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五輯 生命因相擁而美(三)(1 / 3)

不說出真話的,除去道德缺陷之處,大約屬於這幾種情形:不宜、不敢和不能。第一種屬於私密範疇,如一個女人不必向每一個剛見到的男人自我介紹:我已經40歲了。不敢,是在文化上的懷疑誠實的作用。這種人知悉誠實帶來的小麻煩,不知誠實帶來的大境界。所謂“從文化上懷疑”,是指我們民族的人際交往觀念中,大都貶低誠實的作用。誠實者,除了吃虧之外,還會怕被別人低估你的智力水準。而不能,是一個人長期在不講真話的環境下生存已久,城市的機製已經遲鈍,誠實會與他整個世界觀相對立。有些貪官在法庭上甚至臨刑前都說不出一句真話,就是證明。

4

我們的傳統文化,當然是糟粕與精華並存,“五四”新文化運動所顛覆的正是那些腐朽的東西。

國人崇尚孫子兵法,源遠流長。兵家的謀略術,被當作智慧的化身加以膜拜,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處世方式。在這種背景之下,人們反而對愛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爾式的單純、林肯式的樸素引發不出心底的共鳴了。在這些認識上有偏頗的人看來,缺少權謀的智慧不精彩,這種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人看到誠實之大美,之大善。

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在全球一體化的後工業時代重舉誠信旗幟,實在是一件大幸的事情。這是一條正道,光明無礙,越滿天心,讓人感到創新與再造的活力。(鮑爾吉·原野)

坦 誠

坦誠確實是人際交往的第一要則,

小時侯,和好朋友鬧別扭了,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足以讓對方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又會和好如初,因為做錯事的一方會說“對不起”。那時真的單純,讓人懷念。長大了,沒有人再說“我不跟你玩了”,更沒有人會說“對不起”了。長大了,就很少有小孩子那樣的爭吵,那麼幹脆利落,不留下任何不良的痕跡。長大了,隻是長期地把小小的矛盾不斷累積,最後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成了導火線,足以把一座友誼的大廈給摧毀。我們為什麼會變成一個如此“心胸狹窄”的人呢?

心理學上的解釋是: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一種交往如果不能維持一方或雙方的心理平衡,勢必造成關係的裂痕。當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時,人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去調整,時間短尚且可以,時間一長,就會因耗費太多的精力而疲憊。而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誰還會花時間和精力去維持一段沒有很充分的理由一定要繼續下去的友情呢?於是人們開始封閉自我。

事實上,朋友之間的嫌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違心地“忍”下去,嫌隙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如火山般爆發。所以,坦誠確實是人際交往的第一要則,隻有雙方好好地溝通,對方才能夠知道你真實的感受,才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另一方麵,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不應該是“想當然的”,它需要不斷的嗬護,如果無限度地開采、甚至是破壞,即使是無意的,也終究會使自己一一失去它們。

受寵若驚

愛是一種意誌的行為。一個人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去愛。

在開車前往海濱小舍度假途中,我在心裏發了個誓,要在未來的兩個星期裏努力做一個愛妻子的丈夫和愛孩子的父親,徹底地體貼他們,無條件地愛。

這個念頭是我在車上聽一位評論員的錄音時想到的。他先引述了《聖經》上一段關於丈夫體貼妻子的話,然後說道:“愛是一種意誌的行為。一個人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去愛。”我必須承認我是個自私的丈夫——承認我們的愛已經因為我對妻子不夠體貼而褪了色。在許多小地方我的確是這樣:責罵艾芙琳做事慢;堅持看我要看的電視節目;把明知道艾芙琳還想看的舊報紙丟了出去。好了,在這兩星期裏,這一切都要改變。

當真改變了。從我在門口吻了艾芙琳一下、並且說“你穿這件黃色新毛衣可真漂亮”起,便改變了。

“啊,湯姆,你居然注意到了。”她說,神情既驚訝又愉快,也許還有一點迷惑。

長途開車之後,我想坐下來看書,但艾芙琳建議到海灘上去散步。我本想反對,但隨即想到,艾芙琳已單獨在這裏陪了孩子一個星期,而現在她想和我單獨在一起。於是,我們便到海灘上去散步,讓孩子們自己放風箏。

時間就這樣過去了。一連兩個星期,我沒打過電話到華爾街我任董事長的投資公司;我們到貝殼博物館去參觀了一次,雖然我一向最怕去博物館,但這回卻很感興趣;有一次我們要赴宴,但因為艾芙琳化妝而遲到了,我卻一句話也沒說。整個假期輕鬆而愉快地一晃就過去了。我又發了一個新誓,要繼續記住體貼她。

但我的這次試驗出了一個紕漏,艾芙琳和我至今一提起這件事便不禁失笑。在海濱小舍的最後一個夜晚,當我們正要上床就寢時,艾芙琳突然神情哀傷地望著我。

“你怎麼啦?”我問。

“湯姆,”她說,聲調淒慘,“你是否知道了一件我不知道的事?”

“這話怎講?”

“嗯……幾星期前我做過身體檢查……醫生……他對你說過什麼關於我的話沒有?湯姆,你待我太好了……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我一下子就全明白了,隨即大笑起來。

“不,親愛的。”我說著把她抱在懷裏,“你並不是快要死了……是我才剛開始活呢!”(湯姆·安德森)

拒絕的智能

靠“拒絕的智能”打造的卡薩爾斯,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很多人喜愛馬友友,不過有一種讚美的說法,卻是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那就是,“馬友友拉得比卡薩爾斯還好!”尤其是:“馬友友的巴哈無伴奏組曲比卡薩爾斯還高明!”

大提琴是個古老的樂器,到卡薩爾斯學琴的時代,流行的指法絕對不足以用來演奏巴哈無伴奏組曲。卡薩爾斯完全重整重建了一套新的指法,才讓大提琴再度和巴哈的樂譜連結呼應,卡薩爾斯給了大提琴這項樂器全新的生命。

卡薩爾斯是個音樂天才,然而他能改寫大提琴曆史,靠的不隻是音樂天才,更重要應該是一種難得的“拒絕的智能”吧!

卡薩爾斯十歲時,他已經彈完巴哈《十二平均律》中的四十八首前奏曲與賦格曲。十五歲時,卡薩爾斯在王宮演奏,贏得了西班牙皇太後贈予的兩年獎學金;一邊念馬德裏音樂學院,一邊隨時進出皇宮,跟太子一起玩耍。然而,卡薩爾斯又拒絕了皇宮奢華生活的誘惑,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去找當時聲名最高的大提琴教授約克伯。

卡薩爾斯到約克伯的班上麵試,約克伯用輕蔑態度隨口講了幾首冷門的曲子,純粹隻是要難倒卡薩爾斯看他出糗。沒想到卡薩爾斯每一首都會拉,而且當場完美地演奏了冷門曲目中最冷門的一首。約克伯當然對卡薩爾斯驚為天人,態度一改,願意提供一年獎學金讓卡薩爾斯留下來當他的學生。卡薩爾斯如何回答?

拒絕。他直說他不喜歡布魯塞爾。他沒說的,是他討厭約克伯高傲、歧視、無禮的態度。

卡薩爾斯的拒絕,惹惱了提供他生活津貼的西班牙王室,以中斷金援威脅他要留在布魯塞爾跟約克伯學習。卡薩爾斯索性連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一並拒絕了,寧可到巴黎過貧困的生活。

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權,卡薩爾斯又堅決拒絕了西班牙。接著,他拒絕對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統治的德義演奏;拒絕到與佛朗哥建交的英國演奏;1950年,美國承認佛朗哥政府,卡薩爾斯貫徹原則,從此拒絕到美國。

拒絕這個、拒絕那個,卡薩爾斯能到哪裏演奏?他哪裏都不去。他在庇裏牛斯山上荒涼的小鎮辦自己的音樂節,世界第一流的音樂家全都爭相參加。沒有人像卡薩爾斯有那麼輝煌的“拒絕”紀錄。透過“拒絕”,他建立了一種獨特的高貴尊嚴,人道、自由信念、恪守原則,以及不受現實利益左右的尊嚴。這分尊嚴貫穿在他的音樂裏,使得他拉奏的巴哈,有一股馬友友不會有的果決與骨氣。靠“拒絕的智能”打造的卡薩爾斯,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朋友是什麼?

你可以沒有愛情,但是你絕不能沒有友情。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人人都會有朋友。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友情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最樸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動人、最堅實、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離不開友情。你可以沒有愛情,但是你絕不能沒有友情;一旦沒有了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悅耳的和音,就死水一灘;友情無處不在,她伴隨你左右,縈繞在你身邊,和你共渡一生。

朋友是一種相遇。

大千世界,紅塵滾滾,於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夠彼此遇到,能夠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實在是緣份。在人來人往,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上,在不同經曆的心海中,能夠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說是一種幸運,緣份不是時刻都會有的,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緣。

朋友是一種相知。

朋友相處是一種相互認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相互感知的過程。對方的優點、長處、亮點、美感,都會映在你腦海,盡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點點的可貴,也會成為你向上的能量,成為你終身受益的動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識、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時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認識和感知你的過程。

朋友是一種相契。

朋友就是彼此一種心靈的感應,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背影、一個回眸,朋友都會心領神會,不需要彼此的解釋,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廢話,不需要張揚,都會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種最溫柔、最愜意、最暢快、最美好的意境。

朋友是一種相伴。

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煩悶時送上的綿綿心語或大吼大叫,寂寞時的歡歌笑語或款款情意,快樂時的如癡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時善意的一盆涼水。在傾訴和聆聽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觸中不斷握手和感激。

朋友是一種相助。

風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為你擋風寒,為你分憂愁,為你解除痛苦和困難,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她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是你受傷時的一劑良藥,是你饑渴時的一碗白水,是你過河時的一葉扁舟;她是金錢買不來,命令下不到的,隻有真心才能夠換來的最可貴、最真實的東西。

朋友是一種相思。

朋友是彼此的牽掛,彼此的思念,彼此的關心,彼此的依靠。思念就像是一條不盡的河流,像一片溫柔輕拂的流雲,像一朵幽香陣陣的花蕊,像一曲餘音嫋嫋的洞簫。她有時也是一種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鳴。

朋友是一種相輝。

朋友就像是夜空裏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輝,彼此鼓勵、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鑲嵌在默默的關愛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見,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虛意逢迎,點點頭也許就會意了;有時候遙相暉映,不亦樂乎?

花落才有花開,有散才有聚。若沒了那一份無奈,又怎懂得珍惜。我們總是不遺餘力地追求那一個天長地久,我們總是千方百計去留住那一個結果,卻不知天有老時地有荒,這世界哪有不變的情?卻不知如果曾經擁有過美,便不需去強求什麼結果。這世界許多東西沒有永恒,這世界許多事情沒有結果,而美麗依舊美麗,輝煌照樣輝煌,又何必斤斤計較時間的長短,又何必兜兜轉轉尋求因與果。離別時,如果我們可以執手相互道珍重,又何必一定要留在一起重複那許多瑣碎的歲月!分手時,如果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揮揮手,又何必無所謂地去翻找昔日的海誓山盟,花兒落了,明日還會開,流星雖逝,美好的願望依舊在心底。於是所有的日子都輕鬆,於是所有的負重都甜美,於是不會再後悔,於是不會遺憾未了又遺憾,於是過去了的成為回憶,於是今天擁有的不會再無奈。擁有過的,永遠不會失去,沒有得到的,亦無須苦苦追求,是你的,遲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遠都不會屬於你。隻要你不為天長地久而苦惱。不必為失去的而遺憾,不必留戀昨天。隻在乎曾經擁有。擁有了,才會更美麗!

愛和友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