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懂得察言觀色,掌握好尺度,做到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要想擁有良好人際關係,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實現交際的目的,就應該學會察言觀色,並根據交際對象的反應做出有效的反應,說恰如其分的話。
古往今來,無論君子還是小人,沒有人不喜歡聽好話。有時,當事人十分懊惱或不快的時候,隻要旁邊有人說上幾句美言,他的懊惱或不快就煙消雲散了。
一次,解縉與朱元璋在金水河釣魚,整整一個上午一無所獲。朱元璋十分懊喪,便命解縉寫詩記之。沒釣到魚已是夠掃興了,這詩怎麼寫?解縉不愧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數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釣龍。”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
還有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釣魚,垂釣半天沒有任何收獲,心中不免惆悵。王景見狀便說:“這實在是因為釣魚人太清廉了,所以釣不著貪圖誘餌的魚。”一句話說得宋文帝拿起空杆高興地回宮了。
相反,唐朝的孟浩然,早年即顯示出超人的才華,且名傳京師,也很想到政壇上去一展身手。卻因為一時不慎,將話說錯,而導致一生不第。他與王維友好,王維在內置值班時約孟浩然入內閑談,恰遇玄宗駕臨。玄宗久聞浩然之名,當下便讓浩然朗誦自己的詩作。不料,詩中有“不才明主棄”,一句,惹怒了玄宗。玄宗以為孟浩然是在諷刺他不分賢愚,埋沒人才,孟浩然不但沒得到什麼官做,還惹怒了龍顏。孟浩然是個明白人,他知道這一下仕途更加無望了。“當路誰想假,知音世所稀,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於是告別友人,離開長安回到故鄉過起了隱居生活。此後,孟浩然由儒而道,在山水田園詩作中傾訴痛苦,消磨時光,抒發“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的感歎去了。坦然地放棄仕途上的功名利祿,而選擇寂寞平靜,保全了一世美名。
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觀天色,可以由天色推知陰晴雨雪,以便攜帶雨具,免受日曬雨淋;看臉色,就可以由交際對象的麵部表情得知對方的情緒。
在生活中,以下的情況很常見:
妻子在單位生了氣,雖然盡量克製,回家後仍然不太高興。丈夫卻並沒有注意到妻子的臉色和平常不一樣。結果,當他和妻子談到一件事情而意見不一致時,沒說幾句話,兩人就吵了起來。
孩子沒有犯錯,但在學校挨了批評,裝了一肚子氣,悶悶不樂回到家裏。父親看到他垂頭喪氣的樣子,也不問發生了什麼事,張口就開始教育:“瞧你無精打采的樣子,像個什麼?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孩子越聽越煩,覺得腦袋都要爆炸了。於是,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是為什麼,把書包往地上一摔,大喊一聲:“煩死人了!”父親一看,孩子這樣頂撞大人,這還得了,於是一巴掌打過去,於是孩子哭著跑開了。
假如丈夫善於察言觀色,能夠發現妻子的臉色與平常不同,做到體貼謙讓,不和妻子爭論問題,妻子一定會對丈夫的關心心懷感激,說不定會主動把當天的不快向丈夫傾訴,也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兩個人的心。
假如父親善於察顏觀色,發現孩子表情與以往不同,采用安撫疼愛的方法,耐心開導,不僅不會把孩子打跑而致使父子關係惡化,還會給予孩子心靈的撫慰,加深父子感情。
有位記者去某足球隊采訪,一進門,發現休息室氣氛沉悶,教練鐵青著臉,雙眼圓睜。隊員們耷拉著腦袋,垂頭喪氣。他趕緊退了出去,取消了這次采訪。後來,他打聽到,球隊剛剛在比賽中吃了敗仗,正在慪氣。如果當時他不看對方的臉色、不識趣地硬去采訪,一定是不會有什麼收獲,說不定還會挨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