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發明創造史上,曲飛木梳啟發插秧機的發明;由河蚌育珠啟發人工培育牛黃。
這些事例告訴人們,隻有借助於活躍的聯想使未知為已知,進而有所發現和發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聯想中所創造的機遇,不是天才的啟示,不是上帝的指點,而是刻苦努力,熟練掌握知識的結果。要想在聯想中獲得成功的機遇,就必須下一番苦功夫,將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
當然,光有聯想還不夠,還必須由聯想得到啟示產生新的想法之後,把它付之行動,使聯想變為現實,否則的話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通過聯想創造機遇的人,他往往不局限於此,他還善於實施於行動當中,達到由此及彼的目的。
萊特兄弟從風箏誘發製造飛機的念頭之後,一點也沒有猶豫,立即就投入到實踐當中。1899年,他倆首先做了一隻雙身的風箏,用來觀察它在空中的翻滾動作和如何借助空氣的浮力,由下降轉向高升,從而發明了機翼,並且於1903年發明創造了第一架飛機。
模仿是培養想像力的第一步,它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想像”,學會模仿,才能使我們的想像更加豐富多彩。它告訴人們在不斷的模仿中,先是陌生的,通過模仿後不斷地熟悉它、了解它,再進行深入地創造性的模仿,最後才能漸漸地自由起來。模仿可以說是想像成功的基石,隻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就能使想像的花朵綻放出成功的機遇。
有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個賣帽子的商人,走累了以後就坐在樹陰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以後,發覺自己的帽子都被樹上頑皮的猴子給取走了,聰明的商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泥土扔向猴子,這群猴子見狀,也紛紛把“手”中的帽子扔向商人,這樣一來,商人的帽子就失而複得了。這個例子雖然說的是猴子模仿人的動作,但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學會模仿,然後豐富我們的想像力,從而創造出機遇。
還有一點,要善於觀察和擁有充沛的工作熱情。知識是想像的基礎,但知識來源於觀察和學習,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直接影響到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而影響到能否創造出機遇。
我們對一部優秀的作品的評價往往用“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來概括,這也就是說它應該是觀察和想像的結合體。正如培根所說:“我們這些具有人的精神的科學家們應當實驗、實驗、永遠實驗下去。”英國地質學家賴爾,一生都是在仔細觀察中度過的,他遊曆了幾乎大半個地球,在實地觀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於寫成了《地質學原理》等偉大著作。在實踐中觀察,在觀察中獲得新知識,這是豐富想像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想像力是否豐富,應該是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個人後天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的結果。既然我們明白了想像對於創造機遇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如何去培養想像力,那為什麼還不快快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去創造機遇?
十三、勤奮創造機遇
有一句諺語說:“有恒為成功之本”。這句話一語點破了勤奮創造機遇的道理。機遇的出現是同個人的打拚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機遇並不是一朵開在花園裏的鮮花,你伸手就能將它采摘,它是一朵開在冰天雪地、懸崖峭壁上的雪蓮,隻有那些不畏艱險,勇於攀登高峰的人才能聞得它的芳香,才能將它擁有。
拿著名漫畫家方成來說,每個人都知道他以漫畫為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是一位從事化學研究的工作人員。方成在漫畫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完全是憑借個人的奮鬥精神。多年以來,方成一直在報社當編輯,專門為文章配漫畫,常常是夜裏定下題目,然後仔細構思,反複揣摩,第二天就要交稿見報。然而並不是每次工作都能順利完成,有時畫稿交上去以後,回家後又想出新的主意,於是又重新畫一幅;有時費盡心思也想不出好的點子,他就把頭放在水龍頭下衝一衝,繼續思索,直到畫出一幅自己滿意的漫畫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