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下海者的悟(1 / 3)

這篇“問答式”的《下海者的悟》是我2002年寫下的。當時發表於我的另一個小冊子《躁動的奶酪》之中。盡管我的“奶酪”算跟風之作,但業界仍譽為全球第一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之第三部曲。

很多年過去了,暢銷書已失去當年的風光,但這些“問”與“答”卻一直激勵著我。這種激勵不在於它的答案,而在於它的問題。就像《普魯斯特問卷的前思後想》一樣,問題本身就是答案。它會啟迪我們對生活更多更深的思考。

雖然時過境遷,也不論偏愛偏見,為保留當時的心境,對所有問題與答案未作任何改動,還是原汁原味奉獻給讀者,並期待讀者按照當下的思維重新審視!

關於做人與做事問:你做人的基本態度是什麼?

答:自信不自大;謙虛不空虛;知足不滿足;風流不下流。

問:你認為年輕人應該怎樣表現自己?

答:鋒芒半露。

問:你對“不拘小節”怎麼看?

答:既然“不可隨處小便”,那麼就“小處不可隨便”。

問:你認為年輕人走向成功的捷徑是什麼?

答:讀好書,交高人,見世麵。

問:你認為年輕人不能成功的誤區是什麼?

答: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急躁冒進。

問:你人生的信念是什麼?

答:小嗓門使勁喊,小矮人使勁長,小醜兒使勁美。

問:如果有人當麵讚美你,你認為是奉承嗎?

答:善於接受他人讚美是一種做人的藝術。

問:當聽到別人在背後說你的壞話時,你是什麼態度?

答: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問:你認為怎樣和別人談話是最得體的?

答:少說,多聽,妙問。

問:你對自由怎麼看?

答: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處不在枷鎖中。”

問:你對金錢怎麼看?

答:隻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

問:你對幸福怎麼理解?

答:幸福就是追求。

問:你對痛苦怎麼理解?

答:無所事事。

問:你有痛苦和煩惱嗎?

答:越有追求的人,煩惱和痛苦越多。

問:你認為謠言可怕嗎?

答:一位詩人說:“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生龍泉,殺人不見血。”

問:你如何對待流言蜚語?

答: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最好的回答是無言的蔑視。

問:你怎樣看待環境?

答:同時麵對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

問:你認為什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答:創造價值。歌德說:“你若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為世界創造價值。”

問:你認為什麼是美?

答:內外和諧。

問:你認為什麼是醜?

答:表裏不一。

問:你怎樣理解人?

答:人是從猿進化過來的,他必然帶有猿性。但是,人不是命中注定要和猿一樣的。他有思想,他的思想能改變他的命運。

問:你怎樣理解人生的選擇?

答:我讀過尼采一首詩:“誰不能隨風起舞/誰就必定被繃帶纏住/不得動彈,又老又殘。/誰是平庸的偽善者/名譽的蠢物,道德的笨鵝/誰就滾出我們的樂園。”

問:你認為青年應該有怎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答:我讀過一首詩《中國潮之夜》,寫道:世界是那樣狹小,地球是那樣擁擠,也許有那麼一天,它會開除某些國家的“球籍”,起來,不願意落後的人們,拉緊世紀的纖繩,我們這一代人的肩頭,橫擔著兩個世紀。

問:你怎樣理解少年、中年和老年?

答:少年為真,中年為善,老年為美。朱熹說得好:“少年處不得順境,中年處不得閑境,老年處不得逆境。”

問:你認為“活到老,學到老”有必要嗎?

答:哲人說:“少年而學,及壯有為;壯年而學,及老不衰;老年而學,及死不朽。”

問:你喜歡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答:我喜歡老年人,因為他們成熟。成熟是事業成功的捷徑;我更喜歡年輕人,因為他們不成熟。不成熟恰恰是創造優勢。

問:你最大的人生追求是什麼?

答: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要愛上我你就別怕後悔,總有一天我要遠走高飛,我不要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想有人跟隨。這是崔健在《假行僧》中的唱詞。

問:21世紀我們究竟怎樣做人?

答:諸葛亮的《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蹈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關於成功和失敗問:你認為創業必須有經曆嗎?

答:經曆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昂貴的老師。

問:你認為機遇重要嗎?

答:得不到機會,英雄便沒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