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時間的管理與增值(2)(2 / 3)

如果把購置一整套廚房用具所需用“費用”,以工作時數來計算,更可以看出家電產品價格下跌得有多厲害。在1950年,一個工人必須工作將近1500個小時,才能以所得來添購全新的冰箱、冷凍櫃、洗碗機、食物處理器、洗衣機和幹衣機。到1989年時,隻需376個小時的工資,就可以添購一整套更省時省力的家電產品。

新科技產品有一項不被人注意的缺點是,它們雖然有很多省時省力的新功能,但使用者卻必須先花很多時間學習使用。這些功能當然很有用,但除了一些最有科技概念的消費者之外,多少人懂得操作這些產品呢?不是有很多人被汽車儀表板上那些看來都一模一樣的按鈕搞糊塗了,相開雨刷,結果卻開亮了車頭的大燈?又有多少人會如此幸運,正好手邊有一位電腦天才的電話號碼,可以在電話上解決電腦問題?有多少人真的花時間閱讀厚厚一冊的電話使用手冊,學會如何自動轉接或自動重撥?廠商不斷增添附加功能,其目的也是欺騙消費者,讓他們以為,自己購買的產品比其他品牌更好。對於必須花費很多時間來學習如何操作的人來說,這反而增加了很多不便。

6掌握善用時間的藝術

緊張與壓力,導致諸多人產生倦怠、潰瘍、心悸、頭昏、高血壓等後遺症。然而,根據心理專家指出,如果懂得時間管理,這些壓力就可以減輕甚至消失。時間管理做得好,可以更有效率地幫助你完成工作與生活計劃,這就是善用時間的藝術。

你一定好奇地想問:“時間不是一分一秒地走掉了,怎麼管理?”的確,時間是不等人的,沒有人能“控製”時間,真正能控製的,其實是自己。而所謂的時間管理,依照專家的說法,正確的定義應該是“自我管理”。

天下沒有什麼秘訣或大師可以教會人控製時間,真正需要控製的隻有自己。那些口裏經常喊“忙”的人,就是失落“心”的人,因為,“忙”字拆開來,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遠不必喊忙,他的生活方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要管理時間,就需要先管理自我,發掘自己浪費時間的毛病,才能對症下藥。根據調查研究,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拖延、能力低下、缺乏計劃、溝通不良、授權不當、猶豫不決、缺乏遠見與無法貫徹始終等等。換句話說,大多數浪費時間的毛病都是自找的。

很多人希望麵麵俱到,於是拚命把過多的責任加諸於自己身上。結果發現,自己能力不足而產生挫折。專家建議,確立態度,再排定先後順序,訂出遠期和近期目標,是時間管理的必要步驟。這個原則,大自擬定人生方向,小至每天、每月、每年的行事日程,都應謹守。譬如,你發覺自己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在上午,就把最重要的事排在這段時間內處理。一天中精力最差的時段,如果是在下午五、六點,那就去做些無關緊要的事。

有句話說得好:“有效的時間管理,就是一種追求改變和學習的過程。”上帝是公平的,不管是誰,一個人一天永遠隻有24小時,你可以過得很從容,你也可以把自己弄得淩亂不堪,“沒有時間”絕對不是借口,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忙裏可以偷閑。一個人要知進能退,要懂得拒絕,有些事情是不是值得為它去拚命?如果不值得,幹脆就放掉,另起爐灶。即使遇到一些甩不掉的事,自己沒辦法解決,就去尋求外援,集思廣益,找別人一起分擔。

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人抱怨“很忙”、“沒有時間娛樂”、或者是“已經好幾年沒有看電影”

,這樣抱怨的人犯了一個最大的毛病:太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認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尤其是,位置坐得愈高的人,這個毛病愈嚴重。有很多時候,不是他真的沒時間,而是自己放不開。這種人總是口口聲聲說“等我有時間”、“等我有空”……,結果他一輩子都沒等到時間,一輩子都沒享受到生命。

如果你時間安排得好,你就可以去聽音樂會、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時間管理的第一個原則是:“對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對休閑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創造的,時間是可以掌握的,善於安排的人,永遠不必喊“忙”,因為他知道自己要什麼與不要什麼。

下麵幾種對時間使用的改進正是我們大家對時間使用的共同趨勢:

(1)縮短工作時間

做事速度很慢的人,請注意:有法子使你加快速度。多年以前,企業家就已經發現,科技正是提高時間效率的不二法門。

任何一種受歡迎的新機器,若不是能縮短從事某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就是可以提高人們對所花費時間的滿意程度。事實上,科技的發展,多半是為了節省時間。每一樣新的科技產品,都會取代較耗時的舊產品。

新的通訊科技產品,加快了文字和語言的傳遞速度,使文字比以往更快速、更正確、更漂亮地出現在紙張上;如現在已經相當普遍的傳真機可以立即傳送文字與圖書,嚴重威脅到郵政與快遞服務。飛機取代了火車,把乘客更快、更舒適的送達目的地;為了追求更快的計算速度,小型電子計算機取代了計算尺和算盤;電晶體和微晶片的問世,使得真空管宣告落伍,且促成高速電腦的出現,它一秒鍾所計算的方程式,多過愛迪生一輩子所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