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提醒自己,憂慮會嚴重危害你的健康(3 / 3)

我的女婿原本一直有不明原因的背痛,接受卡內基訓練課程後,症狀不藥而愈—雖然我無法提出醫學解釋,因為連醫生都說不出個中緣由,我隻能推斷,受訓後,他較能處理由壓力和憂慮所產生的情緒,所以不再背痛。

由此可見,他身體的各種毛病,就是心中的壓力與焦慮所導致的“亞健康狀況”。而通過改善情緒,則可以緩解疾病。

當我們察覺到了負麵情緒所帶來的疾病時,如此,是否便能在現代城市的混亂中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呢?如果你是個正常人,答案應該是“可以的”、“絕對可以”。我們大多數人,實際上都比自己所認識的更堅強。我們有許多從來沒有發現的內在力量,正如梭羅在他的不朽名著《獄卒》中所說的:“我不知道有什麼會比一個人能下定決心提高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奮的了……如果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努力,下定決心過他所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

大約10年前,有一次我希望能隨時與美國卡內基訓練的總裁保持聯係,因此請他告訴我手機號碼。沒想到他猶豫片刻後告訴我,為了家居生活不受打擾,他的手機幾乎是不開機的,隻有出門在外需打電話時才用。這位美國老板管理著龐大的企業,每天處理與決策非常多的事情,可他還是努力為自己保留一塊清靜的領域;但相反的,有許多人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生怕漏接了任何一通電話,不管是度假、用餐、散步、睡覺,都不得“安寧”。

我很想問問這些朋友,真有必要如此嗎?

如果仔細回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事如同手機一樣,是我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負擔?

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會忙碌到連一點點寧靜都被剝奪,不妨找個時間,拿出筆來,全盤檢討自己的生活、工作模式,最好能像記流水賬一般逐條列下來,看看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都耗費在哪些事項上;客觀檢討其中有哪些是不必要的虛耗、哪些事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避免寶貴人生被非必要事物給纏繞、吞噬掉。

試試看,你真的可以事分輕重,循序漸進,提高效率,慢慢品味生活,享受工作,拒絕超額的壓力與緊張。

我有一位在汽車公司擔任業務員的朋友,最近就聰明地這樣做了。

他一直很努力工作,常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和客戶應酬、推廣業務。無奈業績毫無起色,他心情糟透了,連帶地影響了婚姻與親子關係。他感覺自己腹背受敵,充滿焦慮,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我建議他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業務狀況。結果他發現,其實成交的案例,多數在與客戶首次接觸時就會露出端倪。而且,他愈是站在客戶的立場著想,“幫助客戶買到適合的車”,而非“說服客戶買最棒最好的車”,愈能有效成交。有了這樣的認知後,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改變銷售策略。雖然性格外向的他向來喜愛交際、聊天,真可謂樂在應酬中,但他還是做了必要的修正。如此一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增加了,花在“有效業務”上的時間卻沒有減少,工作得更為從容,績效也變好了。

45歲的陳俊彥從事金融業,他整天麵對的是業績壓力和複雜的人事問題。盡管他出身軍旅,身體很棒,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他患上偏頭痛,偶爾會莫名心悸。一段時間之後,這種狀況更加嚴重了,除了偏頭痛,他有時還會全身酸痛,甚至顫抖。

他感到非常恐懼,逐一來到台灣各大醫院,從心電圖到免疫科等相關檢驗,從頭到尾將自己的身體檢查了一遍,但查不出任何具體病症。醫生開出的診斷是疑似“自體免疫功能有問題”、“慢性疼痛症候群”、“精神官能症候群”。

最後,一位相熟的醫生告訴他:“當你有情緒困擾時,疾病就會找到你,如果不停止憂慮,丟開壓力,你還會得心髒病、胃潰瘍或糖尿病。”他嚇壞了,自己未來將老病纏身嗎?當下,他對自己起了個誓:不再憂慮任何事情。

他從此不再斤斤計較業務表現,對於同事間的衝突,他盡量協調但不再強求。他依然認真工作,卻不浪費一點精力去擔憂。當他察覺到自己又為工作感到焦慮時,他會趕緊警告自己:“要命,還是要成功?”然後他對自己說,事情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已經盡力,就夠了。

陳俊彥的業績表現不如從前,也影響到了他的升遷,但可喜的是,那些查不出原因的毛病不再發作,他也更能享受生活。他認為太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