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界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19世紀末期有人提出發明一種機器,不依靠動力就能不停轉動。然而經過許多次的實驗,終於證明了這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動力就轉動的永動機根本不會存在,首先,它就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為能量的轉移與變化始終守恒的,它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因此,永動機隻能是一個脫離實踐的想像,當然,也就不會發明出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如此推崇想像,是因為他知道想像力是一個人幹好工作的起碼要求,想像力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沒有了想像,人類將永遠停滯在野蠻落後的狀態之中。
想像力可以使你創造機遇,並且利用這個機遇,使你取得別人所沒有的成就。
有這樣一個例子,非洲島國毛裏求斯大顱欖樹絕處逢生,就是得益於科學家豐富的聯想。在這個國家有兩種特有的生物——渡渡鳥和大顱欖樹,在16、17世紀的時候,由於歐洲人的入侵和射殺,使得渡渡鳥被殺絕了,而大顱欖樹也開始逐漸減少,到了20世紀50年代,隻剩下13棵。1981年,美國生態學家坦普爾來到毛裏求斯研究這種樹木,他測定大顱欖樹的年輪時候發現,它的樹齡是300年,而這一年,正是渡渡烏滅絕300周年。這也就是說,渡渡鳥滅絕之時,也就是大顱欖樹絕育之日。這個發現引起了坦普爾的興趣,他找到了一隻渡渡鳥的骨骸,伴有幾顆大顱攬樹的果實,這說明了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的果實。
一個新的想法浮上了坦普爾的腦海,他認為渡渡鳥與種子發芽有莫大的關係,可惜渡渡鳥已經在世界上滅絕了,但坦普爾轉而想到,像渡渡鳥那樣不會飛的大鳥還有一種仍然沒有滅絕,吐緩雞就是其中一種。於是,他讓吐緩雞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幾天後,被消化了外邊一層硬殼的種子排出體外,坦普爾將這些種子小心翼翼地種在苗圃裏,不久之後,種子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芽,這種瀕臨滅絕的寶貴的樹木終於絕處逢生了。
上述例子又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就是想像雖然是人類的特有的才能之一,它建立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之上,但是,想像還必須與正確的判斷相結合,隻有想像而沒有判斷,就會迷失方向,就如同航海時沒有指南針一樣,肯定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坦普爾如果不能正確判斷出渡渡鳥與大顱欖樹之間的關係的話,那麼,他也不可能想像出讓鳥吃種子然後使大顱欖樹絕處逢生的妙計。
聯想創造機遇,而這機遇的出現一般情況下都會有一個前奏,那就是聯想可能極大地激發人們的思維活動。客觀世界是錯綜複雜的,就是窮其一生的精力,也不可能探索出自然界的許多深藏的奧秘,如果隻是單純地為了尋求一種解釋答案而去追尋探索,往往都會限製人們對事物獲得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抑製了自己的創造精神。反之,發揮聯想,充分調動自身的認識積極性,這既可以汲取無盡的知識營養,又可以進一步發展聯想能力,在聯想中產生飛躍式的認識,進而創造出機遇。
這樣的事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在軍事韜略研究上,由動物角鬥技能聯想到韜略權謀處處可見:由鱷魚以裝睡的假象迷惑獵物,啟發假癡不癲而創造奇效;由虎熊之戰中老虎避其鋒芒,待熊精疲力竭之後再製服熊的啟發,先讓人一步,再後發製人。
在創作上,由蹦蹦跳跳追咬自己的尾巴的小愛犬的頑皮動作,啟發了作曲家創作了一首不朽的名曲——《降D大調圓舞曲》;由一朵別人毫不經意地朝花啟發,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了一部小說《哈吉·穆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