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
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缺乏一份體驗快樂的心誌,是因為我們不肯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
一位友人曾向我抱怨:我沒錢,坐車隻能擠公車,我沒有房子沒有老婆,我一無所有……一句話抹煞了多少希望。我微笑地看著他,聽他發完滿腹的牢騷。
朋友,為什麼不看開一些呢?你還能坐公車,你還有健壯的體魄,你還有很多的機會,為什麼不把這些當作人生的財富呢?其實,許多人的處境要比你艱難很多,你沒有理由沮喪、頹廢,你應該快樂,應該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關閉了你的一扇門,就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人生處處有煩惱,躲不開也甩不掉,微笑著接受吧。大玉兒在《孝莊秘史》中說:“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所要經曆的都一樣,都一樣啊。”這話道盡了多少哀怨愁苦、悲歡離合。世上沒有人能夠隨心所欲,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煩心事、難心事、倒黴事,諸多的不如意都是難免的。
學會忘記吧,抖落身上的塵土,做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佛說:“放下是福。”隻要放得下,就不會戚戚於貧賤,戚戚於富貴,從而安享心靈的平靜與幸福,從而發現快樂其實那麼簡單。
或許有人會講,人生有很多痛苦,忘記隻不過是在逃避。是的,世上有很多苦難需要我們去經曆或者說等著我們去經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牢記“活著不是為了痛苦”,“不能生活在記憶和過去的壓抑裏”。
如果可以,給自己的心情放一個長假吧,看看清風明月,看看流水行雲,靜靜地去感受一下春雨的嫵媚、夏風的熱情、秋陽的羞澀、冬雪的浪漫。讓每一個日出日落變得詩意起來,在每一次暮鼓晨鍾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跟著感覺信步向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泰戈爾說過,大地是他的快樂,天空是他的快樂,日月的光輝、大海的波濤是他的快樂。他的快樂是中間、開始和結束,他的快樂是眼睛、黑暗和光明。不管何時,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應該以一種快樂的心情去麵對。因為這個時候不快樂,隻會讓事情越來越糟。把不快樂掛在臉上,不僅會影響工作、學習,而且會影響周圍人的情緒。假若你是一位領導,這種不快樂的表情則會讓所有的員工心頭都籠罩一層陰影。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快樂一點兒,“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我們會發現快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快樂在我們與人的交流中,在風過的痕跡中,在落葉的舞蹈中。而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缺乏一份體驗快樂的心誌,是因為我們不肯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
做一個快樂的人吧,給自己一個美麗的心情,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讓自己的快樂感染周邊的每一個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困難,都要對自己說:快樂一點兒啊,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
快樂的蘋果
對於快樂,隻要你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
小時候聽過一個童話,爺爺講的。
有個乞丐外出乞討。第一天,他碰到一個王子。乞丐說:“行行好吧,我一天沒吃東西了。”王子說:“我要趕回王宮拯救王權。”王宮發生了政變,大臣們殺了國王,王子正趕回去平定叛亂。侍衛們趕走了乞丐。
第二天,乞丐碰到一個富商。乞丐說:“行行好吧,我兩天沒吃東西了。”富商說:“別擋著我的路,我要趕著去談一筆大生意。”隨從推開了乞丐。
第三天,乞丐碰到個書生。乞丐說:“行行好吧,我三天沒吃東西了。”書生是會試的第一名,他正要趕著去京城參加殿試,他覺得自己一定能得狀元。書生厭惡地望了乞丐一眼,他繞開乞丐走了。
第四天,乞丐碰到個農夫。乞丐說:“行行好吧,我四天沒吃東西了。”農夫拿出個蘋果,說:“可憐的人,你吃這蘋果吧。”乞丐吃完蘋果,送給農夫一粒吃剩的蘋果種子。
第二年春天,農夫將種子播在了地裏,結果馬上長成參天大樹,樹上結滿了蘋果。
“那些種子的名字叫快樂,它結出的蘋果就叫快樂的蘋果。”爺爺說,“從此以後,那些爭權的、奪利的、求名的就沒有吃上蘋果;也就沒有快樂。”
童話講完,爺爺問我:“你聽懂了嗎?”我點點頭又搖搖頭,那年我6歲。
今年我30歲了,我現在完全懂了:對於快樂,隻要你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你付出得越多,收獲得也越多。隻要你付出一顆仁愛的、善良的心,就能獲取一顆快樂的種子。隻要將種子種在廣袤的土地上,你就能收獲到更豐盛的快樂。
放棄也是一種快樂
隻要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失去也會變得可愛。
人的情感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要求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執迷於某個事物上了。
譬如說,你愛上了一個人,而他(她)卻不愛你,你的世界就微縮在對他(她)的感情上了,他(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為你快樂和痛苦的源泉。有時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卻想去強求,或可能出於盲目自信,或過於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結果不斷地努力,卻遭來不斷的挫折。有的靠緣分,有的靠機遇,有的得需要人們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來欣賞,不是自己的不強求,無法得到的就放棄。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懂得了放棄的真意,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境界,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下愛情。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生活中應該學會放棄。放棄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冷靜主動,放棄會讓你變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什麼應該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浪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名利的爭奪……一切源於自私的欲望,一切惡意的念頭,一切固執的觀念都應該放棄。
然而,放棄並非易事,需要很大的勇氣。麵對諸多不可為之事,勇於放棄,是明智的選擇。隻有毫不猶豫地放棄,才能重新輕鬆投入新生活,才會有新的發現和轉機。生活中缺少不了放棄。大千世界,取之棄之是相互伴隨的,有所棄才有所取。人的一生是放棄和爭取的矛盾統一體,瀟灑地放棄不必要的名利,執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學會放棄,本身就是一種淘汰,一種選擇,淘汰掉自己的弱項,選擇自己的強項。放棄不是不思進取,恰到好處的放棄,正是為了更好地進取,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短暫,與浩瀚的曆史長河相比,世間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祿皆為短暫的一瞬,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得意與失意,在人的一生中隻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有時,失去不一定是憂傷,反而會成為一種美麗;失去不一定是損失,反倒是一種奉獻。隻要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失去也會變得可愛。
放棄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
進退從容,積極樂觀,必然會迎來光輝的未來。放棄決不是毫無主見,隨波逐流,更不是知難而退,而是一種尋求主動,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在丟失後,我們一天天長大
每個人都是在丟失後才一天天長大,慢慢知道愛,知道珍惜的。
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發上哭。朋友小聲說:下午接小孩放學,上大巴時手機丟了。
看著小姑娘哭紅的眼睛,我半天才勸慰一句:丟了也沒法子的,下次小心點就好,別哭壞了。小姑娘抬頭嗚咽:我一直都不喜歡那個手機的,今天丟了,我才發現我好喜歡它呀,簡直比丟失一個朋友還讓我難過……
我想告訴她,永遠不要拿物質的東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並論;還想告訴她,許多東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貴。但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說。我知道,我們都是在不斷的丟失後,才慢慢長大的。
16歲那年,我有了第一輛自行車,喜歡得不行。可沒多久,一次和同學去照相館衝洗春遊的照片,出來竟發現車不見了,當時眼睛就紅了,搭同學的車回到家,看見媽媽就大哭。媽媽嚇壞了,問清情由後卻笑著說:車丟了沒關係,人沒事就好。
在廣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時,很珍惜,生怕有差錯,早出晚歸格外賣力。眼看有升職希望時,卻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老板對下麵員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後摔門而去。一個人在人來車往的北京路上漫無目的地走著,天快黑的時候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跟一個朋友說,我把工作丟了。朋友放下電話趕了過來,就在那家便利店的門口,他對我說:工作丟了可以再找,人有一顆善良的心才重要。
去年7月,辦好去歐洲的旅遊簽證,臨走時卻把腳扭傷了。骨裂,打著石膏坐在家裏,心情無比鬱悶。去拆石膏那天,醫生看著我的臉,說我的眉頭皺得可以擰出水來。我被他這個誇張的說法逗樂了,他告訴我,錯過一次旅遊機會不要緊,但若是讓傷痛和遺憾過於影響自己的心情,豈不成了雙重的傷痛和遺憾?
醫生不是哲學家,但他真的不僅僅讓我裂開的骨頭複原如初。
這一生,我們會丟失太多的東西:經驗不足,丟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丟了一場無法回頭的愛情;為了看得到的業績,甚至丟了一個本來要來到這個界的孩子……
每一次丟失,心裏都會有隱隱的痛,但每個人都是在丟失後才一天天長大,慢慢知道愛,知道珍惜的。
花錢買快樂
錢在生活中並不是決定一切的東西。隻要有眼光,看準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東西,就應不惜金錢去得到它。
我們剛結婚那陣子,為了買新房,日子過得省吃儉用。吃快餐,開舊車,搬進新居前,擠在鬥室裏將就著。但遷居那一天快樂的情景,卻使我們終身難忘。
安妮和弗蘭克有五個孩子,經濟拮據。而每逢假日卻必去滑雪。為此要購置七雙滑雪板,七雙長靴,七副撐杆及每人的滑雪衫,還要付來回的車費等其他開銷。我們都認為弗蘭克一家簡直是瘋了。最近我又碰到他,他的孩子們都已各自成了家,“當然,我們那時過著清寒的日子,”他說,“但最近,一個兒子在來信中說,他怎麼也忘不了小時候滑雪時的快樂。”
一筆有限的收入有兩種安排法:一種是精打細算地將衣食住行小心翼翼地考慮進去,雖然事事顧全了,但最終覺得毫無收獲。另一種是把錢花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如果難以做到兼顧的話,還不如先滿足重要的方麵,而在其它的方麵克扣一下。有些人對於把錢花在那些有益的並能為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增加樂趣的事情上,總是猶猶豫豫,隻想著攢錢備荒,放走了大好時光。其實他們這是隻知緊攥手中的麻雀,而忘了逮野地裏的孔雀。
我知道有這麼一對戀人,打二十來歲起就開始為下輩子的生活操心。當他們的同齡人在建立小家庭,安享天倫之樂時,他倆卻一個念頭地買房置地,積累錢財。等他們感到可以安心成家時,女的已三十九歲,這些年來一直在訪醫求道,也沒能懷上一個孩子。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說明一個道理,當你確信某事某物能使你的生活更為充實時,不論它是一次旅行,是一個孩子,或是別的什麼,你就應盡力去得到它。要知道有的東西失去了便再也難得到。
小時候的一件事令我終身難忘。那時我父親失業了,全家靠吃魚市上賣剩的魚雜碎過活。一日我在一個商店的櫥窗內看到了一隻帶紅色塑料花的小別針,頓時我便發瘋般地迷上了它。我趕緊跑回家去央求媽媽給一毛錢。母親歎了口氣(一毛錢能買一磅魚雜碎呢),但父親說:“給她錢吧,要知道這麼便宜的價格就能為孩子買到的快樂,今後是不會再碰上的。”那時,我就明白,這一毛錢所能買到的是永遠閃光的金子。
當我想到我那些心滿意足的朋友們時,我總為他們花錢的態度而吃驚。他們買不起車,但可以到夏威夷去度假,住陋室,卻打扮得像個時裝模特兒。更有一位老兄帶著四個孩子在宮殿般的豪華飯店裏吃了一次茶點,而為此,全家人過了兩天隻吃麵包、奶酪的日子。“他們以後能記得的,唯有這一頓茶點。”他這樣對我解釋。
錢在生活中並不是決定一切的。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夢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實現的力量。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獨生子在很小時就顯示出音樂天賦,曲調一聽便能記住,自己還能在鋼琴上編歌。我們朋友夫妻倆為使他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竟然驅車六十英裏送他到臨近的一個城市去就學。為此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妻子每晚去一圖書館加夜班,丈夫是個教師,課外在家中設館開課以增添收入。今天他們的兒子已獲得了兩個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在幾個美國最好的管弦樂隊中演奏過。如果當初他父母給他請個價格低的二三流教師,他就不會有這樣的成果了。
我想這說明了,某種意義上,金錢是第二位的。隻要有眼光,看準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東西,就應不惜金錢去得到它。用你辛勤勞動掙來的一點錢,送孩子去野營或給自己買一件心愛物,也許與你們低收入不那麼相稱,但卻提高了你生活的情趣和意義。(弗雷德裏·美娜德)
舍己樹
一個讓人尊敬的人應該不是總想著自己得到了多少,也要問問自己這一生中施予了多少。
英國作家戴頓有一部名叫《舍己樹》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愛著某個男孩的樹。
男孩年紀尚小的時候,吊在樹枝上蕩秋千;上樹摘果子;在樹蔭下睡覺。那真是一段快樂無憂的日子,樹很喜歡那些時光。後來小男孩逐漸長大了,他跟樹在一起的時間愈來愈少。
“來啊!讓我們一起玩耍。”樹有一次說。
但年輕人一心隻想賺錢。
“拿我的果子去賣吧。”樹說。
他果然那樣做了,賺了很多錢,樹很快樂。
年輕人很久沒有回來。有一次他路過樹下,樹向他微笑著說:“來啊!讓我們玩耍!”但這個中年人已經失去朝氣,隻想遠離身邊的一切,去一個沒人認識他的地方。
“把我砍下來,拿我的樹幹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遠走高飛了。”樹說。
那人果然這麼做了,樹很快樂。
許多季節過去了——冬去春來,多風的日子和孤寂的晚上,樹在等待。最後,那人終於回來了,年老和疲憊使他不能再渴望玩耍、追逐財富或出海航行。
“朋友,我還有一個不錯的樹樁,你何不坐下來休息一會。”樹說。
他果然那樣做了,樹很快樂。
在我們一生中,曾擁有多少舍己的樹?多少人犧牲了自己的一部分,默默無聞,卻成全了我們的抱負和夢想?在寂靜的夜裏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夠讀讀這篇《舍己樹》,就會發現,一個讓人尊敬的人應該不是總想著自己得到了多少,也要問問自己這一生中施予了多少。
快樂是什麼?
改變內在的心態,任何的一件小事都以快樂的心態去待之,必會事事快樂。
什麼叫快樂?男人說快樂就是三五知己聚在一起,大碗大碗地喝喝酒,大塊大塊地吃吃肉,大聲大聲地說說黃色幽默,再打幾個哈哈;女人說快樂就是知心的姐妹在一起,逛逛一減再減的商場,說說三姑六婆的趣事,再在路上走著的時候被人叫了一聲妹妹仔,而同行的姐妹卻被人叫為師奶。這就是快樂。
或者,在女人的心目中男人那些快樂簡直是庸俗,而在男人心中女人那些快樂簡直是莫名其妙。
可見,快樂是因人而異的。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快樂,也沒有絕對的不快樂。當然,有一點肯定的就是,快樂必定是自己去創造的。它不是別人可以送給你,也不是用錢可以買得來,是靠自己用心地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而體驗出來的。如果是要倚賴別人給予的話,那就是你的悲哀了。