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所說的懲罰嗎?”上帝笑了:“你想想,他的快樂能和誰說,又能和誰去分享?”
我的上帝,不能與人分享快樂,這就是你致命的懲罰呀!
禮物是一片愛心
一件禮物是否意味深長,不取決於它是否貴重,重要的是表明你的愛心。
為人挑選一份稱心如意的禮物不一定是件難事。當你掌握了其中的學問,送禮將成為樂趣——
“巴巴拉,”我丈夫比爾對我說:“你的聖誕禮物在冰箱裏。”我帶著迷惑走向冰箱,打開一看,不禁笑了起來:冰箱裏放著一隻像節日禮品一樣包裝好的容量為3加侖的冰淇淋盒。在我們家,我愛吃冰淇淋是出了名的。
接著我打開包裝,笑得就更厲害了。原來冰淇淋盒裏沒有冰淇淋,而是裝的4個大大的、手工製作的木頭數字,這些數字是為我們的前門準備的。因為早在幾個月前比爾就聽我說過想搞個醒目的門牌號碼。我甚為感動,也很喜歡他給我送來的雙份驚喜。
比爾的這份禮物使我想起了在一家百貨商店裏偶然聽到的一個對話,一位婦女正將丈夫送給她的首飾退還給他,她開玩笑地對丈夫說:“難道你不認為,在一起生活了20年之後,喬治應該知道我從不戴金銀珠寶嗎?”她雖然是開玩笑,但從中可以看出妻子受到了一絲傷害。
我不禁比較起這兩種不同的送禮方式,喬治很可能花了好幾百塊錢為妻子買珠寶,但妻子卻不喜歡。而比爾也許隻用了20元錢,但他的禮物是精心構思的,而且正合我的心意。這正是送禮的意義所在。作家查爾斯·達德利·利納1873年寫道:“禮物的好壞在於它是否合宜,而不在它的貴賤。”
我們許多人都想為自己的朋友或所愛的人送上完美的禮物,但我們往往是草草地完成這一任務。事實上,送禮不必是件麻煩事,無論對接受者還是贈送者來說,它都能使人享受到樂趣。以下五種方法可使你感到送禮的樂趣:
確保禮物對接受者有特殊意義。50年代初,比爾·伯克哈特在美國密蘇裏大學足球隊踢球。25年後,他兒子馬克加入了它的競爭對手堪薩斯州立大學隊。在一次過聖誕節時,馬克將自己抽空製作的針鏽花邊的密蘇裏大學隊隊徽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父親,想想這會給父親帶來怎樣的驚喜吧!
當你考慮贈送什麼樣的禮物時,首先問問自己:什麼對對方來說最為重要。在這一點上承認並接受對方,這本身就可以說是一份禮物。羅西塔·佩雷斯夫婦結婚18年的紀念日,她丈夫雷送給她一個4英尺高、5英尺寬的玩具屋。雷聽羅西塔常說起她小時候一直想有個玩具小屋但從未有人送過。羅西塔說:“雷看到我身上童心未減,送了我最滿意的禮物。”
送人所需卻出人意料。一次我在醫院裏動了小手術,回家後我發現我們的餐桌中央擺著一個新換的裝飾品,這是我的兩個兒子歡迎我歸來的禮物。看到這麵貌一新的裝飾品,我才意識到原先的那個是多麼的陳舊不堪。原來,這樣的禮物正是我所需要的,也是我想得到的。
要使自己的禮物令人滿意,就得在平時多留心對方的日常閑談。我母親有個筆記本,上麵記著家庭成員之間日常交談時提到的一些想得到的禮物。所以在我們家,最常聽到的歡呼是:“噢!媽!您怎麼會知道這正是我想要的禮物呢?”
有時,你也許比對方本人更了解他的真正需要。羅恩·邁斯開心地談起父親在他中學畢業時送他的禮物。“一本公共演說教程!”他說:“你能想像出我當時是多麼地不滿足嗎?我想要輛汽車!”但羅恩現在堅信,正是這本教程給了他成為一名專業演說家所需的技巧。
付出你的時間和智慧。我的朋友黛恩·沃格爾收到了一件極不尋常的生日禮物,禮物是女兒瓊送的。瓊是她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孩子。黛恩與她父親結婚時,瓊才14歲。她們的關係曾一度緊張,後來漸漸融洽,變得親近起來。瓊20歲時,她給媽媽的生日送上一冊合格證書。合格證書證明她能把購買食品雜貨、洗滌熨燙、為床上的病人做早餐之類的家務事做得很好。黛恩解釋道:“這就是她所能夠為我做的事—建立我們之間真正的母女感情。”
一件包含你付出的努力、閃爍你愛心的禮物會使人產生感激之情,其效果即使最昂貴的珠寶也無法比擬。特懷拉·德爾在母親65歲生日時取出一盒母親的零散照片,然後分類整理並把它們一一貼進一本相冊。他將這本相冊作為禮物獻給了母親。
送得及時。我們知道,年輕的孩子們過生日時希望人們記得給他們送點禮物。但我們也許意識不到記住祖父的生日是多麼重要。即使你忙得無法脫身,但在一家你喜愛的飯店安排一桌特別的宴席或訂一件別致的禮物送上,隻需打個電話就能解決,這點時間總該能擠出。
不一定非得等到特殊日子才送禮。我兒子約翰喜歡在妻子幹活時出其不意地給她送上一支玫瑰—這永遠是“我愛你”的自然流露。每當我們並非因為特殊場合而送人一份禮物,我們實際是在用比言語更清晰的方式告訴對方:“你對我很重要。”
自發送禮關鍵要看到日常生活中可送什麼。也許隻是給配偶帶上一份對方喜愛的食品,或是讓一本冰淇淋券發揮作用。一天一位同事在我的辦公桌上放了張冰淇淋券,記得我當時心情為之一振。
自發地送上一份給人以理解和鼓舞的禮物,總會令人感激不已。珍妮特·賴默是一位家庭主婦,她開始認真地學起繪畫。不久,她應邀在當地的藝術展覽中展出其作品。珍妮特回憶道:“當我的一幅畫被買下時,我非常興奮,興奮之餘心中也感到困惑,因為我沒能查出買主是誰,兩個月後,我經過丈夫的辦公室,看見那幅畫掛在他辦公桌的上方。為了給我鼓勵,他不留姓名地買下了它,雖然珍妮特的畫現在好賣了,但她永遠忘不了在她剛剛起步時丈夫送給她的這份“默默的忠誠”。
我印像最深的是我自己的一件事。那是夏季的一個假日,我和丈夫比爾逛進一家商店,比爾看中了一條飾有純銀製鷹圖案的帶扣。他想買下,但看到價格標簽後又放下了。後來我來到這家商店,又看到這種帶扣。盡管它確實很昂貴,但我知道比爾喜歡,別的我就不顧了。比爾收到禮物時十分高興,更令他高興的是我送他這件禮物並不是因為某個特殊的日子—隻是出於愛。
有時,一件禮物就這麼簡單,卻又是那麼意味深長,重要的是表明你的愛心。(巴馬拉·巴爾托奇)
分享你所擁有的
學會分享你所擁有的,你的生活就會多姿多彩,而且變得更有意義。
22歲的德國大兵傑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敵軍趕入大漠,他的惟一出路就是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死裏逃生。
好在傑克事先準備了水,隻要他省著喝,大概不會幹死。茫茫大漠中,除了傑克,什麼也沒有。傑克走累了,隻能和他隨身帶著的一隻玩具狗說話。在這之前,傑克從來沒有過多地注意過這隻玩具狗。傑克想不到,在他或死或生的時候,這隻玩具狗卻成了他的惟一伴侶,他撫摸、擺弄著玩具狗,認真地端詳它,跟它說話,跟它親昵,把它當做一個有靈性的夥伴。
每天,傑克除了走路,再也沒有別的事可幹了,他的壓縮餅幹快吃完了,便和玩具狗商量怎麼辦。他迷路了,問玩具狗該向哪裏走。他煩了,就罵玩具狗。他想家了,就抱著玩具狗念著他的親人名字,或是幹脆大哭一通。狗不語,瞪著大眼睛看他。傑克認為狗完全聽懂了。於是,他感到來自親人的欣慰。傑克睡覺的時候,就把玩具狗抱在懷裏,對狗說,隻要我能活著出去,我就要好好找個姑娘,像抱你一樣,好好抱緊她,活著是多麼好啊!狗還是不語,望著傑克。傑克卻感到來自狗的溫情。
整整十六天,傑克奇跡般地走出了大漠。後來人們問他,你一人深居大漠,該是多麼寂寞恐怖啊。傑克說,是的,我都想自殺了,好在我有一隻沙皮狗。
人們驚異,沒想到傑克還有一隻沙皮狗。傑克得意地舉起他的玩具狗,流著眼淚說,我要感謝它,是它和我做伴,給了我溫暖和無窮的力量,減少了我在大漠中的孤獨與恐懼,使我能活著走出大漠。是的,這是傑克對玩具狗的真誠感受和感謝。
土耳其的登山運動員勞斯不慎掉進山洞,身上除了事先背著的幹糧,隻有一個記事用的小本子。勞斯躺在山洞裏,聽著手表秒針的嘀嗒聲,他無法忍受等待給他帶來的恐懼。他開始把小本子撕掉,一頁一頁地疊起紙玩具來。他疊呀疊,竟然被自己的紙玩具所吸引,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十天之後,人們找到勞斯的時候,他已經完全昏迷。人們驚訝地看到,在他的周圍,擺滿了各種用紙張做的玩具。十天,勞斯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勞斯在後來的漫長歲月裏,一直感謝他的那個小本子,那些沒有生命的白紙,在他最艱難的時候,給了他無限的力量,支持著他的生命。這些平日看來價值極輕的白紙,卻與他分擔了所有的艱難,陪伴他度過了可怕的死亡歲月。勞斯一直認為,是這些紙張與他分擔了難以度過的可怕時刻。
在世界的許多集中營裏,犯人們會借助手中的一件很不起眼兒的小玩意兒,度過很多年。這些玩意兒,無不成為支撐他們歲月的最親密夥伴,甚至比有靈性的生命更讓他們感到親切和溫暖。人與物的交流,會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感與奇跡,甚至會生出比無情物本身價值高百倍的力量。
我們擁有的,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有時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隻要你懂得充分地去享受它,珍愛它,它同樣會帶給你莫大的愉快與幸福,甚至出現某種奇跡。
德國大兵傑克、土耳其登山運動員勞斯,他們的例子雖然有些絕對,但卻提醒著我們,盡管我們的身邊有著比他們當時多得多的物質與精神的財富,但我們是否充分地去分享了這些財富,卻是一個學問。
人生一世,總是要這要那的,常常是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還惦記著其他的。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已經擁有的,人們大多都是苦苦地去求去奔,卻將已經擁有的輕易遺棄。這是人們通常愛犯的毛病。
學會分享你所擁有的,珍愛已經屬於你的人和事,你的生活就會多姿多彩,而且變得更有意義。普通的日子也會因為你的珍愛而變得其樂融融,更加美滿。
讓自已感動自己
對一個人來說,自己感動自己,其實是完成了一個精神升華。
有位大學生作者拿來他的作品,寫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他愛上了一位姑娘,纏綿了好長一段時間後,姑娘卻要離他而去……
“其實我的那位姑娘也很有些不可愛的地方,她很無情地傷害過我幾次,但是,我依然愛她,我自己都無法解釋這原因,我在寫這幅情景時,總有股莫名的感動。”他說。
我說:“你是被自己感動了。”
自己被自己感動,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它的美麗隻有自己才能品味得到,它是由極痛苦轉化而來的精神果實。
生活中有很多使我們失意的事情。比方說,自己對友人滿腔熱情,真誠相待,卻會無端被這友人或明或暗地“捅了幾刀”;使出混身解數全心全意幹工作,卻還要受領導的歧視和同事的白眼;自問對自己的兄弟姊妹是充滿愛心的,而對方卻常常會為蠅頭小利對自己耿耿於懷……
生活中還有一些使我們失望的地方。比如說,本來一個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讓自己感動,不料過了些時候那英雄的某些不光彩的事曝了光,比如說,某場精彩的演講使自己激動不已,但往深處一想,卻發現演講者的淺薄;再比如一部電視連續劇使自己感動了好長好長一段時間,但偏偏編劇毫不留情地宣布那是“純屬虛構”……
失意的很多很多,失望的很多很多,它會使備受創傷的心靈深深地孤獨起來。弱者常會把失意轉化成仇恨,把失望變成絕望。但生活的強者卻把失意和絕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退一步說,即使真的感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感動自己了,那就要靠自己感動自己。雖然這仍是一個孤獨者的精神境界,但是卻不失為一個真善美的境界。對一個人來說,自己感動自己,其實是完成了一個精神升華。
而且,你跟著還會發現,感動你的因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展開來,你不僅自己感動自己,而且開始感動他人和為他人而感動。完成了這個輪回,你會發現其實你並不孤獨,世界原來是很美麗,很美麗的。
享受生活
一個人,隻有永遠擁有充滿夢想和激情的心靈,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
我相信每一粒種子,都是在享受陽光雨露的滋潤中追求著自己的果實;
我相信每一隻雄鷹,都是在享受雲天萬裏的遼闊中練就了自己的一雙有力的翅膀;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享受美妙多彩的生活中正一步步把夢想變成人生的輝煌……
作家梭羅總是這樣對自己說:“如果沒有出生在世,我就無法聽到踩在腳底的雪發出的吱吱聲,無法聞到木材燃燒的香味,也無法看到人們眼中愛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為自己的奮鬥而帶來的成功的快樂……能活在世間,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啊!我為什麼不盡情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生活如琴,我們可以彈奏愛的小夜曲,也可以讓輕鬆的夢幻曲在我們的指間滑落;可以在弦上揮灑我們的浪漫和激情,也可以奏出表現我們內心渴望人生卓越的旋律;我們可以在弦上靜靜地欣賞過去歲月裏古曲的清悠,也可以在弦上創作出對未來充滿期待的交響樂……
生活如歌,那開在原野裏的每一朵小花,那飛舞在陽光下的每一隻蝴蝶,那潑灑在夜空中的每一縷月光,那婉轉在樹林中的每一聲鳥鳴,那綻放在人們臉上的每一絲笑容……不都是譜成這支歌的一個個迷人的音符?隻要心中的希望還在,我們就會每時每刻都用這音符譜寫一首首讓心靈燃燒的歌……
享受生活,並不是隻享受她風花雪月的輕鬆,也不是隻享受她詩來歌往的唱和。有時,我們也會像一棵聳立在峰頂的鬆樹,經受那漫長冬季裏風搖冰壓的磨礪。如果在這樣的歲月裏,你還能用自己的斷枝作筆,在大自然的扉頁上寫下充滿激情和靈感的生命之詩,那麼,你便已悟透了生活的真諦,你便已成了一個生活的真正的享受者!
一個禪宗大師就要死了。弟子們怕師父臨走時忘了交待什麼,就問道:“師父,還有什麼要教導弟子的嗎?”禪房裏立即陷入了一片靜寂。大師睜開充滿笑意的雙眼,陶醉般地說:“生活,多美啊!”旋即,大師的靈魂便融入了他讚美的那一刻裏……
是啊,當我們也能由衷地讚歎“生活,多美啊”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裏一定是充滿著明媚的陽光,回響著和諧的音樂,氤氳著詩意的靈感……隻要我們的心靈之舟還飄蕩在生活之海的那片蔚藍裏,她就會搖籃般地使我們的生命享受生活中每一刻美妙的時光。
一個人,隻有永遠擁有充滿夢想和激情的心靈,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也才能從真正的意義上享受生活!
每天抽出一小時
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麼五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
一位名叫富蘭克林·費爾德的人曾精辟地說過這麼一句話:“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麼五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
在當今這個生活節奏緊湊的年代裏,人們似乎每天都沒有充餘的時間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許多念頭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許多人用堅定的意誌,堅持每天至少擠出一小時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事實上我注意到,往往是越忙碌的人,他越能擠出這一小時來。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公司的總裁格勞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擠出一小時來研究蜂鳥(一種世界上最小的鳥),用專門的設備給蜂鳥拍照。權威人士把他寫的關於蜂鳥的書稱做自然曆史叢書中的傑出作品。
休格·布萊克進入美國議會前,並未受過高等教育。他從百忙中每天擠出一小時到國會圖書館去博覽群書,包括政治、曆史、哲學、詩歌等方麵的書。數年如一日,就是在議會工作最忙的日子裏也從未間斷過。後來他成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這時他已是最高法院中知識最淵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學多才使美國人民受益非淺。
我承認,要擠出這一小時並不容易。需要有決心和恒心。關鍵還在於如何設法得到這一個小時,並且有效地利用它。
我的朋友威爾福萊特·康,前半生奮鬥了40年,成了全世界織布業的巨頭之一。盡管事務十分忙碌,他仍渴望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對我說:“過去我很想畫畫,但從未學過油畫,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的力氣會有很大的收獲。可我最後還是決定了,無論作多大犧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時來畫畫。”
威爾福萊特·康所犧牲的隻能是睡眠了。為了保證這一小時不受幹擾,惟一的辦法是每天清晨5點前就起床,一直畫到吃早飯。他說:“其實那並不算苦。一旦我決定每天在這一小時裏學畫,每天清晨這個時候,渴望和追求就會把我喚醒,怎麼也不想再睡了。”
他把頂樓改為畫室,幾年來從不放過早晨的這一小時。後來時間給他的報酬是驚人的。他的油畫大量地在畫展上出現了,他還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其中有幾百幅畫以高價被買走了。他把用這一小時作畫所得的全部收入變為獎學金,專供給那些搞藝術的優秀學生。他說:“捐贈這點錢算不了什麼,隻是我的一半收獲。從畫畫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愉快,這是另一半收獲。”
每個人的腦子都有能力去創造和想像,為自己尋找到機會。一位名叫尼古拉·格裏斯多費羅斯的希臘籍電梯維修工對現代科學很感興趣,他每天下班後到晚飯前,總要花一小時攻讀核物理學方麵的書籍。隨著知識的積累增多,一個念頭躍入他腦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種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計劃。這種加速器比當時其他類型的加速器造價便宜而且更強有力。他把計劃遞交給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作試驗,又再經改進,這台加速器為美國節省了7000萬美元。格裏斯多弗羅斯得到了1萬美元的獎勵,還被聘請到加州大學放射實驗室工作。
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裏,時常強迫自己擠出一小時來集郵,借以擺脫周圍的一切。已故的吉妮太太曾告訴我,總統那時經常去她管的那幢房子,把自己關在裏麵,擺弄著各色郵票。總統來的時候臉色陰沉,心情憂鬱,疲憊不堪。等到他走出屋子離去時,精神狀態完全變了,變好了,似乎整個世界變得明亮了。對這位總統來說,這點時間的獨自清靜換來了他新的精神麵貌。
要得到這樣的收益,無論多大年紀的人都可以馬上做起。我認識一位老人,他從78歲起每天拙出一小時學習欣賞音樂。他說:“我很快就養成了這種習慣,——每天聽一小時的音樂。我要具備起欣賞音樂的能力,隨著年歲增高,等到我不得不靠靜坐度日時,就用得上它了。”
一天安排出一小時來靜心,排除疲勞,即使看來沒有做出多大的事情來,但我深信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有收益的。至少他們在這段時間裏可以理清頭緒,為自己定出一個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