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遺詔(1 / 2)

因為阿琰的無知泄露了仙女的行蹤,讓人類殺死了天鵝仙子。他經受著內心痛苦煎熬,在湖邊徘徊了整整一天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他。聽說有人看見他在當天跳進湖裏淹死了,人們隻當世上少了個瘋子,他的瘋話從此沒人提起。

說來也怪,那一年天一滴雨都沒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很多人在這場饑荒中死去。不久湖水幹涸了,原來流過這裏的瀾滄江從此改道,原本向南流的通甸河也從此倒流向北。湖水幹涸之後,在裏留下一座孤零零的石山,它跟周圍的砂石山截然不同,於是人確信這是阿琰變成的石山,幹旱是上天對人懲罰。盡管人類受到了嚴重的懲罰,但人們總是不願輕易承認自己的殘忍與自私,把阿琰的死說成是“癩蛤蟆吃天鵝肉,海枯石爛不悔改”,從此便把這座山叫做蛤蟆山。

“不會吧?竟有這樣的事?”一個將領張大了嘴巴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以前人們都以為暴死的光宗、天啟皇帝都是因為縱欲過度而死的,沒想到裏麵竟然還有這樣的隱情。

“這怎麼辦?”所有的人都露出了為難的神色,這些年來,福王有兩次登基的機會,可他都放棄了,許多人都不理解,原來竟是這樣。世上沒人不怕死,當皇帝固然好,但是要冒隨時橫死的境地,這就唬住了一大批人。

“皇上,皇上,你不要丟下臣妾啊。”大殿裏,王月琴抱著崇禎冰冷的軀體不斷地搖晃著,希望他可以睜開眼睛再看自己一眼。但是沒有,崇禎再也沒有醒來。

大殿裏後宮嬪妃們哭哭啼啼,早已亂作了一團,皇帝死得太突然了,連後事都來不及安排一下。

太和殿外燈火通明,大臣們一個個急得火急火燎,在那裏忙著準備皇上的後事。前天皇上還好好的,昨天中午宮裏突然傳出消息說皇上病危了,今天早上就駕崩了,這叫什麼事兒?

在皇帝死因未查明前,各種小道消息在宮人、大臣們中流傳開來。很多人懷疑皇上是被人毒殺,但是又查不出任何證據,於是各種猜測紛紛傳開來,許多矛頭指向了王月琴,因為皇上是在她居留的皇莊內出事的。但也有矛頭指向了其他貴妃甚至是皇後,認為可能是她們下毒想要對懷有身孕的王貴妃不利,皇上湊巧喝下了毒藥。

負責診療皇帝的太醫被大臣們圍在了那裏,仔細盤問著有關於皇帝死亡的各種細節,他們許多人都是穆弘新近提拔起來的,屬於新政派。如今皇帝一死,他們的命運將被徹底改變,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新皇帝不支持新政,那麼他們都會被打入冷宮,從此不受重用。

“李大人,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新皇上的人選,對於這個你有什麼看法?”大殿裏,溫體仁當著眾臣的麵向著李鴻烈發難。

“這還用問嗎?當今皇上已立太子,自然是由太子來繼承帝位。”李鴻烈開口道。

“李大人,太子年幼,又遠在關外為質,如何能夠擔當得起大明朝如今這樣的重擔?”一位老臣出列道。

“太子雖然年幼,但是有眾位大臣輔政,有何不可?”周國丈站出來道。

“如今我大明內憂外患,內有匪患未清,外有後金虎視,這等局麵確實不是一個孩子可以應付的,我以為還是找個年富力強的人繼承帝位為好。”有武將出列道。

“休得胡言亂語,先帝已經肅清匪患,隻剩一兩個殘匪,不足為慮;大明已與後金議和,況且現在後金自顧不暇,我大明隻要一出兵就可平複遼東,後金虎視一說實在荒謬。”李鴻烈駁斥道。

“李大人言之有理。”許多新黨人士紛紛開口附和。

那個武將之後退下,沉默不語,剩餘的大臣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莫不做聲。先帝下手太狠,一下子將一大批人從朝中趕了出去,留在朝中的都是些人微言輕的大臣。新黨人士大權在握,不但掌握著京畿近三十萬禁軍,就連關寧鐵騎也控製在他們手裏,可以說全天下有大半的精兵控製在他們手裏,他們想要武力迎回太子,誰也阻止不了他們。

“李大人,那我們議一議怎樣迎回太子吧。”溫體仁見眾人畏縮不言,開口道。

“也好。”李鴻烈道。

如今最重要的是事是盡快迎回太子,早日登基,不然這種局麵維持不了多久。新黨雖然勢強,但是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他們也是無法繼續把持朝政的,沒有皇帝的命令,他們是無法繼續推行政令的。

就在眾位大臣在大殿中討論如何迎回太子,繼承大統時,一個太監走了進來,大聲喊道:“聖旨到。”

眾人全都一愣,這是先帝的遺詔?可是先前為什麼沒有人告知他們有遺詔存在?

“還不快接旨?”那個太監見到眾人發愣開口道。

“臣等接旨。”在場的大臣聽到他的話才從恍惚中回過神來,紛紛跪下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