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活在今天的方格裏(2 / 3)

我們中國人的家庭吃飯,總是大盤小盤擺滿一桌子,飯菜裏有著濃濃的家庭意味。每天,我們需要洗的盤子非常多,而每個人幾乎都有過完成這種看似繁重的工作的經曆。當我用洗家裏的盤子作為例子時,我發現講台下的學員們都聽得很感興趣。

其實這樣的理念對於學員而言並非新鮮,我的學生們很多都聽說過一句話,“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但很多時候,這句古老的諺語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太大的觸動。

哪怕我自己,雖然可以教導他人,但並不代表我自己能隨時做到。事實上,當事發突然、身陷其中時,我也曾忘得一幹二淨,任由心情跌落穀底,為無法挽回的情況懊惱不已。

正因為如此,我能體會到這種心情,也希望我們有更多辦法挽回這種沮喪之勢。

根據卡內基訓練的方法,我在課堂上並不著意闡述這些道理。我知道,未經實踐的人生智慧,不管多有道理,也無法發揮任何力量。

在卡內基訓練的課堂中有專門的一課,教學生們練習如何“洗今天的盤子”。我們會拿出一本作業冊、一支筆,請同學們填寫出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目前你的煩惱是什麼?

是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但至少我們希望通過此,讓學生們麵對他們的煩惱本身,而不是麵對煩惱的情緒。

我們都不是天才

我能理解學生們並非偉人,大部分人做過很多不應該做的事情。其實即便是那些很有成就的人,也會犯下許許多多的錯誤。

喬布斯是一位天才,他卓有遠見地開發了許多好的數碼產品,比如iPad、iPhone,這幾乎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但實際上,即便是這樣一位善於判斷未來趨勢的天才,他的判斷也並非總是準確。

“我看到卻沒意識到的東西是個人電腦互聯,我沒有意識到這個,是因為當時我太沉醉於圖形用戶界麵。”這是喬布斯的回憶,他的這一點失誤造成了巨大損失,“這讓我和這個行業在整整10年後才開始著力進行第二個突破—讓電腦服務於人際交互,而不僅僅是被當成文字處理或者獨立的生產工具。”

不過,喬布斯顯然很快就擺脫了這種失敗的困惑,不久之後,他開始設計一種叫做iPad的產品,後來它成為全球運用最多的平板電腦產品。

事實上,喬布斯的錯誤判斷並不少。現在我常常在電腦上收看電視節目的視頻,這讓我可以看任何時間的節目,非常方便,但是,喬布斯當初認為這件事是無法實現的,他曾經告訴一位記者:“我實在不相信電腦和電視會合為一體,我花在娛樂上的時間足夠多,我了解到,講故事是線性的,不是互動的,你去看電視時,就把大腦關閉了,而你去用電腦時,卻要啟用大腦,這是不一樣的東西。”

如果不是具備很快將失誤拋之腦後的本領,喬布斯的失誤本身就會將他壓垮了。喬布斯更有理由擔憂未來,畢竟,他在開發一件沒有先例卻有無數質疑之聲的產品。可是他隻在“今天的方格”裏,“今天的方格”對於喬布斯而言就是不斷地研發新產品。最終,他研發出了偉大的產品。

連喬布斯都會常常犯下錯誤,且不了解未來,何況其他人!所以,不用過於苛責自己。

何麗梅40歲左右,穿著得體的中式服裝,利落的短發,是位看上去幹練又溫和的女性。2011年7月,我在台灣新竹科技園區台積電裏見到了她。

她早在1995年就是卡內基訓練的學員,當她見到我,她高興地把一本自己當年上卡內基訓練時使用的教學書給我看。這本書的封麵看上去有些泛黃,真是有些年頭了。她特意對我說:“黑先生,我經常會回頭看看卡內基的原則,來提醒自己,給自己充電。”

台積電的園區非常大。這家世界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公司以先進的技術、一位叫張忠謀的領導者,以及快節奏的發展方式而聞名。何麗梅是台積電的“五虎將”之一,任財務副總經理兼新聞發言人。

她告訴了我,她是怎麼用“活在今天的方格裏”這條卡內基原則來阻斷壓力的。

一次,在台積電召開新聞發布會前的一天上午,何麗梅照例在準備第二天發布會的發言稿和其他資料,偏偏這時候,老板張忠謀召集何麗梅開會,商量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幾個小時後,當會議結束時已是下午3點半了。要在第二天上午準備好發布會的新聞稿,時間非常緊張,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何麗梅對自己說:“現在我關門、關機,未來三小時隻準備明天的發布會。”

傍晚7點,新聞稿寫了一部分,但並沒有完成,此時工作了一天的何麗梅感到累了,她關上電腦回家。

第二天上午就是新聞發布會的時間,換作其他人,可能會感到很緊張,也許會強迫自己在疲憊狀態熬夜寫完發言稿。但何麗梅則沒有如此做,“我會停下來,讓腦袋放鬆,而不會一直憂慮”,經過十幾年的自我訓練,“活在今天的方格裏”已是何麗梅的習慣,此時的她一點兒都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