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司,與下屬合作愉快,讓下屬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團隊,關鍵在於能否與下屬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才能讓下屬信任你,為你積極工作,成為你走向成功之路的好幫手。這就需要學會與下屬交流溝通的語言技巧,針對不同的場合,恰如其分地與員工講話,或指令,或表揚,或批評,或商討……與員工建立和諧融洽的朋友式的夥伴合作關係。會說話的上司不在於話多,而在於話精,能使下屬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形成合力,從而在下屬心中樹立起良好的領導形象和權威。
1.當指令下屬辦事時
對下屬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例如,當把下屬叫到辦公室來對他說:
“喂,你要聽我做經理的命令。”這儼然是上司的態度。所謂“經理的命令”,就表示你把這個員工當成比你次一等的人看。這種“任務言語”,當然很容易遭致職工們的強烈反感。
如果能夠委婉地運用這種“任務言語”,也許會使自己在公司內的人際關係變得非常順暢。
例如,經理在必須委任下屬辦事時,特意走到下屬的桌子前對他說:“我有件事想拜托你!”原本可以命令下屬的經理,卻對下屬說“拜托”。借著這種言語,使得整個地位(身份)倒轉過來。這種倒轉的字眼,會使下屬充滿幹勁,而且會使工作進行得更順暢。
成熟的人,越是處在高位越懂得“謙恭下士”的道理。
李明在飯店任客房部經理。他說越是得人緣的人,對服務生的態度越客氣,“辛苦你了”、“謝謝你”、“麻煩請幫我換張床單”,措辭客氣有禮,服務生覺得受到大人物尊重,也會以其服務為樂。反之,如果常用命令的口吻:“喂,把這床單換了!”“給我取份報紙來!”
服務生聽了必定不高興,心想:“有幾個臭錢有什麼了不起!”在實際行動上也不會盡力做好完善的服務了。
同樣一件事,關鍵在於一者用“請求”,另一者用“命令”,任何人都喜歡被他人看成是重要人物,用請求的語氣說話,無形中抬高了對方的地位,反之,用命令的語氣說話,等於把對方的身份貶低,甚至踐踏在地。
“隻有先把自己放在別人腳下的人,別人才會把你捧在頭上”,睿智的人懂得這個道理,說話時會先替對方著想。愚昧的人為了炫耀自己比對方了不起,才會以在言語上貶損他人為樂。
當所處的地位比對方高時,要格外留意說話的口氣,如果校長能親切地向工友說:“老張,身體真健康啊!”經理能休恤員工說聲“大家辛苦了”,客人能向服務生說聲“麻煩你了”,豈不令聽者心情為之振奮。對自己而言,一句客氣話不需費吹灰之力,卻能達到有百利無一害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即使對方為你服務是應盡的義務,然而一句客氣話卻能使他對你更為心悅誠服。
同樣是來自領導的命令,以請求的字眼來使身份整個反轉過來,就會消除下屬的反抗心理,不覺得是在命令他。
2.當要下屬接受自己的觀點時
要讓自己的主張深入人心,一定要講究領導藝術。要得到這樣的效果,就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那樣他們可能會嘴上服而心裏不服。從說話的角度,明智的做法有以下兩點:
(1)巧妙地說讓下屬承認上司的觀點作為上司,你首先提出建議,說給下屬們聽,聽聽下屬們的想法,充分地講究一下民主,調動下屬們的積極性,最後請大家進行一下比較,那樣他們就會承認上司的辦法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同時上司與下屬之間的溝通也就成功了,在滿足了下屬們的主人翁感後,他們會更加敬佩上司,更加支持上司的工作。
西奧多·羅斯福在擔任紐約州長的時候,表現得猶如一個出色的外交家。每當他想任命某一個人擔任什麼重要職務的時候,他總是邀一些政治活動家共同商討,最後通過大家的同意,成功地讓那個人擔任這一職務。
有一次,羅斯福要選州長助理來幫助他的工作,蒙特斯是最適合的人選,但為了不讓人說自己一意孤行,他決定先請大家推薦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人選。
他們向羅斯福推薦了第一個人選,羅斯福說:“此人輿論通不過,任何一個輿論通不過的人在政治上都是不適宜的。”
接著,他們又向羅斯福提出另一個人選,但對這個人既說不出他的長處,也找不到他的短處。羅斯福說:“輿論界是不希望這種人占據這個位置的,請你們另舉賢能。”
於是輪到第三個候選人了,這個候選人比較合適些,但仍不完全合適。最後羅斯福向他們表示感謝,並請他們再考慮一下。於是他們就提出了讓羅斯福選出一個人來擔任這個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