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率性而為,引火燒身(1 / 1)

個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人有個性才有魅力。個性表現得越充分,個人魅力也就越大。但是,不恰當地張揚個性,對人並非有益,尤其是在為人處世中,其危害更是巨大的。

在人群中肆無忌憚地張揚自己的個性,就好比把肉放在砧板上,讓人家想怎麼剁就怎麼剁,這不是奇蠢無比嗎?你把自己暴露在你毫不知曉的各色人麵前,既不知道他們是些什麼人,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更不知道他們將會怎樣做,如此也就把自己置身在別人的十麵埋伏之中了。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凶險和厲害,年輕人尤甚。他們喜歡我行我素,率性而為,極力標榜自己的個性,欲與他人不同,而且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身上那些很個性化的東西。這樣,他們便把自己張揚成了諸如嬉皮士、卡通等一樣的人物,個人很過癮,不亦美哉!不過,並非全都如此得意,因個性十足而吃虧上當、遭人宰殺的更比比皆是。

三國時的才子禰衡就是一例:禰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20多歲便名揚四方,於是,更加瞧不起那些所謂的名士權貴了,把他們視為酒囊飯袋,行屍走肉。

漢獻帝初年間,孔融上書舉薦禰衡,大將軍曹操欲召見他。

禰衡不知道天高地厚,見了曹操出言不遜。曹操心中很是不快,就隨便給禰衡封了個擊鼓的小吏來羞辱他。

禰衡也因此更加記恨曹操。

一次,曹操大會賓客的時候,讓禰衡穿鼓吏衣帽擊鼓助樂。誰曾想,禰衡為了出氣,竟當眾裸身擊鼓,以掃曹操等人的雅興。曹操對之深以為恨,但他不願殺禰衡而髒了自己的手,就把他轉手送給了荊州牧劉表。

到了荊州之後,禰衡還是一如既往地恃才傲物,很快也就得罪了劉表。劉表很聰明,也不殺禰衡,而是把他打發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裏去。

禰衡在黃祖那裏,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禰衡竟當眾頂撞黃祖,還罵了他!黃祖氣極,一怒之下把他殺了。禰衡死時隻有26歲。

禰衡的殺身之災,全因他的才氣和性情所為。人有才情,本是天賜良物。禰衡卻相反,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天下大有人才,權柄重於才情。最終唐突權貴,以身涉險,終被人殺。這是極盡個性、才情而不得善終的一個典型事例。

從禰衡隻知個人率性,不知顧及他人來看,禰衡的才智是十分有限的。才智,除自身的才華、智慧外,也包括對他人和環境的審視、知曉、防範,以及利用。

從根本上說,社會是消弭個性的。跟他人在一起,要收斂個性,不要隻圖自己想幹想說,好幹好說,要多從他人角度,想想他人又會怎樣想,他人又會怎樣說,他人將要怎樣做,這樣才不會四麵樹敵,讓自己喪於他人之災的浪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