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度過危機
戴爾·卡內基在美國的事業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後,他仍然遇到過很大的危機。1929年,全美國遭遇經濟大蕭條,這場危機持續幾年,遍及美國的各個角落,影響到各行業。卡內基和許多人一樣,在股票市場的崩潰中幾乎損失了所有財產,而在事業方麵,卡內基訓練難以招生。與此同時,他與妻子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這時,卡內基感受到了人生低穀。
這次低穀不同於卡內基青年時期的挫敗遭遇。這一次,整個社會的經濟都陷入下滑的境地,卡內基要想恢複事業,仿佛不是依靠個人之力能夠行得通的。卡內基身邊的一切似乎都在往下滑,包括他自己,而他毫無辦法。
當卡內基感受到這種內外交困的窘境之後,他的做法是,問自己“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他答案是:是的,現在真是壞極了,最壞的結果就是我損失輝煌的事業與安穩的家庭。這兩者正是他最渴望擁有的。但是,知道了最壞的結果之後,卡內基反而感到踏實一些了:除了這兩者,卡內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然而,他還有健康、思考能力、行動能力。
於是,卡內基感到好受了一些。既然失去事業與家庭,自己能夠承受,那麼不如索性放下美國的一切,去遠行。於是,卡內基去了中國旅行。
此行果然讓卡內基個人獲得了解脫。他從中國回來後,調整好了心態,繼續開辦卡內基培訓。接著,他所寫作的《溝通與人際關係》出版了。
此時,經濟危機已經讓失業人數不斷增加。為了獲得一份工作,人們需要學習社交的技能,增強自己的影響力。所以,卡內基訓練受到了追捧。正是因為經濟大蕭條,人們尤其需要信心,卡內基的圖書帶給了人們信心和克服憂慮的方法。
許多人讀了這本書後,都覺得獲得了益處,這本書或多或少地幫助他們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一個買到《影響力本質》的人說:“盡管經濟蕭條是一個很可怕的年代,然而我正是借著這本書而增強了生活的信心生存下來的。”
就在一兩年前,卡內基還覺得一切都已經完結,可現在,他儼然成為了一個榜樣—能夠從糟糕的環境與惡劣的心態中重新站起來,追求成功的人。
當年他所設想的最壞的結果,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他獲得了更好的事業發展。
於是,卡內基完善了“問自己最壞的結果是什麼”這條克服憂慮的方法,並在自己的演說中告訴更多的人。
其中,卡內基講了一個故事: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也是一位智者。而當時雅典的一些人對打著赤腳的蘇格拉底又嫉妒又羨慕,給他戴上“不敬神”的罪名,將他審問之後處以死刑。獄卒把毒酒交給蘇格拉底時,蘇格拉底對他說道:“對必然的事,姑且輕鬆地去接受。”蘇格拉底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他以非常平靜而順從的態度麵對死亡,那種態度幾乎已經可以算是聖人了。
“對必然的事,姑且輕鬆地去接受。”這是在公元前399年說的。但在這個充滿憂慮的世界,今天比以往更需要這句話。
卡內基說出了自己解除憂慮秘訣中的重要一條,那不僅是蘇格拉底這位智者的方法,也是卡內基據此走出低穀的一個原則:問自己最壞的事情是什麼。
這包括三個步驟:
◎問自己:最壞的狀況是什麼?
◎接受最壞的狀況。
◎設法改善最壞的狀況,不要擴大“最壞的狀況”。
卡內基認為,這一秘訣能幫助我們從漫無邊際的煩惱中回到現實,認清自己的處境。若不認清實際的處境,又怎能指望有清晰的思考力與決斷力呢?
沒有人能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選擇一種,或者生活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風雨之下而彎下了身子,或者抗拒它而被折斷。
卡內基的學生很快就能運用這樣的方法,其中一位學生是紐約的油商。
“我被敲詐了!”他對卡內基說,“一天,一個自稱是政府調查員的人來找我,向我要紅包。他說他掌握了我們運貨員舞弊的證據。他威脅說,如果我不答應的話,他就把證據轉交給地方檢察官。這時候我才知道,我主管的石油公司裏有些運油司機把應該給顧客的定量油偷偷克扣下來賣掉,這是非法的。
“如果被人知道,這種壞名聲就會毀了我的生意。我急得生了病,整整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著。我一直拿不定主意,是應該付錢給那個惡棍,還是置之不理,我每天都做噩夢。
“後來,我想起使用‘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的卡內基方法,於是我向自己提問:‘如果我不給錢,那些勒索者把證據交給地檢處的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答案是:毀了我的生意。我對自己說:‘好了,生意即使毀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承受這一點,接下去又會怎麼樣呢?’
“嗯,生意毀掉之後,也許我得另找份工作。這也不難,我對石油行業很熟悉—幾家大公司也許會雇用我……我開始感覺好過多了。三天三夜來的那種憂慮也開始逐漸消散。我的情緒基本穩定下來,當然也能開始思考了。
“然後,我想到,如果我把整個情況告訴我的律師,他也許能找到一條我沒有想到的新路。我過去一直沒有想到這一點,這完全是因為我隻是一直在擔心而沒有好好地思考。我立即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去見我的律師—接著我上了床。睡得安安穩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