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猶豫會給你帶來失敗(2 / 3)

當湯姆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是由巴第摩爾雄馬隊畢特·瑞奇踢出來的。

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6萬名球迷屏住氣觀看,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湯姆的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但是鄧普西隻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在他的印象裏,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如果做事之前就先把自己否定了,就等於自己打敗了自己,如果總是抱著“這根本不可能辦到”的想法,那任何事情永遠都不會成功。總之,碰到事情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千萬不要猶豫不決,再困難的事情也會有一絲成功的希望。如果隻是猶豫而不去做,那就真的不可能了。

4.堅定讓夢想開始

猶豫搖擺會毀掉最簡單的夢想,而堅定的行動卻能把最偉大的理想變為現實,因此如果你擁有一個夢想的話,就大膽地行動吧!

有個中年人總是不斷地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時,跪在聖壇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分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著他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

到了最後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發出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垂聽你的禱告,可是你也該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每天買一張彩票吧?”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夢想,但夢與現實是不能劃等號的,隻有堅定的努力才能讓夢成真。雖然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道理是樸實的。想中一次彩票卻又兩天打魚、三天曬網,連堅持買彩票的行動都無法落實,怎能有機會成功?況且要想成功,之前的準備工作往往沒有像買彩票那麼簡單。

許多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他們沒有能力、沒有誠心、沒有希望,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堅定的決心,這種人做起事來往往有頭無尾,猶豫搖擺。他們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成功,永遠決定不了自己究竟要做哪一件事。有時他們看好了一種工作,以為絕對有成功的把握,但中途又覺得還是另一件事比較妥當順利;有時他們對目前的地位心滿意足,但不久又產生種種不滿的情緒。這種人到頭來總是以失敗告終,對他們所做的事不僅別人不敢擔保,而且連他們自己也毫無把握。

假如你不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和本能,那你永遠不會有成功的一天。一個下定決心就不再動搖的人,無形之中能給人一種最可靠的保證,他做起事來一定肯於負責,一定有成功的希望。舉個例子來說:一位建築師畫好圖樣之後,若完全依照圖樣,按部就班地去施工,一所理想的大廈不久就會成為實物;倘若這位建築師一麵建造,一麵又把那張圖樣東改一下,西動一番,試問這所大廈還有成功之日嗎?因此,做任何事,事先都應固定一個盡善的主意,一旦主意打定之後,就千萬不能再猶豫了,應該遵照已經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去做,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世上絕沒有一個遇事遲疑不決而能成功的人。一個成功者絕不因受到任何阻撓而頹喪,他隻知道盯住目標,勇往直前。

成功的秘訣其實非常簡單:擁有一個夢想,毫不動搖地為夢想努力,這樣成功就會屬於你。

5.別為自己設置行動的障礙

很多人之所以養成了猶豫的心態,就是因為他們總在行動之前為自己設置思想上的障礙,結果就總是停留在起點上。

李強是個很有理想的年輕人,但他到了36歲卻還沒有什麼作為。這是因為他有一個壞習慣:在行動之前總是想得太多。三年前他曾經想開一家高檔洗衣店,朋友們很支持他的想法,鼓勵他趕快行動。但李強的“老毛病”又發作了,他開始犯起了嘀咕:如果客人太挑剔怎麼辦?我隻買得起國產的幹洗機,雖然市場調查顯示,很多人都有這個消費能力,可萬一我真開了,沒有客人怎麼辦……李強琢磨了好久,朋友急了催他,他嘴裏說著過兩天就去選店麵,但卻遲遲不行動,時間久了,開店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三年中,城裏陸續開了很多幹洗店,生意都很紅火,李強又痛又悔。朋友勸他現在開店也來得及,但李強又開始為自己開店能否有競爭力而煩惱了起來。

李強的幹洗店,恐怕永遠也開不起來,因為他習慣於為了假設性的問題煩惱,還沒行動就開始後退了。其實,完全不必為還沒開始的任務做假設,也不必為將來做任何預測,隻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得到心中期望的結果。

有這樣一個故事:阿三和阿四是一對好朋友,因為闖了禍,兩人隻好趁著黑夜逃離居住的地方。跑了一個晚上後,就在天快亮時,他們決定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阿三氣喘籲籲地說:“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我們已經離開城鎮很遠了,我想他們不會追來了!”

阿四也點頭表示:“好!”

於是,他們來到一棵大樹下休息乘涼。他們躺在樹下,放鬆了心情,閑聊起來。

阿三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便問阿四:“如果我在路上撿到了一筆錢,你覺得我要怎麼處理?”

阿四聽到阿三的白日夢,精神忽然一振,開心地說:“如果撿到一大筆錢,那當然是你一半,我一半啦!”

阿三一聽,急著說:“你想得美!誰撿到了錢,就是誰的,如果是我撿到的話,憑什麼要分一半給你?”

阿四一聽,氣憤地說:“你這個人可真不夠義氣,我們一起逃亡,一起趕路,你撿到了錢,我也在你身邊,我也看見了,你憑什麼獨吞?你真是個貪財鬼,一點也不夠朋友,真是禽獸不如!”

聽到阿四這麼激動的怒罵,阿三也火了,他生氣地吼著:“你這是什麼話!什麼叫禽獸不如?你再說一遍!”

阿四一點也不示弱,他挑釁地說:“說就說啊!誰怕你啊!我說,你真是個禽獸不如的家夥!”

阿四一說完,阿三氣得揮了一個拳頭過來,這一揮拳,兩個人就這麼扭打了起來。這時,有個人走了過來,連忙上前勸阻說:“喂,你們別這樣,有什麼事不能說開呢?別打了,說來聽聽!”

阿四立即不平地說:“我們原本是好朋友,但是這家夥撿到了一筆錢居然不願分給我,想要自己獨吞!”

阿三一聽,立即辯駁:“是我撿到的,當然是我的啊!我想給誰就給誰,我不想給就不……”

阿三話還沒說完,火氣甚旺的阿四立刻揮了一拳過來,還怒氣衝衝地說:“還說不願意,我就讓你嚐嚐我的大拳頭!”

路人看他們打得不可開交,轉念一想,開口問:“你們先別急,讓我幫你們調解。你們撿的錢在哪裏?一共多少錢?”

這一問,兩個人還真的停止扭打了!因為,他們頓時都呆住了,並異口同聲地說:“咦?還沒撿到啊!”

路人這會兒瞪大了眼,搖了搖頭說:“連個影子都沒有,那麼你們兩個幹嗎吵成這樣?”

這下子兩個人可呆住了,他們看著彼此的青鼻腫臉,尷尬地苦笑著。

這個故事雖然很可笑,卻能發人深省。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曾做過這兩個愚人所做的事呢?為了一些假設性問題浪費精力。這也是許多人的壞習慣。行動都還沒開始,便不斷地給自己設置諸多想像出來的阻礙,使得計劃表上的進度永遠停滯在起點。

想一想,還沒撿到錢,就為分贓問題而大打出手,是不是太可笑了?

曾國藩曾說過:隻問耕耘,不問收獲。但他卻收獲最大,成為萬人效仿的梟雄。他的成功就是由於他能夠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去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煩惱,更不會讓它們絆住自己的雙腳。

6.立即行動就不再猶豫

拖延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猶豫不決,因此如果你有了什麼想法就要提醒自己立刻行動,堅持這樣的做法就可以幫你培養起果敢的心態。

李欣有個壞習慣,就是做事總喜歡拖延。如果有什麼事今天做可以,明天做也行,那他絕對會拖到明天去做,所以朋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磨蹭大王”。在學校裏,這個習慣還沒給他帶來多大影響,頂多是晚交報告被教授說幾句,但到了社會上,他卻因此吃了不少苦頭。畢業後,李欣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有一天一個同學告訴他一個消息:某市公開招聘三名電台主持人。聽到這個消息,李欣高興壞了,他的語言及外形都沒問題,而他的學曆也頗具優勢,當電台主持人是他最大的理想,這可真是天賜良機。那什麼時候去報名呢?李欣想:“過兩天吧!我總要準備準備啊!”於是一天拖過一天,五天後,他終於決定行動了!然而當他風塵仆仆地趕到某市時,電台工作人員卻告訴他,三天前報名就截止了。於是李欣隻好懷著遺憾回了家,他自己也明白,以後很難再碰到這樣好的機會了!

李欣的拖延,使他失去了圓夢的機會,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的話,他還將失去更多。很多人在年輕時就養成了拖延的習慣,而一份分析了1000名男女失敗原因的報告中顯示:拖延的習慣高居眾多失敗原因中的榜首。如果我們能夠立刻行動的話,那麼人生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國王做事喜歡拖延,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潛伏在敵國的間諜發回來的緊急情報,他沒有把情報拆開,而是隨手放在了餐桌上,心想:“明天再處理吧!”第二天,在吃早餐的時候他看見了那封緊急情報,又想:“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呢?等會再說!”他讓侍臣為他斟上了一杯香醇的美酒,喝完之後,他才慢慢拆開信件。看完信,他立刻跳了起來,原來上麵說:國王的侍臣中有間諜,他接到了毒殺國王的命令。國王想召集侍衛,可是已經太晚了,鮮血從他的嘴角流下來,他剛才喝的正是那杯毒酒。

隻不過把事情拖了一個晚上,國王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如果他能做到立即行動的話,那麼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了。生活中,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所以,無論什麼情況下,如果你想做什麼事情的話,那就馬上開始行動,千萬不要拖延。

二戰期間,日軍在馬尼拉登陸時,菲律賓海軍的一名文職雇員被捕後關進了一個旅館,兩天後又被送往一個集中營,他叫卡蒙。

就在到達集中營的第一天,卡蒙看見一個難友的枕頭底下有一本勵誌書,難友把這本書借給了他。

在卡蒙閱讀這本書之前,他的情緒很壞。他恐懼地想在那個集中營裏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但是,當他讀了這本書時,他就被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擁有這本書,讓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麵那些可怕的日子。卡蒙在同難友討論書中的問題時,認識到這本書是他自己的一筆巨大財富。

“讓我抄這本書吧!”他說。

“當然可以。你開始抄吧!”

卡蒙立即開始抄書。一字又一字,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他緊張地抄著。他時刻陷在可能隨時失去這本書的苦惱中,這本書會在任何時候被拿走,但這種苦惱激勵他日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