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活在今天的方格裏(1 / 3)

20世紀初期,在美國密蘇裏州的偏僻鄉間,年幼的戴爾·卡內基在貧窮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是一位宿命論者。正因為如此,卡內基在童年與少年時代都非常缺乏自信。即便他長大一些,就讀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之後,還因為演講比賽屢屢碰壁而一度想自殺。

但他沒有自殺,而是打算再試一次。既然已經到了最壞的時候,卡內基反而可以孤注一擲,除了演講,不再考慮其他—無論是自己艱難的處境,還是失敗後同學們嘲笑的目光。有了這個想法,卡內基反而能不顧一切地去練習演講技巧。恰恰因為如此,專注於演講練習中的卡內基反而獲得了成功。1906年,卡內基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隨後全院師生對他刮目相看。

卡內基感到憂慮漸漸離自己遠去。這並非僅僅由於演講的成功,還由於他有了這樣的成功經驗,憂慮已經不能再對他的行為造成巨大影響。

卡內基決定將這段經曆也納入訓練課程中,拓寬授課範圍。在其中一堂課上,卡內基對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曆。他講出了自己的困苦和憂慮,談到了那些不眠的夜晚、各種挫折和打擊,還有自己的奮鬥。這堂課獲得了學生的好評。

卡內基受此啟發,之後將“如何解決煩惱”納入訓練課程,將自己的一些方法與研究成果教給學生使用。學生們使用之後,再將自己的實踐結果在班上報告—這一方法太棒了,之後實行了100年,直到現在仍然如此。

在卡內基的人生經驗中,他尋找到的克服焦慮的第一條重要結論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而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

那個在學院河畔像瘋子一樣練習演講的青年卡內基,正是憑借這個方法,才克服了心中的恐懼和壓力,獲得了演講比賽冠軍。

後來在授課時,卡內基根據自己找到的資料與研究,對此總結出了結論。他將這一方法稱為“活在今天的方格裏”。

具體而言,這個方法是這樣:

明天的重擔加上昨天的重擔,必將成為今天的最大障礙。而未來就在於今天,從來不存在於明天,人類得到拯救的日子就在現在。精力的浪費、精神的苦悶,都會緊緊伴隨一個為未來擔憂的人。所以,遇到麻煩的人要做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埋葬已經逝去的過去,切斷對明天的擔憂,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從而擁有所有的今天。

這並非主張人們不用下功夫為明天作準備,而是提倡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熱誠,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迎接未來的最好方法。

在當年的卡內基訓練課堂上,卡內基用很多形象的故事告訴學員們這個道理,其中一個故事將“方格”形容為了“沙漏”。他對學員們說:把生活想象成一個沙子漏鬥—在漏鬥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顆沙粒,它們緩慢、均勻地通過中間那條細縫。除了破壞漏鬥,你我都無法讓兩顆以上的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

每個人都像這個漏鬥。當一天開始的時候,有許多事情需要盡快完成,但隻能一件一件地做;讓工作像沙粒一樣均勻地慢慢通過,否則它們就一定會損害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卡內基看到一位安穩的家庭主婦把這句話打下來,貼在汽車的擋風玻璃窗上。她幾乎是依靠這句話度過了失子的痛苦時刻:每天清晨我都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生命”。之後,卡內基將這句話講述給學生聽,很多學生也將這句話貼在自己的汽車玻璃窗上。

滴答的沙漏、新的一天……卡內基把這稱為“今天的方格”。在卡內基的課堂上,他寫下了著名的克服焦慮的方法:

活在今天的方格裏。

怎樣能做到

當我將卡內基訓練引入台灣時,我告訴學員,我們麵對的問題猶如“今天的盤子”。這是個很好的比喻,因為我們的憂慮的確如同瓷器一樣脆弱,這比喻實際上是來自一件他人親身經曆的事情。

我的一位朋友,他是好幾個社團的負責人,擁有一連串令人肅然起敬的頭銜,同時,他還擁有令人徹夜難眠的胃疼之症。

由於他的父親是胃癌病逝的,所以他不得不擠出時間,戰戰兢兢地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宣布他什麼胃病都沒有,甚至連胃潰瘍都沒有,胃疼完全是因為壓力。他拿著幫助睡眠的鎮靜劑而非胃藥離開了醫院。但他仍然不能驅除壓力,也不能趕跑胃疼。

有一天,他太太洗碗時,他一邊幫忙擦碗,一邊饒有興趣地看著自己的太太邊洗邊唱歌。此時,他腦海裏突然靈光一閃:如果結婚時,我太太就看到未來幾十年得洗的碗—那必定多到連大倉庫都堆不下,絕對會嚇跑吧!

這位手舞足蹈的太太之所以沒被嚇跑,是因為她一次隻洗當天的份。在那一刻,他猛然明白了自己的毛病所在:一直以來,他總是洗今天的盤子、洗昨天的盤子,甚至打算洗那些還沒弄髒的盤子。

“我發現自己真夠笨的!每個主日早上,我站在布道台上,教導別人如何生活,自己卻過著緊張憂慮的日子,真是羞愧極了。”他想道。此後,他隨時要求自己隻清洗“今天的盤子”。後來當我聽他講述自己的遭遇時,他滿意地對我說,從此他不再為煩惱所困,不再胃痛、失眠。昨天的問題他都拋棄不顧,更不再操心明天的“髒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