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戴爾·卡內基的100年(1 / 3)

2012年2月,美國聖地亞哥,卡內基訓練機構一年一度的年會在此召開。這一年,同時也是這家世界知名的成人教育培訓機構成立100周年。年會現場彌漫著一種熱氣騰騰的歡慶氣氛。台上,“榮耀與傳承”五個年會主題大字異常醒目;台下來自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分支機構員工端坐,他們穿著西服、套裙,或者是色彩各異的民族服裝,顯得非常隆重。

我站在台上準備發言,主持人正在介紹我。我73歲了,是位卡內基訓練的講師,同時也是中文卡內基訓練機構的創始人。

我環顧大廳。大廳一側的大屏幕放映著卡內基訓練發展史的短片。100年來我們所教過的學員麵龐在其中交替出現:商人、教師、吸毒者、舞蹈演員……他們構成了美國社會的橫斷麵,這是一群希望改變自己的人。卡內基訓練是美國進入工業化之後的產物,它的成長,伴隨著美國工業社會的進步。隨著工業化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到後來,這些麵容中出現了東方人、印度人、歐洲人……

大廳醒目之處,掛著創始人戴爾·卡內基的照片。他本人在80年前由於創辦卡內基訓練機構獲得成功而成為了“美國夢”的代表。同時,卡內基的訓練又幫助無數人完成了他們的“美國夢”—那種通過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而不是通過社會階層的優勢或他人的援助而邁向繁榮的夢想。

幫助人獲得力量,完成夢想,是卡內基訓練所傳授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麵對憂慮的內容,這與其說是一項技巧,不如說是一種力量訓練。戴爾·卡內基通過探索與發掘人性,讓人理解他人與自我,讓人有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除了對金錢、地位有所幫助外,這還是一種我們與世界、與周圍環境、與自己相處的方式。這種方式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

我的目光轉到講台的正下方,那裏坐著卡內基訓練機構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同事。這些分支機構在過去100年裏,讓800多萬人成為了卡內基訓練的畢業生。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評選出的世界500強企業中,超過425家都長期將卡內基訓練作為企業持續成長的培訓夥伴。而一個世紀之前,當戴爾·卡內基在美國紐約創建卡內基訓練機構時,隻有他一個人白手起家。

我的目光環視一圈之後回到講台上,主持人介紹完我的情況,輪到我發言了。我對台下的人們說道:“真實的快樂是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做有影響力與價值的事。而且,這三者恰好是一件事。”

站在講台一側的主持人笑了,他舉起話筒說道:“那一定是教卡內基訓練吧?”

“是的!”我也笑了,“過去25年來,真的是因為在做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工作,我才有了現在的成績,台下有80多位中文卡內基訓練的講師,他們一定跟我深有同感。”我朝台下望去,目光所及,我來自中國的同事們—他們穿著西服或者是盛裝長裙,整齊地站了起來。全場為我們響起了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後來,我們80多位同事一起上台,從卡內基訓練機構總裁手中接過獎杯和獎品。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中文地區是全球卡內基訓練業績最好的區域。

掌聲中,我的腦海裏恍惚浮現出25年前自己在這座城市的景象。那時,我正在參加加盟卡內基訓練前需要參加的培訓課程;開著沒有空調的小車,襯衫濕黃,吃著快餐店的漢堡作為晚餐,來回奔波。那時,哪裏能想到我能作為第一名登上講台。

而現在,我已經連續19年獲得“加盟區銷售第一”的稱號了。卡內基訓練的一些精髓,跟我們東方儒家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等思想如此貼合,以至於在中文世界裏它如此受歡迎。另外一方麵,我推廣卡內基訓練的這25年,也是中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最快速的25年,這裏到處萌生並孕育著我們華人的“台灣夢”、“中國夢”。

現在,我站在台上,看著戴爾·卡內基先生的照片,分享著榮耀,也接受傳承之任務。我仍然覺得自己的這25年,和卡內基訓練的100年曆史,是如此神奇且不可思議。

真希望有機會,我能向卡內基先生表達我的謝意,另外,我還有好多問題想與他交流,比如說,你是怎麼從零開始,做到這一切的?

貧窮的家庭

1888年,美國,此時這個國家以及世界都正在經曆急速變化的階段。世界上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3年前剛剛在德國被發明出來,這種史無前例的交通工具裝有3個輪子,很快美國人也緊隨其後發明了自己的汽車;愛迪生的電燈公司、貝爾的電話公司在過去10年裏於美國相繼成立。總的來說,已經拉開第二次工業革命帷幕的美國,在很多方麵呈現出勃勃生機,一種新的社會生產方式正在暗潮湧動的醞釀過程中。比這一切更遲緩些顯露出來的,是當時的人們在思想上與這一激蕩社會變革相對應所發生的變化。

具體到美國的各個州與城鎮,這種激動人心的變化還遠沒有普及,很多地方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農業生活方式,在美國中西部的密蘇裏州便是其中之一。那一年(1888年)的11月,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未來會以激勵人們思想的方法參與到這場工業革命中的人—戴爾·卡內基就誕生在這個州一個閉塞的鄉間小鎮上。此時,地球另一端的中國處於清朝光緒年間,一位叫梁啟超的年輕讀書人在這一年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但變法未果,他隻能逃亡,這個國家此時還聽不到工業化的腳步聲。繈褓中的嬰兒卡內基要在幾十年後才會與這個東方國家發生聯係,對此他當然並不知曉。

在卡內基出生的密蘇裏州有兩樣非常著名的“產物”:作家馬克·吐溫,以及密西西比河。戴爾·卡內基出生時,他那位著名的同鄉作家已經50歲。從其已出版作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密蘇裏州曾經是一個奴隸州,而且當時很多地方都是貧困的鄉間。

戴爾·卡內基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直到10歲時,他才第一次看見火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家孩子。

卡內基是一位小農場主和一位鄉下教師組建的家庭裏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在他童年時期,人們看不出他將成為美國曆史上著名人物的任何端倪。實際上即便有那麼一兩點,也會被他那為生活所累的父母忽略,因為僅僅是橫亙在眼前的生存難題,就夠讓他們操心了。

卡內基父母種植的農作物常常歉收,這讓他們生活艱難。同時,鎮上的102號河幾乎每年秋天都泛濫成災,每逢這時,小卡內基和他的父親詹姆斯·卡內基隻能站在農舍外圍的土坡上,眼睜睜地看著棕色的河水洶湧而來,漫過河堤,席卷農地,摧毀農作物。等到河水退卻,父子倆急切地奔向泥濘的農地,企圖搶救劫後餘生的農作物,但往往徒勞無獲。於是,一家人不得不再次借債以度過饑荒。

在這種條件下,卡內基家庭的生活困苦可想而知。卡內基後來在回憶錄中說,自己童年時隻能穿一件打著補丁的破夾克。到了冬天,厚厚的積雪總是把他的腳凍得又濕又冷,這成為了他對冬天最深刻的記憶。

不僅屈於貧困之下,而且總的來說,卡內基的家庭氣氛也似乎無助於培養出一位樂觀的孩子。一次洪災過後,詹姆斯·卡內基到銀行家家裏去請求延期償還貸款,銀行家卻以沒收卡內基家的財產相要挾。沮喪的詹姆斯·卡內基乘著四輪馬車垂頭喪氣地返家,途經102號河橋時,他停下來,扶著橋的欄杆俯身呆望著靜靜流淌的河水。當時,卡內基感到很奇怪,便問道:“爸爸,你還要等誰呢?”

詹姆斯回答說:“我在想,這河水可以暢通無阻,而我卻四處碰壁,為什麼呢?”這句話很多年後還印在卡內基腦海中。他當時感受到,父親是一個悲觀的宿命論者。

卡內基的母親肯定曾經給他種下樂觀的種子。這位叫伊麗莎白的婦女是全家的精神核心,麵對艱難的生活,她表現得異常堅強。她常常用堅定飽滿的聲音高歌著基督教聖歌,撫慰著全家飽受磨難的心靈。

但是,在不久後,這種精神支柱也不複存在,更為悲觀的氣氛彌漫整個家庭。由於債台高築,詹姆斯的沮喪和憂鬱與日俱增,長期的辛苦勞作也讓他的健康狀況不斷變壞,他停止進食,變得極為憔悴。醫生來到病床前診斷,然後宣布他隻有6個月的生命。經過了一連串災禍之後,伊麗莎白也開始變得沮喪了。

卡內基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常聽母親憶起,每當父親去穀倉喂馬及乳牛而沒有在她預計的時間歸來時,她總要趕去穀倉看看,她時常害怕會突然發現父親的身體倒吊在繩端晃來晃去。”

雖然後來並沒有出現上述的情況,而且父親也恢複了健康,但10歲的小男孩已開始懂得家庭所遭遇到的不幸了。同時,悲觀氣氛也愈來愈重地在他的心靈上投下陰影。在這種環境中,卡內基長成一個憂鬱、充滿不安與恐懼的孩子。他還過早地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他總覺得自己犯有多種罪狀而且一定會受到上帝的懲罰,害怕死後會進地獄。

同時,身體外貌上,因為營養不良,這名小學生顯得格外瘦弱、蒼白,頭發帶著不健康的灰褐色,長著一對與頭部極不相稱的大耳朵。這個永遠穿著破舊夾克的孩子有一種失魂落魄的樣子。

在學校裏,無論是破舊的衣服還是寬大的耳朵,都讓卡內基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有一次,在學校的操場上,一位同學威脅他道:“總有一天,我要剪斷你那雙討厭的大耳朵。”卡內基為此感到害怕極了,連續幾個晚上,他都不能入睡,而且他也不敢告訴父母。

不幸的事情繼續在卡內基身上發生著,當卡內基與夥伴玩跳窗戶遊戲時,他因為受傷而失去了食指。此後,左手少一根食指也成了同學們嘲笑與揶揄卡內基的另一個原因,這種身體上的缺陷,令卡內基感到很自卑。不僅同學們嘲笑卡內基,由於卡內基特別頑皮,不認真學習,連老師也不是那麼看好他。

盡管後來卡內基成長為美國著名的“勵誌之父”。但從他小時候來看,這不是一段幸福的童年時期,鄉間狹隘窄小的生活領域,褊狹粗鄙的農村生活,以及家庭的潦倒困頓都使他忸怩害羞、態度悲觀、非常自卑。這與他後來在公眾中廣受青睞完全是兩種境遇。

但如果說卡內基的童年時光和密蘇裏州農家男孩子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受到母親的很大影響。伊麗莎白鼓勵他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傳教士,或做一名教員,而且,她還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她讓卡內基生活在信仰中。

卡內基13歲時,擁有一台打字機的教師尼克拉斯·梭得借住進卡內基家。工作閑暇的時候,他便給這個小男孩講一些新鮮的東西。卡內基後來回憶說:“我永遠記得這位高瘦的大胡子教師,當時我覺得他的腦子裏裝滿了源源不斷的新東西,他開辟了我生活領域的新天地,也啟迪了我的智慧。我至今記得,‘直覺’和‘心理學’這兩個名詞就是他教給我的,當然還有許多更重要的東西……”

可惜梭得先生在卡內基家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卡內基短暫的知識啟蒙很快就結束了。

但是,在3年之後,伊麗莎白對卡內基的期待讓她推動了一個重大的家庭決定,這個決定成了卡內基一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演講賽的冠軍

1904年,在美國曆史上這是個並不算普通的年份。這一年,西奧多·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這意味著,他發展工業的政策將使這個國家繼續經曆著經濟快速增長的“鍍金時代”。美國的鐵路裏程已經達到空前的20萬公裏,製造業迅猛發展,美國社會經曆著巨大的轉型,產生了大量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有剝削、苦難、不公、失業、貧困、肮髒不堪的城市貧民窟和動蕩的社會。

這一年,卡內基16歲,即將高中畢業。社會的變化並沒有帶給遠在密蘇裏州小鎮鄉間的卡內基家庭多少直接感受。但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快速城鎮化進程間接影響著這個家庭務農的傳統:他們的兒子卡內基還要成為一名農夫嗎?卡內基需要作出選擇,自己高中畢業後是繼續讀書,還是回家成為一位膽小而忙碌的農夫,就如同他的父親一樣?

伊麗莎白渴望兒子走前麵一條道路,盡管目前沒有太多資料可以顯示是伊麗莎白作出了這個重大的家庭決定,但是從伊麗莎白與詹姆斯夫婦各自的性格以及他們對兒子的期待上來看,是這位心有追求的母親,而不是唉聲歎氣的父親在為兒子謀劃著未來,並且一路鼓動他向前走。這個決定就是—搬家,從鄉間搬到瓦倫斯堡州旁的一處農場,因為後者距離當地的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隻有3公裏,那是可以每天往返的距離。這麼短的距離意味著一次機會。

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相當於一所高級中學或初級學院,隻要是畢業後願意成為教師的密蘇裏州學生,就可以免學費就讀這所學校,而隻需付食宿費。卡內基家搬到了學院附近,又省下一筆食宿費—這兩筆支出中的任何一筆,都是這個家庭所無法承受的。於是,搬家之後,卡內基擁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他隨後成為了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學生。

讀書,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對於很多社會底層人士而言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而且幾乎是唯一通往中產階級的捷徑。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這次機會卡內基把握得非常好,以至於他的生活果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進入新的學校後,身材已經長高的卡內基依舊對自己不起眼的外表和破爛的衣服感到自卑。但不同的是,隨著年紀漸長,卡內基這時候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就會像父親那樣狼狽與辛酸。他絕不願重蹈父親的覆轍,但怎樣改變呢?

幸運的是,學校給他提供了一條出路—盡管仍然非常困難。這所學校非常重視演講,校演講比賽的獲勝者可以獲得殊榮,卡內基決定一試。

他報名了,然而,他在每一次分賽中都失敗了,一共12次。

最後一次比賽敗北後,卡內基很是垂頭喪氣,他所有美好的希望都被粉碎了,隨之而來的是自責,以及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的極大懷疑。他拖著疲憊的身子,精疲力竭、意誌消沉地在102號河畔徘徊,他想到了自殺。但這位在坎坷中長大的農家子弟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他最終沒有走上不歸路,而是重新開始。

他破釜沉舟般地瘋狂訓練自己,從手勢、體態到演講內容。那時候,卡內基由於演講的需要背誦了林肯等很多人的名言,這些努力在他日後一輩子的旅途中都能看得見痕跡。

所有努力在1906年獲得回報,卡內基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發表演說,獲得了學校演講賽大獎。這是“大耳朵的卡內基”人生道路上第一次衝頂成功,此後,他對自己開始有了信心,而他的生活也豁然開朗。“從那一天起,我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卡內基後來回憶說。

接下來的學校生活,卡內基雖然仍然貧窮,但他因為演講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在各種場合的演講賽中大出風頭,而且還輔導其他同學的演講技能,與剛進入學校時的害羞自卑相比已有天壤之別。

“美國夢”是美國這個自由國度最美好的產物之一,在很多很多年以後,當卡內基在社會上功成名就,通過奮鬥擺脫貧窮,獲得財富與聲望時,人們評價他是實現“美國夢”的代表。但是,在我看來,卡內基早在他青年時,就開始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他的成功並非從積累財富開始,而是早在通過努力擺脫了自己在精神上的自卑與悲觀時就已經開始了—就像他最熱愛的林肯所提倡的一樣。此後一輩子,他從事的都是一條心理勵誌的道路。

在卡內基進入學院的那一年,1904年,美國一本叫做《企業家》的雜誌發刊,它的發刊詞節選自托馬斯·潘恩的《常識》,是這樣寫的: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

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拒絕用刺激來換取施舍。

我寧願向生活挑戰,而不願過有保證的生活;寧願要達到目的時的激動,而不願要烏托邦式毫無生氣的平靜。

我不會拿我的自由與慈善作交易,也不會拿我的尊嚴去與發給乞丐的食物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