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導生活,為求得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許多人不惜放棄自己的特長和熟悉的專業知識轉行從事其他的工作。工作時往往超負荷運轉,個人發展空間極小。從社會對勞動力的不同需求來看,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這往往並不是人們心目中最理想的選擇。賺錢當然是必要的,但人們除了工作之外,對其他事物也有追求,如自由的時間、良好的健康、滿意的人際關係和幸福的家庭等等。因此,一份相對自由的、能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工作應該成為人們的首選擇業目標。這樣,人們就可能擁有更多靈活的時間,彈性安排自己的生活。
“人怕入錯行”,找到適合你的工作對你未來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不妨在這個問題上多花一些時間,這樣做絕不會吃虧的。
4.有特長才能有位置
金錢、地位、名望都可能在一夕之間失去,隻有擁有一技之長,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站得住腳。
很早以前,有個國王遊興大發,帶著女兒乘船出海遊玩。突然天色驟變,狂風怒吼,海浪衝天,一下子把他們的船刮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他和女兒上岸後,就向見到的人述說他們的身份及不幸的遭遇,可沒有人相信他們的話,加上他們又沒帶一文錢,最後,竟落到沒人理的地步。為了生存,國王隻好去找活幹,別人問他有什麼技藝,他說什麼都不會。沒辦法,最後他隻好給人家放羊,成了牧羊老人。
過了幾年,當地國王的王子出外打獵,碰巧遇上了牧羊老人美麗俊秀的女兒,他被眼前的這個姑娘迷住了,發誓要娶她為妻。回家後,便和國王、王後說了這事。國王、王後都不同意,認為一個王子娶一個牧羊女做妻子,簡直就是辱沒自己的門第。可王子執意如此,國王、王後隻好委派一個大臣去找牧羊老人提親。
沒想到,牧羊老人一點兒也不感到吃驚,反倒問:“王子有什麼特長嗎?”
大臣感到非常意外,便說:“牧羊老人,你的女兒是嫁給王子,王子要特長有什麼用?普通人學點技藝,是為了養家糊口,他是國王的繼承人,有的是疆土和財富,他要特長幹什麼?”
牧羊老人卻說:“他沒有一技之長,我是不會把女兒嫁給他的。”
大臣隻好回去如實稟報。國王又派了一個大臣來遊說,牧羊老人照舊這樣回答。
為了娶到牧羊老人的女兒,王子決定去學一門技藝。他喜歡製作陶器,於是就開始學習製陶術。最後,王子掌握了這門技術,製作出了最精美的陶器。他帶著自己製作的陶罐去見牧羊老人。
牧羊老人問:“這個陶罐你能賣多少錢?”王子回答:“每天做兩個,每個陶罐能賣一個銀幣。”
牧羊老人說:“今天兩個,明天就是四個。很不錯。我如果有一技之長,就不會放牧了!”他答應了王子的求親,並向王子述說了自己因沒有一技之長而遭遇的種種不幸。
看完了這個故事也許你也會有許多感慨。人生無常,權力、地位並不是能讓一個人永遠站立著的支柱。一旦有一天這一切突然消失了,而你卻猛然發現自己並無可以賴以糊口的一技之長,到那個時候該是多麼可怕。所以,未雨綢繆,掌握一項特長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個故事中的牧羊國王,當海上一陣狂風把他和女兒從自己國家的地盤刮到從未聽說的陌生國家的領土之後,當他拚命地向別人解釋自己是某某國國王的時候,當別人恥笑他,以為他是一個有狂想症的瘋子的時候,當他發現自己的兜裏沒有一文錢的時候,當他為了生存尋找活路的時候,他才突然發現,沒有人對他的過去感興趣,沒有人對他的國王地位感興趣,所有能夠幫助他的人,隻對一個問題感興趣,那就是“你有一技之長嗎?”
因此,他在選女婿的時候,就要求王子必須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溫飽無虞。
看來,即使一個人在現有條件下衣食無憂,也要試著想一想,自己是否擁有一種特殊的技能,是否有讓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用的獨門秘器?這個問題,也許在平時顯得很突兀,但當有一天,你不再是“國王”時,可能就必須要用另一種方式去尋求你的人生價值。
明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中說:“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無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會之人最勞。”這段話和前麵的故事所體現的思想是一致的:人,隻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立足,就可以實現自我價值。
春秋戰國時的公孫龍就很看中人的一技之長。他曾對他的弟子說:“沒有特長的人,我一概不收他們做弟子。”一天,一個身穿粗布衣服、腰係麻繩的人來見公孫龍,想拜公孫龍為師。公孫龍問:“你有什麼本事?”來人說:“我的嗓門很高。”公孫龍問他的弟子們:“你們當中有誰比他的嗓門高嗎?”弟子們回答:“沒有。”於是公孫龍收他做了弟子。幾天後,公孫龍一行要去遊說燕國,來到黃河邊上,而渡船卻在對岸,這時,公孫龍要那個嗓門大的新弟子呼喚船家,那弟子隻喊了一聲,渡船就劃了過來。倘若公孫龍沒有這麼一個嗓門大的弟子,還不知要等什麼時候才能把渡船等來呢!
因此,在所處的生活領域中,擁有一技之長,就能夠因為自己的無可替代而創造價值,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進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