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任靈州總管,屢敗梁師都叛軍與突厥軍,擴地千裏。太宗貞觀三年(629年),與李靖共破東突厥,擒頡利可汗。之後又與李靖大敗吐穀渾,立有大功。但在貞觀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貪汙罪被罷官。一年後,道宗重被朝廷啟用。征高麗之役,與李績同為唐軍先鋒,立下很多戰功,曾向太宗獻計奇襲高麗後方,可惜未被采納。
貞觀21年(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與李道宗不合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利用房遺愛叛亂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於路上。後長孫無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平反。
李道宗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欺人,在宗室之中與李孝恭齊名,最為當世所重。
評論:李道宗真乃一代名將也,可在演義中卻被描寫的齷齪不堪,實在讓人為他感到惋惜。也許這就是藝術加工。任城王道宗使李唐宗族中僅次於太宗的武將
*********************************************************************
徐茂公
演義:
瓦崗寨的軍師,諸葛亮一類的半仙級人物。
曆史原型:
原名徐世績,子茂公,後賜姓李,高宗朝為避太宗諱改“世績”為“績”,遂以李績之名聞名於世。
李績在隋末的亂世中曾稱霸一方,後投瓦崗寨李密。向李密獻計攻克黎陽糧倉,開倉放糧,使瓦崗寨十日內增兵二十萬。及李密被王世充所敗,李績拒有瓦崗舊地,不久降唐,被封為舒國公(後改封英國公)。李密叛唐被殺,李績為其發喪。
竇建德攻黎陽,李績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於秦王旗下。之後在唐對竇建德、王世充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唐軍中地位僅次於秦王。後又平定徐圓朗叛亂,擒斬徐圓朗。
武德七年(624年),李績與李孝恭征討南方反王輔公袥,大敗其部將陳正通、馮惠亮,追斬輔公袥。次年又於並州敗突厥軍。
太宗繼位,李績與李靖計劃奇襲東突厥,李績作為李靖的後援,截斷了頡利可汗的退路,保證了戰鬥的勝利。貞觀十五年(641年),又大敗薛延陀部。李績曾患急病,太宗親自剪須為其做藥引。
太宗征高麗,李績隨軍出征,立有戰功。貞觀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臨死時,恐李績作亂,故意貶其出京加以試探,李績毫不停留,立即離京,高宗繼位後,又對其委以重任。李績善於察言觀色,適時投入武則天一邊,得以維持其在朝中的地位。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績統唐軍征高麗,開始其人生中最後一戰。最終唐軍大獲全勝,終於平定高麗。次年病死(也是一個壽星),配享高宗廟庭,並在其墳前築起象征陰山、鐵山的土丘,以紀念他征討突厥、薛延陀的功績。
李績的孫子徐敬業後起兵反武則天,兵敗被殺,徐家被剝奪賜姓,李績墳被刨,其在世時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費。
評論:李績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真不負“智多星”之名。早年出身盜匪,他的殺人之論甚是精彩,堪稱武者典範
*********************************************************************
蘇定方
演義:
原竇建德部將,文武全才,曾設計殺死羅藝、羅成父子,從此與羅家結下不解之仇,後降唐,但最終為羅家後人所殺。
曆史原型:
原為竇建德、劉黑闥部將,驍勇善戰,及竇、劉敗亡,定方歸鄉裏。貞觀初年,蘇定方被唐廷重新啟用,隨同李靖奇襲東突厥頡利可汗。高宗初年,蘇定方隨程咬金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屢獻良策,但不為咬金采納,唐軍終無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蘇定方為統帥,再征賀魯。唐軍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定方被封為邢國公。後西域三國反,定方又率軍平定。
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蘇定方以六十九歲高齡統軍征百濟,連敗百濟、日本軍,擒百濟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後免三國(東突厥、西突厥、百濟),皆生擒其主,為唐長勝將軍。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壽七十六。
評論:又是一個被演義歪曲的偉大人物。
*********************************************************************
靠山王楊林
演義:
隋煬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條好漢,總管隋朝兵權,為人正直無私,雖然很賞識秦瓊等英雄,但對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勢,最後被羅成用回馬槍刺死。
曆史原型:
名楊爽,隋文帝楊堅異母弟,受封衛王。自幼被楊堅之妻獨孤氏收養,因此倍受文帝寵愛。曾三次率隋軍北伐,大敗突厥沙缽略可汗,威震塞北。楊爽儀容俊美,舉止有度,名聲甚好。
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楊爽病,文帝派巫師為其驅鬼,不料鬼沒趕走,巫師倒被嚇死,當夜楊爽病死,年二十五。
評論:如果楊爽不被庸醫所害,他是否真能成為隋的柱石呢?
*********************************************************************
楊義臣
演義:
楊林的弟弟,曾擺下一個八麵金鎖陣,後被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錘所破,他自己自殺身亡。
曆史原型:
本姓尉遲,因父親與突厥力戰陣亡,賜姓楊,養於宮中。年長後,善騎射,有將才,曾數次大破突厥軍。煬帝繼位,漢王楊諒叛亂,楊義臣以少勝多,敗叛將喬鍾葵。後煬帝三次征高麗,義臣均隨軍出征,多立戰功,曾一日七捷。
適逢天下大亂,楊義臣四處征戰,先後平定向海公、高士達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為煬帝所忌憚,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評論:他倒和楊林有幾分相似。
*********************************************************************
裴元慶
演義:
隋唐第三條好漢,其姐嫁於程咬金。手使兩把大錘,勇猛異常,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無數兵將,隻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錘。後中隋將新文禮之計,於山穀中被燒死。
曆史原型:
名裴行儼,隋將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瓦崗寨,雖累有勝利,但屢遭監軍陷害。於是裴仁基父子殺隋監軍,率眾歸瓦崗寨。後李密與王世充決戰,裴仁基獻計分兵偷襲洛陽,但不被李密所納。後李密戰敗,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於裴行儼,待其父子甚厚。
裴行儼每有征戰,所向披靡,號“萬人敵”,王世充憚其威名,頗加防範。裴仁基知其意,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密謀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