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仰是行動的基礎
整個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劇。沒有信仰,生命頓時就毀滅了。人生沒有信仰,就像“石頭”在湖上漂流一樣,最終總會下沉。
你是否相信美國是個充滿機會的國度——也就是說,隻要能力與精力許可,人人都能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你極有可能會回答:“是。”一聲清脆而響亮的“是”,並且還會有別人在旁邊搖旗呐喊,表示讚同。但是,你相信的程度如何呢?假如你此時正失業在家,完全沒有收入,新的工作又全然無望,你仍會相信這種說法嗎?你不但相信,而且會采取行動來證明此話的真實性嗎?
有個人便很相信這種說法。他名叫雷納·川伽,住在密蘇裏州獨立市的雷德街。在1928年,川伽先生繼承了一片價值十萬美元的產業。到了1938年,他卻宣告破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的父親不但事業成功,而且為人慷慨。”川伽先生如此寫道:“在我高中的時候,隻要我需要錢用,他都允許我隨時用銀行的賬號開支票。到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更是精於此道了。我完全不知錢的價值,更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去賺取,我隻知道如何用父親的賬號去簽寫支票。
“我這樣的生命方式一直繼續到父親過世。父親去世的時候,留給我一筆相當大、而且十分值錢的土地,位置就在密蘇裏河下遊靠近萊新頓一帶。我開始以農夫自居,但沒多久,大蕭條橫掃全國各地,我第一年的財務便呈現嚴重赤字。我抵押了一片土地去償還債務和填補銀行存款,但不景氣繼續維持下去,使我不得不把那片抵押的土地以極低的價格賣出。由於我仍然需要錢用,便又以同樣的方法陸續把田地抵押、販賣出去。
“最後,算總賬的日子終於來臨了。我知道我已一無所有。假如我要繼續活下去,得出去找一份工作——那是我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我苦不堪言,夜晚都不能入睡。我惟一的技能是開支票,但這方法已行不通了。我完全不知所措。
“一天晚上,我由噩夢中醒來,終於知道自己必須麵對事實。我對自己說,滑雪橇的童年日子已過,現在你已長大成人,行事當然也要像個大人。起來吧,要起來工作!
“除了麵對自己的困境之外,我也開始找出自己究竟信仰什麼。以前,我一直人雲亦雲地認為美國是個充滿機會的國度,隻要努力,便能達到追求的目標。如今,雖然正值蕭條時刻,工作機會不多,但我相信個人仍有一些長處。
“我的健康情形良好,有一份大學文憑和一些商業知識——又有從失敗和錯誤中所得到的經驗和體會。現在,我需要的是采取行動,而不是浪費時間去感歎自己的不幸遭遇。
“我完全了解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對我來說,找份工作並不容易。但是,我不能讓自己頹喪下去,我必須強迫自己用信心來取代恐懼和疑惑。我要相信這個國家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隻要有決心,人人都可爭得一席之地。就是這份信念,使我能夠不輕言放棄。
“這份信念終於得到證實。我在堪薩斯市的一家財務公司找到工作,並在那裏愉快地工作了四年。後來,我辭去職務,再度回到農地上。這一次,事情進行得順利多了。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並逐漸擴大事業的範圍。我買進賣出,獲得了一些可觀的利潤。感謝多年來失敗給我的教訓,這一次,我是走上成功之路了。
“我失去的產業,都被我再度賺了回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但更重要的是,我把這些寶貴經驗都傳給了兩個兒子。這比單獨隻給他們財富要有意義多了。
“由此可知,我們必須信仰某些事物。但是,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去采取行動,一切仍然無用。隻有信心而沒有作為,是無濟於事的。”川伽先生的故事是邁向成熟的最佳例證——他從一個被嬌寵、不知責任為何物的男孩,在一夜之間認清自己不但要有所信仰,並且要因此采取行動來印證這個信仰。在此之前,川伽先生像孩童般地逃避現實,但是,他對美國的信心,使他最終像成人一樣再度麵對現實,並采取了使自己獲得成功的行動。
《如何度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作者約翰·辛德勒告訴我們:“成熟必須靠學習得來。”
而且,通常必須經過心碎的苦難才能學到。
這也正是李莉安·赫德黎所學得的教訓。赫德黎太太住在加拿大的沙卡契文市,是個快樂、平凡的家庭主婦。她的生活一直順遂無事,直到有一天發生的一場可怕的車禍,使她毫無防備地掉入一個大深溝裏。
起初,大家以為赫德黎太太的脊椎骨斷裂,後來,根據X光顯示,雖然她的脊椎骨並沒有碎開,但骨骼表麵仍因擦傷而長出刺狀物。醫生吩咐她臥床靜養三個星期,並且,還告訴她另一個壞消息:
由於她的脊椎骨有嚴重的僵硬現象,也許在五六年之後,會全身無法動彈。
赫德黎太太描述當時的心情時說道:
“我愣住了。我一向活潑好動,又從沒遇到過不順利的事。但現在,不幸終於發生了。臥床靜養的時間由三星期延長到四星期,然後是五星期、六星期……我的勇氣和樂觀此時已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恐懼……我隻覺得自己一天比一天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