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找對自己的位置(2 / 3)

也許有的人能夠成為大導演,可是他卻去學習法律,因為此時律師最火;有的人明明可以成為畫家,可是他卻去學習經濟,因為這時經濟人才奇缺,各單位都在高薪誠聘;很多人明明是技術專家、業務好手,可非要追求權力位置,因為大家都認為隻有被提拔才意味著被認可……

一般人總是相信,當自己置身於熱門行業,就儼然處於社會光環的中心,就會得到權力、地位和財富,實現自我的價值。不過,等他們花盡畢生的力氣追求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因為盲目而沒有做,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熱門根本就不適合自己做,抑或那本來隻是一些炫目的泡沫。

有一個電腦軟件公司的經理,因為公司的效益不好就要被解雇了。一個為他工作的電腦程序員開發出一個新的軟件操作係統,投入市場後非常受歡迎,賣得很火。經理保住了他的職位,為此他非常感謝這位電腦程序員,並提議要將他提升為部門經理。沒想到這位程序員立刻回絕道:“我天生就是做程序設計的。如果你把我拴在部門位理的位置上,我隻會浪費大家的時間而一事無成。”

“人擺錯了位置就是垃圾”。其實很多時候更是自己把自己當成了垃圾隨地亂扔,這不僅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而且還汙染環境。市場經濟的運作強調把資源配置到最能發揮效率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一種資源,應該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並對自己的興趣保持一份堅定與執著。

深圳有一個女孩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在學校曾是同學眼裏的校花,而且是校學生會幹部。大學畢業後,她就職於一家大型外資企業,雖然公司待遇優厚,她卻覺得生活依舊不是很寬裕。於是辭職下海和朋友搞起了洗浴中心,但社會的各種不良習氣慢慢影響到她,她轉而幹起了組織賣淫的勾當,並把自己的表妹也拉下水。在她嚴密的管理體製下,她組織的那個賣淫窩點給她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而且維持了長達八年之久都未被公安機關識破。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被人告發,她才被公安機關抓捕。經過調查發現,她的管理體製非常健全,不亞於一個大型企業的管理機製。消息傳出後,她原來就職的那家外資企業的負責人惋惜地說:“如果她能夠在這個公司待下去的話,說不定不久就可以成為一個高級管理白領。然而,很可惜,她站錯了位置……”

的確,無論你是出於什麼原因,站錯了位置就會一文不值。如果你的才能沒有應用於合適的崗位,生命的價值就不能被顯現出來。

傳說西洋後期印象派大師梵·高是一個嚴重的色盲,在他有生的三十幾年的時間裏窮困潦倒,但他憑著對黃色特有的敏感創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向日葵》。盡管他的畫是在他死後才被大家認可,可是他終究是被社會承認了。因為他找對了自己的位置,雖然他隻活了三十六歲,但他的生命價值並不比活了九十多歲的畢加索更遜色。

所以,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生命的長短,更不在於你自己得到了多少物質利益,而在於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自我價值,創造了財富。

3.走進你熟悉的行業

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的行業不止三百六十行,行業的劃分已經很精很細,許多行業也隨著新事物的出現不斷產生。究竟要從事哪個行業,那當然要由你自己決定。但進入你較熟悉的行業會遠比進入你不熟悉的行業更容易上手,因為“狀元”的產生是因為他們進入了自己熟悉的行業,並在這個行業裏越做越好,越做越精。

作為一個成熟的人,你要學會放棄。那些你不熟悉的行業,千萬不要輕意進入,看著別人在賺錢,不要急於一試,否則,今天的投資就意味著明天的垮台!

尤其是商人千萬不要有了錢,就認為自己什麼生意都可做,什麼行業的錢都想賺!

很多人都夢想能擁有一份好工作,這份工作最好是能帶來財富、名聲、地位,為人稱羨。事實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經沒有哪一種工作是真正的熱門行業,無論哪種工作都無法提供完全的保障。那麼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取得一份較為實際同時又富含理想色彩的工作呢?以下建議,您不妨一試:

放長線釣大魚。求職就業,你不必總是盯著“熱門”。過去是三百六十行,現在的行當更多,但沒有一種是永遠的熱門職業。而且隨著社會的變遷,舊的行業在不斷消失,新的行業又不斷產生。近幾年來,就業市場中冒出不少新興行業,像投資顧問、房屋中介經紀人、短信寫手等等,都吸引了大批就業人口。而一種新興的職業之所以能在就業市場中獨領風騷,是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息息相關的。一開始,它也許並不是熱門,隻是追求的人多了才成了時尚。如果這時你想介入該行業,就應當充分考慮你的興趣、能力,你的就業磨合期、收益時限以及這一職業的未來前景。

考慮過之後,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太熟悉,或者不是太有把握可以勝任這個工作,那麼不妨去做這個行業的外圍工作,然後再慢慢進入。盡管做外圍工作有時顯得低劣了一點,但這是你進入該行業的預熱工作,千萬不可以因為“低劣”而放棄。

如今整個社會對於“職業貴賤”的觀念越來越淡,那些過去被人視為“下等人”幹的工作,現在反而更能鍛煉人的本領,激發人的潛力。西方國家的許多大學畢業生,一開始沒有多少是按專業對口工作的,很多人是從推銷員、收銀員乃至在餐廳打工起步,然後一步步走上新的崗位。比起“搶短線”的激進行為,在擇業中搞“長線投資”似乎更為理智、更能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