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曾經這樣說:“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沒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怎樣做,就是因為沒有目標。
很多人都知道“摩托羅拉”這個品牌。其實,摩托羅拉公司就是因追逐目標而成功的典型。它是美國國家品質獎的得主。也許有人覺得這個獎隻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雕像,但是它卻象征著美國企業界的最高榮譽。要贏得此獎,絕非易事,因為你必須讓人確定無疑地相信,自己能生產全國品質最好的產品。
1988年,有66家公司參與這個獎項的爭奪,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參賽單位,實際上都是大公司的一個部門,比如惠普、IBM等的生產部門。而摩托羅拉則是整個公司參與競爭,最終得到了這個獎項。
事實上,摩托羅拉的準備工作從1981年就開始了,它派遣偵察小組,到世界各地最優秀的生產地去考察,不僅看別人怎樣生產,也看別人怎樣做到精益求精。
降低生產中的錯誤率,成了全公司的唯一目標。一批以時計酬的工人,負責指出錯誤並有獎賞。工程師將所設計的移動電話零件數目由1378項減至523項。結果是:錯誤率降低90%。但摩托羅拉仍不滿意。
很快,公司設定了新的目標。就移動電話而言,目標是:每產生100萬個零件,其中,僅能容許三四個錯誤。也就是說,要求所生產的電話的合格率達到99.9997%。
在這個目標的激勵下,摩托羅拉的品質變得無可挑剔,連負責評審美國國家品質獎的藍帶小組也不得不歎服。
這樣做值得嗎?為了一尊小小的獎杯,近乎苛刻地要求全體員工。
1988年,也就是評選美國國家品質獎的當年,摩托羅拉因減少了昂貴的零件修複與替換工作而節省了2.5億美元,而收入更是增加了23%,利潤則提高了44%,達到前所未有的紀錄。這樣的盈餘回報是令人欣慰的,也出乎原先的預期。
在這樣的結果激勵下,摩托羅拉全公司上下士氣高昂。一名主管聲稱:“得美國國家品質獎,有一種金錢買不到的奇效。”
這就是目標的效力,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的作用,也許有時是一個時時刻刻看得見的激勵,也許有時會帶來意外的收獲。找準一個目標,人生就好像有了羅盤的指引,一切行為都有了方向。成功也就會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