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曆史原型(ZT)(3 / 3)

評價:確為一員猛將,可惜未逢明主。

*********************************************************************

單雄信

演義:

山東二賢莊莊主,先為瓦崗寨大將,後歸順王世充,為其駙馬。因兄長被李淵誤殺,誓死不降唐,最終被唐軍處死。

曆史原型:

瓦崗寨前寨主翟讓的好友,善馬上用槍,瓦崗寨軍中號為“飛將”。後翟讓被李密所殺,單雄信以大局為重,歸順了李密。後李密兵敗,單雄信降王世充,為其大將。秦王兵進東都,雙方大戰,秦王曾一度被洛陽軍所圍,單雄信舉槍刺秦王,幸得唐將尉遲恭所救。及王世充覆滅,雖然李績等瓦崗寨舊將為其求情,但單雄信仍被處斬。

評價:看來曆史上不是單雄信記仇,而是李世民記仇。其人綠林出身,反複無常,頗似呂布的風範。與李世績交好。卻是貪生怕死之輩。因為沒有得到太宗寬恕而埋怨李世績不辦事。李世績割下身上的肉給他陪葬,以全其義

*********************************************************************

王伯當

演義:

外號“勇三郎”,瓦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條好漢魏文通。對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後和李密一起被唐軍射死於斷密澗。

曆史原型:

李密的學生,隨李密一起投奔瓦崗寨,為李密心腹。李密與王世充在偃師決戰,命王伯當守後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敗,王伯當亦棄金墉城,與李密相會。李密決定降唐,害怕王伯當離他而去,王伯當表示願意誓死相隨。

李密降唐後,因不被李淵重用,決定造反。王伯當苦勸不成,於是決定與李密共存亡。李密襲取桃林縣後,欲投部將張善相,途中被唐將盛彥師伏擊,李密、王伯當俱死。

評價:王伯當真乃忠義之士也。

*********************************************************************

宇文成都

演義:

隋唐第二條好漢,雖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從不耍奸詐計量,算得上一條好漢。但其家世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最後在與宿敵李元霸的決戰中被殺。

曆史原型:

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與其父一樣無用。竇建德擊敗宇文化及軍後,宇文父子一起被殺。

*********************************************************************

羅士信

演義:

隋唐演義中“三猛”之首,力大無窮,是唯一能與李元霸匹敵的人。秦瓊的幹弟弟,為人頭腦簡單,渾渾噩噩,但極重情意。

曆史原型:

隋末,賊寇王薄等犯山東,隋將張須陀率軍擊之,羅士信時年十四歲,投軍,為須陀所輕。羅士信遂披重甲上馬操練,這才得以從軍。在隨後的戰鬥中,羅士信一馬當先,所向披靡,賊軍大敗。之後羅士信每殺一敵,必割其鼻,以環穿之,代替首級。張須陀被羅士信的武勇折服,將自己的馬獎給了他。之後張須陀、羅士信互相合作,連戰連捷。

後張須陀中李密之計,兵敗戰死,羅士信歸順瓦崗寨。在與王世充的戰鬥中重傷被俘,被王世充收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極厚,但後來稍有減少,羅士信不滿,於是率部轉投李唐,被任命為絳州總管,封郯國公,率軍對抗王世充。

羅士信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賞罰分明,治軍極嚴,在謀略方麵也並不是一竅不通,曾設計智取洛陽的外圍據點千金堡。洛陽平定後,羅士信為當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級裴仁基發喪,葬於邙山以北,並說:“我死後,願葬於裴將軍之旁。”

後隨秦王攻劉黑闥,得一城,先是唐將王君廓守,劉黑闥軍猛攻,王君廓不敵,羅士信自請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後,敵軍攻打更急,四麵圍困,斷絕了唐援軍。最終城破,羅士信被俘,劉黑闥欲說降羅士信,士信不從,遂被殺,年二十八。秦王聞羅士信死,很是傷感,重金購得其屍,葬於裴仁基墓之側。

評論:曆史上的羅士信決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蠻漢,隻可惜死的太早,否則很有可能成為一代名將。甚悲壯之義士!

*********************************************************************

史大奈

演義:

原為北平王羅藝的部將,曾在北平擺擂,引起秦瓊打擂。後投奔瓦崗寨,武藝平平,有幾分蠻力,在《隋唐演義》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曆史原型:

本突厥人,隨處羅可汗入朝,為隋將。李淵起兵太原後,史大奈率部歸順。在與隋將桑顯和的戰鬥中,史大奈率騎兵襲擊敵軍背部,對戰鬥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之後在唐軍攻取長安的過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賜姓史。之後隨同秦王征討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太宗繼位後,他成為禁衛軍將領,受封竇國公。後病死。

評論:史大奈原來是“國際友人”。

*********************************************************************

王君廓

演義:

瓦崗寨的先鋒官,長著一把大胡子,手使大關刀,外號“賽關公”。

曆史原型:

出身貧寒,善盜,為禍鄉裏。隋末天下大亂,王君廓趁機聚眾占山為王。他先是設計打敗了隋河東丞丁榮,之後隋將宋老生來攻,王君廓不敵,於是利用詐降逃脫。

李淵起兵後,招降王君廓,君廓不應,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於是王君廓又轉投李唐。他隨同李世民攻洛陽,曾以十三人破敵軍萬人,並截斷洛陽軍糧道(估計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後方搞遊擊戰),立功不小,被封為彭國公。據說他在與竇建德軍的戰鬥中發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見一斑。

後王君廓鎮守幽州,防禦突厥。廬江王李瑗謀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軍。王君廓不慌不忙設計殺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亂。

王君廓不守法度,屢被長史玄道以法繩督,於是心生疑慮。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懼不安,於路上殺死驛站官員,逃亡突厥,但中途被鄉民所殺。李世民念其舊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滿,最終貶王君廓為庶人。

評論:王君廓應該算我介紹的所有好漢中最奸詐的一個了,但出身大盜的他恐怕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後會死於鄉民之手。其人奸詐無比,慫恿廬江王瑗造反然後平叛並霸占其家屬財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