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列車上,大家談起了如何照顧老人的事,一位說:“老人總是希望兒女呆在自己的身邊,可是做兒女的工作實在是太忙。”另一位也有同感地說:“是啊!老人就是越老越小,要把老人當小孩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起了老人的話題,後又由此回憶起幼時父母的趣事,大家正說得起勁,可是有一位坐在那裏,始終沒說一句話。有一位談得很高興的女士順勢問道:“你的父母呢?”
始終沒說話的那位,顯得坐立不安,言辭閃爍,原來她從生下來就沒見過母親的麵。這對於她來說是個沉重的話題,問話的那位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了其中的緣由,立即岔開了話題。
③話題不符合當時的氣氛時。
在談話時,由於話題不定性,而且有可能從一個話題又轉入另一個話題,誰也不會想到,談著談著,就與當時的氣氛格格不入,這時也應及時撤出。
胡君和丁君同去參加同事的婚宴。
在婚宴上,大家都祝新婚夫婦早生貴子。丁君像突然想起什麼事似的對胡君說:“你的孩子怎麼樣了?”原來胡君這陣兒一直都在為她的孩子犯愁,她的孩子最近被診斷出患了脊椎病,所以丁君的話觸動了她,大家都顯得有些沉重。這就顯得與當時本該是喜慶的氣氛不和諧,大家及時轉移了話題,又都有說有笑起來。
(2)順梯而下在談話時,因為陷入困境而及時撤出,采取何種方式撤出,才能既順利地撤出又能造成自己占據主動的現實,要因時而異。
順梯而下,是指依據當時有利的時機,隻要有可能,不可更多地糾纏,順勢而下,不需要特意地去找,自然而然,做得巧妙,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自己依然保持著主動的局麵。順梯而下,可以有以下兩種表現:
①順著話題而下。
有時候,一個話題要進行下去,可朝著多種方向發展,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將話題引入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然後順著話題及時撤出去。
在一次師生座談會上,師生之間聊起了如何麵對自己弱點的話題。會議進行得很溫和,從不指名道姓,遇到要舉事例的時候,也是以假設開始,諸如“假設你有什麼弱點,你該怎麼做”。可是後來會議特意留出了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就不懂的問題向在座的老師請教。一位同學站起來向一位姓何的老師提問:“當一個人遇到了非常難堪的事情,他可以正視它,戰勝它,但也可以逃避它,哪種方法更好些呢。”何老師首先肯定了這位同學合理的分析,說:“正視它,戰勝它!”這位同學接著又問:“能不能問您一個隱私的問題……”正在那位同學還在猶豫該不該問時,何老師說話了:“既然是隱私問題,就不好當著眾人的麵講,如果你感興趣,會後,我們可以私下裏談談。”
在這裏,如果何老師讓那位同學把話說下去的話,接下來肯定會使自己左右為難,不如順著對方的話音,巧妙地撤出去,不在原來的話題上打轉轉。
②順著他人解圍而下。
在談話中,如果因為我們自己的難堪,造成整個氣氛的不和諧,可能會有知趣的人站出來,及時替你解圍,這時,就應該抓住時機,順著他人解圍及時撤出。
小明喜歡和他人詭辯,並且以此為樂事。一天將近中午吃飯時分,小可深有感觸地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得慌。”小明接著說:“這句話就不對了,據科學分析,人是可以餓七天的。”小可說:“那你餓七天看看。”小明接著說:“這句話,你又錯了,你也可以餓七天的。”小可說:“我才不那麼傻呢,隻有瘋子才幹這樣的蠢事。”小明又說:“曆史上,很多當時被認作瘋子的人,後人把他們看做是偉人。”小明就這樣無限地推演下去,哪知小可的個性淳樸,不喜歡這樣饒舌,後來就有點無法忍受了。這時小明的好友小冬見狀,湊過來說:“我們的小明最大的’優點‘,就是說錯了話還不承認。”小明接過話頭說:“小冬真是了解我。”說著對小可一笑,走開了。
(3)低調退出在談話時,如果我們不得不撤出時,也可以采用低調的方式退出。所謂“低調”,就是自己明知要走了,就不要故作高昂的姿態,甚至可以自我解嘲。自己貶低自己是聰明的做法,等到被別人貶低,就會非常尷尬。
①借言他事。
借言他事,其實就是一種借口,不過它不是事先準備好了的,而是即時產生的。借言他事,一走了知,雖然看起來有點狼狽,不過用得好,並不會引起別人對自己這種“狼狽”像的反感,反而會因為自己適時而退而網開一麵。借言他事的方式很多,不拘一格,諸如:當我們無法說下去的時候,可以像突然想起什麼事似的說:“對了,差點忘了,我還有點事,得先行告辭。”或者對麵正好走過來一個熟人,可以及時地說:“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或者正在這時,自己的手機突然響了,可以走出去接個電話,回來之後再對他人致個歉意,如“不好意思”之類,利用談話的中斷,轉移到別的話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