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活在今天的方格裏(3 / 3)

到家後,何麗梅享受了晚餐,並興致勃勃地與女兒商量全家的秋遊計劃。結束這一切後,何麗梅高高興興地上床休息。

第二天,何麗梅在清晨6點鍾醒來,感到活力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體裏,一切都非常好。她當即明白,事情回到了自己掌控中。於是,她坐在電腦前,用了兩小時將剩下的新聞稿寫完,發言稿寫得很滿意。她從容地換上套裝,稍整容妝,來到公司,參加了新聞發布會。當天的發布會開得很成功。

想想看,如果何麗梅懊惱於之前因為意外狀況而沒有完成發言稿,擔心第二天的發布會開得不成功,那麼,她還怎麼能讓自己保持最好的狀況,寫出精彩的發言稿?

身為行業全球第一的台積電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讓每位同事都感到企業對自己的期待,無形中這也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何麗梅卻了解如何用“活在今天的方格裏”來隔斷壓力。所以,她在台積電工作、發展得很順利,她對我說:“如果沒有學習卡內基,我覺得自己不能在台積電這樣嚴格的企業中發展。”

畫出更好的方格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他們憂慮企業未來的發展與成長,或者是擔心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學,擔心另一半外遇,擔心中年失業,擔心疾病,擔心治安,擔心通貨膨脹、經濟危機,擔心戰爭、地震、海嘯,甚至擔心世界末日……

這些擔憂絲毫不讓人意外。如果能透視每個人的內心,或作一項調查,我們將發現,人們憂慮的事情不僅琳琅滿目,而且千奇百怪。

正是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應該練習隔絕過去,不要讓過去的失敗痛苦繼續傷害自己,或是活在昔日的榮光中,沾沾自喜,反而阻礙前進的腳步;同時要學會隔絕未來,不作無謂的預設、想象與擔憂,自己嚇自己。

但這絕不是說,我們不用為明天籌劃,相反,我們能為明天所作的最佳準備,正是將所有的智慧、熱忱,積極地投注於今天的工作中—這才是我們唯一能為未來做的準備工作,不是嗎?

想想看,一個人把昨天的負荷和明天的重擔,在今天一起背負,那該有多沉重!恐怕再堅強的人也會膽怯吧。

再想想,一個人成天憂慮過去,擔心未來,還有多少力氣可以為成功打拚?

所以,當你陷入過去的憂思、憤怒、不平,或不禁又為未來擔憂、恐懼、驚慌時,請不要忘記讓腦海閃現“今天”這兩個字。

蘇州卡內基訓練講師郭偉正是通過隻重視“今天”,度過了一次家庭危機。

郭偉40多歲,正是那種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2009年,當他的父親被查出患有甲狀腺癌時,他身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了。

此時,郭偉與妻子、兒子在蘇州,而父親則居住在老家四川。麵對突如其來的癌症,郭偉一家人手忙腳亂,日常的平靜生活完全被打亂了。郭偉需要放棄一些工作,爭取多抽出時間去四川照顧父親,郭偉的妻子為了幫郭偉盡孝,辭去工作,來到四川,專門照顧病中的父親。郭偉的兒子隻有14歲,但父母為了照顧爺爺而不常常在蘇州,不能照顧他。而最大的恐懼則是,郭偉父親采取了保守治療,對於病情的恢複,郭偉毫無把握。這些付出的背後,郭偉不知道結果是什麼,但不再穩定的生活和未知的未來都讓他感到壓力。

“我不能考慮那麼多的未來隱憂,我要做的,是把今天應該做的做好。”郭偉對自己說。

郭偉眼前能做的,就是照顧父親。他發現自己需要考慮的,僅僅是如何將父親照顧好,而不是懊惱為什麼父親得了癌症,或者擔心未來父親能不能康複。

於是,郭偉製訂出了詳細的計劃,盡量做到讓父親心情舒暢,治療效果更好。他每個月多次從蘇州往返四川,陪父親登山、拜佛;他教父親學習使用電腦,從26個英文字母開始,到後來可以收發短信;他每次收集很多笑話,講給父親聽,讓他能放鬆心情……

一年之後,郭偉的父親身體康複情況挺不錯。

而奔波忙碌了一年的郭偉直到此時,才能停下來稍作休息。他意外地發現,自己陪伴父親,收獲的遠多於失去。

因為要照顧父親,郭偉無法更多地顧及自己14歲的兒子,於是,他和兒子簽訂了一份兒子可以自我管理的“協議”。得到了信任與機會的兒子將自己管理得特別好,當父親病愈的時候,兒子也成長為一個更為獨立的小夥子。

由於常常回到老家,郭偉重新與兒時的夥伴相聚,發現了質樸而美好的友誼。

郭偉自己也開始注重養生,他開始問自己:我要的是什麼,是賺很多的錢嗎?答案是否定的。他需要的是平衡而健康的生活。他放棄過去忙碌且仿佛被慣性推動著前進的生活,開始為生活做減法。

“我曾經以為,最糟糕的時間就是父親患上癌症之後,但事實上,這段日子卻帶給了我人生豐富的收獲。”郭偉感歎說,“如果當時我不提醒自己‘活在今天的方格裏’,怎麼會收獲到這些呢。”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這是加繆說的,是我們可以記住的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