天資,他被保送到亡海戲劇學院深造,並在大學畢業後極其幸運地被吸收進中央實驗話劇院。然而,他未料到,跨人中國當時一流的劇院這一天,也是他不走運的開始,等待他的將是30年的默默無聞。

在這30多年裏,除了某些例外,他所扮演的幾乎都是小角色、小人物,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不能說不是一場悲劇。然而,他卻從不氣餒,隻是通過默默地耕耘和鍛煉,對每個角色進行精工細鑿,力求演好每一場戲。

他的信條是,“沒有小角色,隻有小演員”;“熱愛心中的藝術,不是藝術中的自己”。正是靠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他忍受住了被冷落的孤獨,靜靜等待著機會的來臨。

雖然在這些平靜的日子裏,也有過不少的輝煌,如他曾在首都舞台上領銜主演了我國第一台啞劇,他的《流逝》和《淋浴》等作品還獲過獎,也曾轟動一時;但是,在全國範圍內遊本昌還是默默無聞的。

他與明星們一起到過幾十個城市,每每演出時他總不過在節目中屬於串場的角色。每到一處,“明星”們總被人包圍著,他卻被冷落一旁。

對此,遊本昌的回答是:“我不感到淒涼,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要像魯迅所說的那樣,進行韌性的戰鬥!”

機會雖然是偶然的,但是它要靠別人來發現和利用,這樣機會才能給人帶來價值。

遊本呂在這方麵要有著較之常人更為深刻的感悟和體驗。記者采訪他時,他有過精彩的論述。

記者問道:“不過,一項事業總要有人為它去做才能成功,有的人抓住機會出名了,而有的失敗了,悲觀了。這裏涉及的問題就是機會,你是過來人,你對機會如何理解呢?”

遊本昌是這樣回答的,他說:

“是玫瑰總會開花。我在上海戲劇學院工作時曾有一位藝術家結合自己30歲成才的經曆說過,‘一個人的成功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會’。他還談到和他一樣的一個人藝演員很有才華,卻久久不得誌。直到42歲拍完一部電影才嶄露頭角。我很喜歡魯迅的著作,更讚賞魯迅先生的韌性的戰鬥。我相信事在人為,如果說有運氣和機會上的差別,我絕不能因時運不濟而削弱誌氣。倘若削弱了誌氣,連原有的才氣也完了,運氣自然不會敲你的門。為什麼我遊本昌演濟公?因為我演過話劇,演過啞劇,電視劇導演聽了熟悉我的人介紹我有喜劇表演才能,我才幸運地飾演了濟公:因此,我覺得如果有人遇到懷才不遇的問題時,請不要泯滅自己的誌氣、追求,相反,更要激發你的韌性、力量。凡事隻能往前闖,否則沒有出路。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有人七八次提名未中,也有一次獲獎的幸運兒。我們要從未獲獎的人身上學誌氣,不要從幸運兒身上學運氣。卓別林80歲才去領獎,亨利·方達年近七旬才去領獎。曆史證明,生活決不會辜負一個辛勤的耕耘者。我們不要等別人發光,等別人拋彩球,自己沾光;我們要自己發光,要高速運轉,才能產生熱。我運轉的動力是什麼?就是千方百計地追求上乘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