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批評他人的場合(2)(1 / 3)

(1)從自我批評開始在批評他人時,先從自身談起,談談自己曾經也做過類似的錯事。這樣說,一方麵可以消除對方因做錯事而產生的過度的不安和悔恨,另一方麵還可以為對方提供活生生的例子,使其能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同時還可以給對方帶來一種認同感,縮短與對方的心理距離,營造一種心胸開闊、坦誠相見的良好的氛圍,這樣對方就能容易接受你的批評。

例如:小峰學習不求精,總是一知半解。媽媽對他說:“以前我上學時,也同你一樣,上課時全聽會了,可課後沒認真複習,結果一部分知識遺忘了。天長日久,新的知識不斷增加,就感覺到基礎薄了。後來,我在課後及時複習。結果,我的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

小峰的媽媽沒有正麵批評他,對他說應如何如何。而是舉自己切身事例,讓小峰自己領悟應該如何去做。

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錯誤還未得到糾正,也有助於說服別人改變行為。

(2)漸進式批評漸進式批評就是逐漸輸出批評信息,有層次地進行批評。這樣可以使被批評者對批評逐漸適應,逐步接受,不至於一下子“談崩”。

1949年9月,陳毅作為上海市市長到北京參加政協會議,由於住房緊張,他主動從豪華的北京飯店搬出來,把房子讓給傅作義將軍,自己住進了陳舊的小平房。他還代表上海市贈給傅作義兩輛名牌小汽車。這在部隊引起很多議論,人們說:“這些大戰犯不殺就便宜他們了,憑什麼騰房子、送汽車?”

陳毅聽到後,在一次會議上批評這些同誌說:“我的老兄老弟們,要我陳毅怎麼講你們才懂啊!我陳毅不住北京飯店,照樣上班,照樣罵人!他可不一樣了!你們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電台講了半小時話,長沙那邊就起義兩個軍!為我軍減少了很大傷亡!讓傅先生住了北京飯店,有了小汽車,他就會感到共產黨是真心交朋友的。”他越說越冒火,用手指敲著桌子道:

“我把北京飯店讓給你住,再送你十輛小汽車,你能起義兩個軍?怎麼不吭聲呢?”

他的火氣出完了,又心平氣和地說:“我們是共產黨嘛,要有太平洋那樣的胸懷和氣量咧,不要長一副周瑜的小肚腸!依我看,要想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還是那句老話,團結的朋友越多越有希望!”

在這段批評中,陳毅先是擺出事實,讓戰士們了解傅作義將軍所做的貢獻,然後表明自己的態度與觀點,接下來細講道理。對這樣的批評,大家聽後,不但沒有怨氣,反倒覺得一身輕鬆。

(3)提問式批評沒有人喜歡讓別人命令自己,所以我們也不要試圖去命令別人。急躁的命令會造成極深的怨恨,但是換用提問式就會好得多。因為提問形式能使人保持自尊,並使他感到自身的重要,這樣他是不會想到反擊的。我們不要說你應該怎樣怎樣,你不應該怎樣怎樣。而說“你看這樣做怎麼樣?這樣做會好些吧?”

有位公司主管感歎糾正別人的錯誤實在難,稍微提醒一下部屬,部屬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變越壞。這位主管隻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加以批評而已。

有位棒球教練在糾正選手動作時,不說“不對,不對”,而說:“大致上不錯,但如果這樣糾正一下結果會不會更好?”他並非否定選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用提問的方式讓其修正。

也就是說,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心,然後再把目標提高。如果隻是糾正、警告的話,隻能引起選手的反感,不會有任何效果可言。

4.批評創造輕鬆愉快的氣氛時

批評的言語不同於讚美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它涉及一個人的心理、情緒、自尊心、思想狀態等諸多因素。所以,由於批評不當而招致對方怨恨的事例是很多的。

所以,在批評的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的緊張情緒,啟發被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創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