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送的準備
(一)確定規格
迎送的規格是根據應邀客人的身份、到來的目的、性質和時間長短等綜合考慮決定。外事迎送遵循對等的原則。主要迎送人應與來賓的身份對等。確實不能由對等人員出麵,可以安排個人代表,但職務也要相當。
上級機關的來賓到來,應由主要領導出麵迎送。迎送的隆重程度也因規格而定。
(二)落實人員
隆重的接待迎送,應當建立工作小組,包括:宣傳布置、禮儀隊伍、食宿安排、交通工具、安全保衛等。
(三)確定場地布置、迎送程序和各種物資用品準備。
二、迎接的程序
迎接
(一)迎接。所有迎賓人員和歡迎隊伍應提前到車站、碼頭、機場,迎候客人。
歡迎
(二)歡迎。客人走下車、船、飛機時,主要迎接人員走上前去歡迎、握手問候,這時有樂隊的應當奏歡迎曲。對高級貴賓要安排獻花。
(三)介紹
介紹。由禮賓工作人員將主人介紹給來賓,再由主人向來賓一一介紹前來歡迎的人員。主人介紹後,由客人向主人一一介紹隨同前來的其他客人。介紹後稍事寒暄。
(四)奏國歌(對高級國賓或貴賓)。
(五)講話
講話。主人先致歡迎詞,客人致答謝詞。也可以不作講話,散發書麵講話稿。
(六)群眾歡迎
群眾歡迎。群眾手持國旗、彩帶歡呼歡迎口號,更隆重的可安排載歌載舞的隊伍歡迎。
(七)陪車
陪車。客人坐後排右側,主人坐後排左側。譯員坐前排司機旁邊。
(八)下榻
下榻。到達目的地後,迅速安排客人到房間下榻,稍事寒暄即可告辭。
三、注意事項
(一)歡送貴賓,應在車站、機場貴賓室安排貴賓休息。
(二)安排專人辦理有關手續。
(三)教育所有人員,要熱情、周到、無微不至。
(四)歡送的程序大體與歡迎一樣。有些環節就不再重複了。
文書、致詞的禮儀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書麵往來尤其講究禮儀。以書麵為形式的交往,應當繼承先輩的優秀傳統,學習和掌握在文書方麵應當講究的禮儀,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禮儀文化。從而提高人們的交際水平和質量。
一、書信
書信是用來溝通音訊、商定事宜、交涉事物、研究問題、聯絡友誼、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交際工具,是在生活中用文字形式按照一定格式與對方進行交流的一種應用文體。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書麵交往形式。由於它曆史悠久,使用廣泛,所以它在禮儀方麵講究特別多,禮儀形式格外完備。不過,今天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使用書信形式的在逐步減少。但是書信的獨特形式和作用,依然是其它任何交流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二、書信的寫作格式
(一)信封
信封就是書信外麵的紙袋。古人用木盒,所以書信也被稱作“函”。為了準確、迅速、方便地投遞書信,各國郵政機構都會對信封的樣式、寫法作出具體的規定。我國對信封的規定是:左上方印有六個方框,用來填寫收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右上角印有一個大些的方框,用來貼郵票。右下方印有六個方框,用來填寫發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左上方收信人郵編方框下,第一行寫收信人的地址:“××省××市(縣)××街道(鄉鎮村)門牌和單位名稱”。如果請人送去、捎去,則可不寫地址,隻寫“煩交”、“麵交”、“拜交”、“麵呈”。
第二行,即中間,用較大的字寫收信人的姓名,姓名之後空一點地方,寫“先生”、“同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稱呼“先生”、“同誌”,是寫給投遞人員看的。因此,不可以寫成發信人對收信人的稱呼,如“爸爸”、“大人”、“大哥”、“二姨”等。稱呼後麵寫“收”、“啟”等。
第三行靠右一些,寫發信人的地址、姓名或姓或名,後麵寫“緘”字,即封閉的意思。如果由人帶去,地址則可不寫,隻寫“××拜托”等,也可不寫地址姓名,隻寫“內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