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交際場合說話會圓場麵(1 / 3)

陰陽之道,以圓為陽。圓,是以包容的方式掌握全局。以說話而論,圓是隱忍,是退讓,是左右逢源,是滴水不漏。它講究說話應時而動,臨機而變,當軟時絕不硬,當捧時絕不打。所以,說話能圓的人總會主導說話的結果。圓體現人生的大智慧,也是說話必不可少的技巧,須以十二分的努力去體悟,去修煉。

為公為私,誰都難免在一些交際場合露麵:或單位活動,或客戶陪同,或求人辦事,等等。這樣的場合說話就是要讓對方高興,起碼不能掃人家的興,他滿意了,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這裏的圓更多地表現為掌握時機,巧與周旋,圓好場麵。

善於與人套近乎

一踏入社會,應酬的機會就多了,這些應酬包括去人家做客、赴宴、會議及其他聚會等。不管你對某一次應酬滿不滿意,“場麵話”一定要講,套近乎的話一定要會說。

什麼是“場麵話”?簡言之,就是讓主人高興的話。既然說是“場麵話”,可想而知就是在某個“場麵”才講的話,這種話不一定代表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實,但講出來之後,就算主人明知你“言不由衷”,也會感到高興。說起來,講“場麵話”實在無聊之至,因為這幾乎和“虛偽”劃上等號,但現實社會就是這樣,不講就好像不通人情世故了。

聰明人懂得:“場麵之言”是日常交際中常見的現象之一,而說場麵話也是一種應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在人世間生存的人都要懂得去說,習慣於說。為此:

(1)學會幾種場麵話

當麵稱讚他人的話——如稱讚他人的孩子聰明可愛,稱讚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讚他人教子有方等等。這種場麵話所說的有的是實情,有的則與事實存在相當的差距,有時正好相反,而且這種話說起來隻要不太離譜,聽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

當麵答應他人的話——如“我會全力幫忙的”、“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麼問題盡管來找我”等。說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當麵拒絕,場麵會很難堪,而且當場會得罪人;對方纏著不肯走,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麵話先打發一下,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願意幫忙再找理由,總之,有緩兵之計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場麵話我們不想說還不行,因為不說,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

(2)如何說場麵話

去別人家做客,要謝謝主人的邀請,盛讚菜肴的精美豐盛可口,並看實際情況,稱讚主人的室內布置,小孩的乖巧聰明……

赴宴時,要稱讚主人選擇的餐廳和菜色,當然感謝主人的邀請這一點絕不能免。

參加酒會,要稱讚酒會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參加會議,如有機會發言,要稱讚會議準備得周詳……

參加婚禮,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記得稱讚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說“場麵話”的“場麵”當然不隻以上幾種,不過一般大概離不了這些場麵。至於“場麵話”的說法,也沒有一定的標準,要看當時的情況決定。不過切忌講得太多,要點到為止最好,太多了就顯得虛偽而且令人肉麻,這樣就讓人看出我們的真麵目了。

說場麵話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與對方套近乎,套近乎是交際中與陌生人、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的技巧就是在交際雙方的經曆、誌趣、追求、愛好等方麵尋找共同點,誘發共同語言,為交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而贏得對方的支持與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則通過套近乎而順利達成談判目的的軼事:

一位意大利議員去見埃及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的性格、經曆、生活情趣、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總統對這位意大利議員不大感興趣。意大利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埃及當局的關係,會見前進行了多方麵的分析,最後決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動納賽爾,達到會談的目的。下麵是雙方的談話: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意大利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唔……

議員: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奮鬥》作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充滿幽默感。

納賽爾:(十分興奮)嗬,我所寫的那本書,是革命之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納賽爾:(大喜)閣下說得真好,以後歡迎你每年來一次。

此時,意大利議員順勢將談話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

意大利人的套近乎策略終於產生了奇效。

在這段會談的一開始,意大利人就把總統稱做上校,降了對方不少級別;挨過英國人的罵,按說也不是什麼光彩事,但對於軍人出身,崇尚武力,並獲得自由獨立戰爭勝利的納賽爾聽來,卻頗有榮耀感;沒有希特勒的實力與手腕,沒有幽默感與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從上校到總統呢?接下來,意大利人又以讀過他的《革命哲學》,稱讚他的實力與人情味,並進一步稱讚了阿拉伯戰爭的正義性。這不但準確地刺激了納賽爾的“興奮點”,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意大利人的話收到了預想的奇效。意大利議員先後五處運用尋找共同點的辦法使納賽爾從“不感興趣”到“十分興奮”而至“大喜”,可見意大利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淺。

這位意大利議員的成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就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有備而來,才能套得近乎,並且套得結實,套得牢靠。

場麵上說話不要太隨意

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心裏有個小九九。

隨便說話的害處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隱私,你說話時偏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隱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對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別有用心,極力掩飾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

如果你與對方非常熟悉,絕對不能向他表明你絕不泄密,那將會自找麻煩。惟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而從悲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別人在說話時機、場合上的失誤,拿他人當槍使,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

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心裏有個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裏不願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間,哪怕感情不錯,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給了同事,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同事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而對你的形象造成傷害。

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不可能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的削弱了。

小竇是某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於沒被重用。

小竇和同事李為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李為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小竇向李為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廈門。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此前,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李為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李為升任業務部副經理,小竇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小竇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李為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李為便找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談了小竇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

知道真相後,小竇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所以說,隻有恰到好處地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才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做到遊刃有餘,而且也不會給自己招致禍端。

不該問的不要亂問

說話不僅要根據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要根據前後話語相互聯係而恰當地選擇語言。

阿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館做服務員的工作,卻隻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魷魚。想想她的條件並不是很差,也沒有做錯什麼事,隻是不小心問了一句不該問的話。

那天,阿花剛一上班店裏就進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著菜單,去讓這三位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冰紅茶,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也是點的冰咖啡,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很快,阿花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飲料,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點的冰咖啡是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就憑阿花的這一句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炒她的魷魚,因為誰也不會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工作中,要講究說話的方式,同樣,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恰到好處地說好該說的話。

有一年全國高考結束不久,一名記者去采訪一位外語專業的優秀考生。原先設想好的問題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輔導你學習英語的能力?”但是到了現場,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場,如果按照原先準備的提問方式來交談,就顯得唐突而不禮貌。於是他將原來的提問改為“你們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討論學習英語方麵的問題?”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獲得所要的信息,又顯得相當自然。

說話不僅要根據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要根據前後話語相互聯係而恰當地選擇語言。

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慰問一位退休老工人,見麵以後問道:“您老身子骨真夠硬朗,今年高壽?”老工人回答說:“七十九啦。”“人生七十古來稀,廠裏數您最長壽吧?”“哪裏,××活到了八十四呢!”“那您老也稱得上長壽將軍啊。”“不過,××去年歸天了。”“唷,這回可輪到您了。”談興正濃的老工人聽到這句話,臉色陡變。毛病就出在“這回可輪到您了”這句話上。前麵老人剛說完“歸天”的事,他們卻接下去說“輪到您”,這不就使老人產生誤會嗎?如果這幾位年輕幹部能控製好前後話語,把話說成“這回長壽冠軍可輪到您了”,也就不會出現不快了。

講究說話的藝術對於迅速有效地傳遞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果隻貪圖自己一時的痛快而無所顧忌地說了不該說的話,則隻會給自己製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始終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

說話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所以說,動口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從哪個角度說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有兩個年輕的修士同時進入一所修道院修道,兩人過去都有抽煙的習慣。

為了能一解煙癮,其中一位去問老院長:“能不能在禱告的時候抽煙?”結果此人被臭罵一頓回來。

另一個修士問老院長:“可不可以一邊抽煙一邊禱告?”這人居然被院長大大地誇獎一番,稱讚他連抽煙都想到要禱告。

這兩個修士,所做的事是一樣的。隻因說話的角度不同,而招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可見,我們在說話之前,得好好地打打腹稿。

另有一個人為了慶祝自己的40歲生日,特別邀請了四個朋友,在家中吃飯慶祝,三個人準時到達了,隻剩一人,不知何故,遲遲沒有來。

這人有些著急,不禁脫口而出:“急死人啦!該來的怎麼還沒來呢?”

其中有一人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對主人說:“你說該來的還沒來,意思就是我們是不該來的,那我告辭了,再見。”說完,就氣衝衝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