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臨陣不慌沉著應對(1)(1 / 3)

應變就是對一些突發之事、意外之事,做出快速反應,不失時機,采取製勝對策,依據“敵情”之虛實,隨之變換應戰方略的能力。

倒打一耙紅娘化解窘境

倒打一耙,作為成語,其意是:不僅拒絕對方指責,反而指責對方,一般用於貶義。作為論辯謀略,則並不為貶意,其謀略思考是為了駁斥對方的指責,為自己辯護,最好的辦法是反過來指責對方。這樣被控告的人反過來指責控告的人,從而被控告的人由原來的被動地位變為主動地位,控告的人由原來的主動地位變為被動地位,由於地位的轉變,為進一步戰勝對方創造條件。

下麵是《西廂記》裏的一段——拷紅,紅娘與老夫人的交鋒,采用了倒打一耙的手法,從而占據主動地位,駁得老夫人啞口無言。

崔相國的夫人帶著女兒崔鶯鶯赴京,途中歇於普救寺內,被盜匪圍困。老夫人許下諾言:誰解得普救寺之圍,就把女兒崔鶯鶯嫁給他。張生也同樣被圍困在普救寺之內,他寫信給白馬將軍,帶兵解了普救寺之圍。老夫人因嫌張生門第低微,不肯兌現諾言。張生與崔鶯鶯通過紅娘傳遞情書,兩情日篤,以至月夜幽會。老夫人終於察覺了,於是發生了拷紅之事。

崔鶯鶯與張生的幽會,是紅娘促成的,追究責任,當在紅娘。但紅娘有膽有識,不掩不藏,不但不承認自己有責任,反而全推在老夫人身上。

紅娘說:“事情跟張生、小姐、紅娘不相幹,是老夫人的過錯。”

夫人:“你這賤人反倒把我拉進去,怎麼是我的過錯?”

紅娘:“守信用,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不守信用,是最不允許的。當時匪兵圍住普救寺,夫人您許下諾言:能夠退賊兵的,就把女兒嫁給他,張生要不是傾慕小姐的美貌,憑什麼無緣無故地出謀獻策?夫人在退賊兵之後,身安無事,卻毀掉以前的許諾,難道不算失信嗎?既然不答應人家的婚事,也應當酬以重金,叫他離開這兒遠走高飛,卻不應該留張生在書院,互相近在咫尺,使怨女曠夫互相眉來眼去,因此生出這件事來。夫人您如果不遮蓋這件事,一來辱沒了相國家的名聲,二來使張生有恩卻反受侮辱,三來告到官府,夫人首先要有個治家不嚴的罪名,依紅娘的拙見,不如寬恕他們,成全他們的終身大事,實在是長遠的妥當的辦法。”

如果紅娘就事論事,為自己做辯護,縱有千口百口,也隻能處於被動地位,牽線的罪責也難逃。紅娘能夠戰勝老夫人,根本原因是她采用了倒打一耙的謀略,反守為攻。先回顧事情經過,指責老夫人失信,接著又把責任推在老夫人身上:“既然不答應人家的婚事,就應當酬以重金,讓他遠走高飛,不該讓張生留在書院。”最後提出解決的辦法——遮蓋此事,成全他們、並指出不這樣做的後果:辱沒相國名聲,以怨報德,而且還有治家不嚴的罪名。這樣,紅娘由被動變主動,由被控告者變為控告者。紅娘的一席話,鏗鏘有力,氣度非凡。

大凡采取倒打一耙做法的人,一般處於被指責、被控告的地位,身處被動之境而沉著應對,膽量是第一位的,隻有遇事不慌,臨危不懼,才能急中生智。麵對窘境,紅娘竟敢“反咬”老夫人一口,把老夫人駁得啞口無言,可謂膽識超群。

妙語感悟:

倒打一耙,不僅拒絕對方的指責,而且反過來指責對方,因而往往形成互相指責的局麵。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旁觀者往往會真假難分,這便是倒打一耙的掩飾功能。

沉著機敏謊言遮虛顯智慧

謊言有術是這樣一種謀略,它以假話蒙騙對方,造成對方判斷和行動上的失誤,從而使自己獲勝的一種謀略。

南北朝時,宋劉恒劉義隆是個好大喜功、自命不凡的人,他看到這幾年裏國家有點儲備,就想對北魏用兵,企圖收複黃河以北的土地,公元43年,他派右將軍劉彥之統率十萬大軍北伐,被北魏騎兵打得大敗,狼狽逃回,軍器拋棄無數,國庫為之空虛。

有一天宋劉恒與大臣們宴飲,宴席上有北魏投降的人在座。宋劉恒一時疏忽,便問尚書庫部郎顧琛:“武庫中兵器還有多少?”顧琛看了看北魏投降的人,一麵暗示,一麵謊報說:“還有供十萬人使用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